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8-12-19宋亚凤
宋亚凤
摘要: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前提,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从三个方面入手:①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②做到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发展其创新思维;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4-0145-02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我校的数学教学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弊端。
从教师方面来说:①教学观念不端正,单纯以传授知识的方法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②教学方法不恰当,填鸭式教学大行其道;③教师霸占了课堂的大量时间;④教学目标不明确,手段落后,效率极低。
从学生方面来说:①学生学习数学缺乏主动性,总是被动学习,不感兴趣;②不会独立思考,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学习信心不足,更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也愁眉苦脸、望而生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显然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已无法立足。时代呼唤我们要改革,教育要求我们要创新,为此在教学中我尝试性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由“厌学”转为“乐学”,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尝试。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 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兴趣能引起人们的追求、探讨、研究和思考,促进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而持久的兴趣可能导致发明、创造。作为教师,我精心设计每节课,力争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中“想一想”、“读一读”、“议一议”的内容,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好的题材。对于这些内容我适当的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例如在学习圆这一章时的导课,我以学生最常见的自己家的看门狗为题材,让学生思考:白天狗应该拴在大门口的什么地方,晚上又应该拴在什么地方,这样激起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便于进入内容的探讨。又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还有,课本讲到概率时,我用我们经常在商场中见到的摸奖活动让同学们去思考,真正做一回顾客,试求出可能的概率,从而作为平时是否参加这样活动的一个标准,这样学生觉得学着有用,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非常用心,這样在不自然间就产生了兴趣,也就能学好了。
1.2 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思维比较狭隘,遇到问题喜欢问别人,不喜欢自己动脑,往往导致思维雷同,缺乏研究探索精神。因而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共同研究探讨,共同进步。
2.做到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发展其创新思维
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很恰当的阐明了学与思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思维的方式。
要让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功底,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我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我采取引导学生完成,或者由学生讲出自己的寻找分析过程,我予以评价总结。在数学练习中,我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致观察,挖掘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所以我要同学们熟练地掌握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只要有一把正确的钥匙,就不怕进不了门。例如船行是否能够触礁的问题,我先让学生分析船怎样才能触礁,然后让其求出触礁的范围,最后再看船在航行的过程中能否到达这个范围内,从而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我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断引导、鼓励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揭露矛盾,使学生思维环环紧扣、步步深入。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所以我紧扣学生心弦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灵活地引导学生的思路,防止思维的片面性,从而发挥学生的智力,开阔他们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善于由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这样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才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一定会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志清.《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J].数学建设.2007(7).
[2] 齐秋莲,祁海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第11期.
[3] 刘海燕,刘海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周刊,201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