游戏与幼儿课程融合的策略探究
2018-12-19汪心玮
摘 要:游戏与幼儿课程不仅有着相同的出发点,且游戏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幼儿课程价值。因此,教师应注重探究游戏与课程的有机融合,积极更新教育培养理念,探索更新颖、灵活的融合策略与方法,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充分挖掘幼儿课程的价值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最终达到优化幼儿教育过程,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幼儿课程;融合探究
作者简介:汪心玮,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友联幼儿园教师。(江苏 苏州 215000)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0-0027-02
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轻松学习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为幼儿想象、探究与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也能够让幼儿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在思想情感与综合学习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幼儿教育革新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育内容与方法,并重视和加强游戏与课程的有机融合,将二者的积极作用充分挖掘、发挥出来,从而使幼儿能够得到更好、更全面地培养与锻炼,获得更理想的幼儿教育效果。
一、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意义分析
1. 能够为幼儿课程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游戏能够为课程不同方面的相互联系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对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的幼儿来讲,与其成长发展最贴近的并非是学科知识,而是在游戏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感受。大量实践证明,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可以全面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应选择更贴近幼儿日常生活,且能充分满足其兴趣及爱好的教育内容,从而真正为幼儿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经验体系,促进其快乐、健康地学习成长。[1]
2. 能够为幼儿课程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某种层面来讲,游戏其实是对幼儿真实生活的一种反应,也是幼儿切实需要的一种教育形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授课的趣味性,还能够为整个教育过程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在开展大班韵律活动“傣族舞蹈”中,如果仅通过故事情境的讲解来让幼儿理解学习,往往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幼儿也会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但如果能适当融入一系列游戏元素,就可以先让幼儿对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自由感受,然后再引导其联想一系列熟悉的生活情境,并随着音乐启发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有节奏的舞蹈动作,这样不仅有助于全面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全面激活他们的思维。由此,使教育内容更加富有生机活力,也能够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而真正在学习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3. 幼儿课程能够增强游戏魅力。幼儿课程能够构建出一个丰富且富有联系的整体环境,能够将其中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内容与经验融入游戏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游戏活动主题,优化各个游戏环节,从而体现出游戏强大的魅力与吸引力。例如,在开展“好朋友”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将“图书节”活动与其进行科学整合,添加“我给好朋友讲故事”等游戏,这样幼儿不仅可以获得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也能够在此过程中积累更丰富地学习、交往经验与技能,实现各领域知识的科学融合,从而不断增强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应重视游戏与幼儿课程的有機融合。
二、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策略探究
1. 注重游戏思想的体现。若将游戏理解成一种思想,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充分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对幼儿的自主选择给予足够尊重。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幼儿有效开展游戏活动,就必须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并善于从幼儿层面思考设计教育活动,从而加强幼儿与环境间的互动。值得注意的是,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幼儿单纯地停留在快乐的活动氛围中,还需要激发幼儿参与下一次活动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幼儿的可持续发展。[2]
2. 教师与幼儿之间应构建平等、友好的愉快关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真实体验。游戏具有生成的开放特点,这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育中针对幼儿的实际反应,对预先设计的教育方案做出恰当调整,在尊重幼儿想法的基础上,对原有设计方案做出有目的地调整,而非一味忽视幼儿的想法。实践证明,只要做出恰当处理,就可以构建平等、愉快的师幼关系,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授课效果,但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思想变化,真正用心思考,并在实践学习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3. 准确把握游戏的生成。从游戏与课程的融合层面思考,在设计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组织幼儿开展一些趣味性较强,且能够全面适应其认知发展的游戏。在日常学习探究中,幼儿经常会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途径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与意见,对此,教师可以在讲解完一些具有较强故事情节、内容丰富,且角色较多的故事时,再组织幼儿开展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小游戏,游戏内容与规则由幼儿讨论决定,并在教师完善之后再开展。或者是组织幼儿开展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参观一系列游戏设施的过程中,生成角色游戏资源。[3]
例如,在开展“图书节”的主题活动时,幼儿就会将自己平常参观图书馆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了解积累融入游戏当中,从而在教师的协助下创设一个班级图书馆。由此,在丰富幼儿学习、实践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更高效地开展相关课程。而游戏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学习”,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幸福感和快乐,还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
4. 保持良好的游戏态度。健康人格的形成可以说是幼儿园的最高学习目标,对此,幼师应具备一种游戏态度,形成积极的生活观与学习观,而在日常教育中,教师的这种游戏态度不仅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能够为幼儿积极、乐观品质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比如,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幼儿懂得其实淘汰也是一种乐趣,不需要为之哭泣或是与同伴发生矛盾。在游戏中,当幼儿被淘汰时,教师可以面带微笑地说:“我们也玩累了是不是?那就休息一会儿好不好?没关系一会儿还有参与机会的。”通过这些语言上的安慰尽可能地为幼儿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游戏环境,而非充满竞争的氛围,从而不断优化游戏活动效果,实现教育培养目标。[4]
另外,教师的游戏态度也能够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幼儿能够自然、积极地去追求更卓越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幼儿形成一种积极面对挫折的乐观心态,真正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成长。[5]因此,教师应注重自身游戏态度的形成与保持,以此为幼儿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对幼儿教育培养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而加强游戏与幼儿课程的有机融合,归根结底是为了将游戏精神巧妙地融入整个幼儿园课程当中,且都是为了幼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在教育探究创新中,广大幼儿教师应不断加大游戏、课程的融合研究力度,从而探索出更多有益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 罗颖琳.整合课程资源支持幼儿游戏的开展[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2):54.
[2] 王春燕,陈倩巧.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7):45-48.
[3] 柴明佳.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开发与利用个案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J幼儿园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 李烨.课程游戏化让幼儿教育焕发生命活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6,(6).
[5] 四朗卓玛.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12).
责任编辑 范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