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学习过程自控能力培养研究

2018-12-19张秋生

教育界·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张秋生

【摘要】自控能力是人智力成熟的标志,是个体解决问题、相互交流、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保证。文章在探讨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从培养高职学生数学学习自控能力的实际出发,提出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控能力方法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自控能力;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通过高招、单独招生考试进入到高职院校学习。但由于机制、体制的原因,这部分生源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自控能力差。自控能力是一个人智力成熟的标志,是个体解决问题、相互交流、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保证。高职院校要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注重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一、自控能力的内涵及其心理学基础

自控又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调整、自律性管理,是个体自我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对自身的行为、心理的主动掌控,通过调控自己的动机、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的自我实现过程。自控能力强的人,能根据外部环境因素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倾向及行为方式,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自控性。

学习者自控的心理机制是元认知,它是个体认知活动的认识和调节,即“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多数学者认为,元认知由三部分组成,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对认知过程及影响因素的认知。元认知体验是个体对整个认知过程的觉察和感受。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调节和监控。元认知的发展是认知个体发展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认知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二、高职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学科教学中学生自控能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从学生自身来说,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

(一)非智力因素方面

1.学习动机。学生学习过程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激励,需要有不断推动去学习的内部动力。这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就是学习动机。动机产生于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愈明确,那么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学习时就能专心致志,也就容易在学习上取得成功。

2.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望获得学科知识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学生若对学习有浓厚兴趣,他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无疑对学习非常有利,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如果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他就会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即使勉强进行学习,效率也必然低下。

3.学习情感。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心体验就是学习情感。学习情感对学生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愉快、喜悦等积极的情感会对学习起促进作用,而痛苦、厌烦等消极的情感则会对学习起阻碍作用。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增加学习的能量,活跃思想,激发灵感,提高学习效率。愉悦的学习情感来自学习的诸多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感进行调控。

4.学习意志。学习中学生能自觉确定学习目的,调节学习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的心理过程就是学习意志。具有坚强意志的行动是有目的的,它与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困难相联系。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遇到各种困难,这就需要他们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从高职学生学习情况看,缺乏坚强的意志力也是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智力因素方面

学生的智力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思维水平上,而学生思维水平的状况反映在思维品质的诸多方面。

1.思维的广阔性。表现在学生能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会换位思考,善于发现事物之间多方面的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能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3.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能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分析,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思维方式与方法。

4.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个体能够有主见地评价事物,批判性地对事物做出质疑、分析、评价。

5.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和办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思维品质的诸多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以高等数学为例,学习中要做到思维深刻,在概念学习中,要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比如:对“极限”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查阅“极”的意思、“限”的含义,“极”就是“顶端,最高点,尽头”,“限”就是“阻挡、阻隔,起阻挡作用的门槛”,搞清这些概念的含义,然后再从数学学科专业的角度定义这些概念,学生就容易理解这些概念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批判性、独创性也会得到加强。

三、高职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要做好主观情感调控,实现与学生有效的交流

高职学生大都为高中的后进生,多数不为高中教师看好,这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好在这部分学生心智逐渐成熟,容易同教师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导的信息能不能被这些学生所接收、接受,都要经过学生情感这张网的过滤与催化。师生情感相融,学生则乐于接受,主动配合;反之,学生就会把教师的好心当成“驴肝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好情感的力量,必须学会对师生双方的感情进行调控,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必须以真挚的感情去沟通学生的心灵,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让学生体会到教师行为温暖的内涵,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以兴奋代替抑制,用主动代替被动,从而产生积极的课堂教学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创造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环境,切不可把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中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更不能在教学活动中迁怒于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教师愁眉苦脸,没精打采走上讲台,情绪低落,照本宣科,这种不良情绪会传染给学生,学习效果必然低效。教师对学生真挚的情感,是开启学生智慧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溝通师生内心世界的桥梁,是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学生如果对教师有好感,那他必定喜欢学这位教师教的这门课,进而就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教师做好教学调控,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景交融,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种既有利于教师教又有利于学生学的理想境界。

(二)教师要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上多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一种力求认知的倾向,它伴有积极的情感色彩。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关于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一条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学生的兴趣对教学是何等的重要。实践证明,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会学得好,学得活,学得巧,从而会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对高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来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高职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特别是对基础课的学习都普遍存在畏惧心理,但是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更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一种取得成绩的情景,刺激学生克服对理论课畏难的心理,产生学习兴趣。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说:在教学过程中,为感到困难的学生创造取得成绩的情景,是刺激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高职阶段教学摆脱了功利性的问题,这为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逐步取得学习的自信,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暴露解题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高职学生理论基础差,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思维的品质差。所以,教师在平常的讲课中应特别注意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有暴露失败的思维过程,从失败中转换思维方向,从而探索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特别能够引导学生哲学地思考問题,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道”,并且要点明这种“道”。教师展示思维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探讨思维的规律,这就是培养学生自控能力的过程。

教育要“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高职阶段,学生进入青年时期,学生心智逐步走向成熟,身心发展迅速,自我意识愈显突出,这为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因此,在高职阶段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不仅十分必要, 而且效果会极好。

【参考文献】

[1]燕国材.学习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3.

[2]于漪.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的教育[J].人民教育,2017(02).

[3]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4]王继平.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OL].http://www.chinazy.org/models/adefault/news_detail.aspx?artid=65189&cateid;=1539,2017-12-01.

[5]董奇.自我监控与智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