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协议》对我国高校工科类大学生的启示
2018-12-19周长明
周长明
【摘要】《华盛顿协议》是国际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的评价标准,在验证高校毕业生能力素质方面具有最高知名度和权威。研究《华盛顿协议》,对于推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通过研究《华盛顿协议》的内容和对毕业生素质要求,以及当代工程教育的研究进展,为高校工科大学生提供具体建议。
【关键词】《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大学生;启示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成功轉变,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我国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约有500多种,其中工学门类约占其中三分之一,有效提升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质量,对于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积极意义。2013年6月,经国际工程联盟大会正式表决,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第18个会员国。自此,我国通过认证专业的毕业生在相关国家申请工程师执业资格时,将享有与本国毕业生同等待遇,这对我国高校工科大学生来讲,既是重大机遇也是严峻挑战。
二、《华盛顿协议》主要内容及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一)《华盛顿协议》主要内容
《华盛顿协议》成立于1989年,是世界上签署时间最早、缔约方最多、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该协议互认各签约国的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华盛顿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各正式成员所采用的工程专业认证标准、政策和程序基本等效;②各正式成员互相承认其他正式成员提供的认证结果;③促进专业教育实现工程职业实践所需的教育准备;④各正式成员保持相互的监督和信息交流等等。
通过对《华盛顿协议》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可以发现,由于《协议》中提到等效认证标准,这保证了各国工程专业相互认证的公平性,大大减少了认证的偏见。各国的工程类高校毕业生都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达到《协议》的要求。我国加入《协议》,更能提高大学生在校的学习标准以及毕业的评定标准。《协议》包括工程教育互认和工程师互认,增加了各成员国之间人才的交流,有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的良性竞争,为我国学习世界先进技术提供了保证。
(二)《华盛顿协议》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解读
大学生素质是一系列独立并且具有可评价性的成果组合,这些成果是衡量大学生潜在能力的重要因素,体现了高校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从《华盛顿协议》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描述来看,工程类专业的大学生首先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发现、明确表达并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其次,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能够高效地与人交流。再次,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以全球的眼光看待问题。最后,能够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热情,强化创新性学习。因此,高校应更加关注工程专业学生在已经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是否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在跨领域开展研究的能力,要关注用人单位对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和聘用情况。
三、《华盛顿协议》推进我国高校工程教育
(一)我国高校工程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为庞大的工科类毕业生。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统计,2011-2015年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有2358所,其中绝大多数开设有工程专业,工程专业布点数占普通高等教育设置专业总数的34%以上,并且呈现比例逐年略有增长的趋势。中国在瑞士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道中,中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排在第48位;在美国《财富》公布的数据中,美国“适合全球化要求”的工程师有54万人,中国只有16万人,不到全国的10%,印度则有符合“全球化需求”的工程师占总数的70%。
(二)高校工科类别发生转变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工科专业发生了转变。近些年,部分专业报考率呈上升趋势,部分则呈下降趋势。这些主要与社会需求有关系,像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数字技术等有关的专业呈社会需求上升趋势,像采矿工程、车辆工程、冶金工程等一些与传统工业或手工业有关的专业呈社会需求下降趋势,如表1所示。
高校工科类专业需求量变化的同时也直接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由于不同行业的就业前景会随着社会需求发生改变,这也对高校的就业率以及高中毕业生选择专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信息行业一直是近几年的热门行业,从就业率来看,数字媒体技术始终居于领跑地位,软件和电器工程专业也有不错的就业率。相比较而言,传统产业的就业率则连年下降。工程类高校的教育部门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来科学调整不同专业的报录比。
(三)《华盛顿协议》推进我国高校工程类学科建设
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超过1000所,接受高等工程教育的在校生规模达数百万人。然而,我国作为工程教育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未发展成为工程教育强国,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还无法满足《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需要。
自加入《华盛顿协议》以来,工科院校丰富了学生培养模式,广大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对于《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高校毕业生来说还可以选择国外对口专业的工作。协议认定的公平性保证了这些工科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工程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加入《华盛顿体系》将倒逼我国高校加强学科建设,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工程教育质量,促使我国高校工程类专业能够按照《体系》的标准制定大学生培养计划 。
四、对我国高校工程类大学生的培养建议
纵观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类专业高等教育,往往形式单一,较为保守,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数职业素养不高,缺乏国际视野,难以满足《中国制造2025》战略进程中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华盛顿协议》不仅对毕业生的工程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要求,更强调了其在沟通、团队合作以及工程伦理等方面的通用能力和品德。对广大工程类大学生,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不断丰富并提升专业技能
作为广大毕业生,应认真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及《华盛顿协议》对毕业生的标准,在工程实践中强化运用多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的能力。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提高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能够设计和进行实验,提升分析与解释数据的能力。培养并塑造终身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积累,加强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经济学科等非工程学科的学习,不断突破自身的思维局限,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各种有利途径,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二)不断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工程类大学生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其胜任工程师这个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是学以致用的必然途径,是促进大学生加强团队合作的有效渠道,也是《华盛顿协议》对广大毕业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渠道非常多,包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加校企合作等等。 因此,大学生首先要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意识,继而积极参加实践,切实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三)不断拓宽国际视野
《华盛顿协议》给广大大学生提供了世界性的发展舞台,要求广大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眼界不再局限于国内,要能够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熟悉国际规则,增强全球胜任力,这也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对广大大学生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工程类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缺乏国际视野,难以适应国际通行的工程师职业认证标准。大学生应当加强全球意识、全球思维、全球规则等方面的培育,提高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努力把自己培育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大薇,姜立秋,张应博,等.《华盛顿协议》对我国高校加强校企合作的启示[J].邢台学院学报,2017(03):162-165.
[2]姚韬,王红,佘元冠.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问题的探究——基于《华盛顿协议》的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4(04):28-32.
[3]王孙禺,雷环.《华盛頓协议》影响下的各国高等工程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61-63.
[4]张学洪,王文,徐建平.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3):53-56.
[5]许鹏奎,虞庐松.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633-637.
[6]安哲锋,祖丹丹,兰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03):73-75.
[7]卞小强,魏博,杨火海.《华盛顿协议》视野下实施“卓越计划”的对策思考——以石油工程专业为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