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
2018-12-19林森辉
林森辉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4-0172-02
中学数学课堂改革是当今数学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数学教学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如何提高广大农村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它是关系到整个数学教育改革的成败,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堂。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下发的《福建省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法》,我有幸参加了福建省教育学院的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经过十天的学习培训,听课评课,工作实践,参与片段教学比赛等等,我深有所悟,受益匪浅,尤其是教育学院安排到福州屏东中学听了两节优质公开课后,我触动极大。
把这几天的理论和实践认真地理了一下,发现自己和诸多农村教师一样,在课堂改革上还不够深入,还需要在思想上,行动上进一步的深入,以下我结合屏东中学林娇老师讲授的课题学习《重心》讲解一下个人粗浅的见解。
1.要加强教学情境的创设
林老师情境设计是经典回眸话童心,放映了美国著名演员施瓦辛格主演的电影《真实的谎言》中的片段,其中片段上演一个经典的画面:一辆巴士半悬于断桥上,而巴士里的匪徒正在庆祝没掉下去之际,一只飞鸟停在车头上,车立即掉下桥……这个片断引起学生哈哈大笑,这时问题呈现出来,然后老师马上提问“为什么”,引出重心。这个设计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我们部分老师由于对教材的不理解或理解不够,因而过于追求情境化或采用简单方式走过场,什么课堂上切萝卜,玩扑克牌,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没有深入了解情境创设的意义,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因此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应“境由心造”——赋于时代气息的情境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意义的数学认知活动。
2.接地气的教学方式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林娇老师始终于和蔼可亲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在课堂上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地位,特别是学生回答问题时,直接走到学生群体中,时刻与学生保持近距离的接触,以讨论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脸上时刻保持微笑,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学习兴趣更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也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寻新的更有效率的教学方式。
有些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中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牵着学生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而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体会:数学新课程确定“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应实现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学改革首先必须遵循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原则,新课改的要求是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改革时必须以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保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确保在数学课堂教学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常常这样提问:“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这样的例子呢?请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或巩固知识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有所用,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3.分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的“标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知识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合作交流,知识的应用过程、升华创新的过程更离不开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探究。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
分组教学形式上学生分组而坐,但教师讲课还是满堂灌的老一套,这就不能充分发挥合作教学的优势。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即使常规教学,满堂灌也是落后的方法,也要废止。
课内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通过课内合作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老师退到幕后,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观念,落实学生课堂主人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非包办者和代替者。这就要求教师课堂在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要给学生以提纲挈领式必要的引导,要让学生自学,要让学生组内互助互帮,要让学生走上讲台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教师要明确教师的精彩为了学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真精彩。还有教师要相信学生。教师贵导不贵讲。学生能自己学会或互助学会的教师坚决不讲,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要相信学生能超越教师。学生超越教师,是教师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合作学习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开创性前进。要不断发现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优势,真正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每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教学流程的各基本环节,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都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与影响。只有把握好各个环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联之处,深入思考研究,寻求解决方法对策,改进教学,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创新的同时又讲究它的实效性,不华而不实,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 孙凤英.浅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10期.
[2] 李素菊.还原数学的美丽——浅谈初中数学学习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