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课程《摄影基础》的教学思考

2018-12-19刘灼

教育界·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摄影

刘灼

【摘要】面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开设的《摄影基础》课程,有别于一般美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而相较于一般性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摄影专业,课程设置着眼于对后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核心课程的支撑。课程教学环节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均以此为依据,主要表现在理论课程内容倚重案例教学,实践课程倚重项目化教学。

【关键词】摄影;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实验教学

面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基础课程《摄影基础》,有别于一般美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影视画面造型课程体系中,往往作为《电视摄像》《画面编辑》《影视照明》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先修基础课程,一般开设于本科教学的第一或第二学期,课时分配较少,且面向没有任何摄影技术基础的学生。

关于大学本科《摄影基础》课程教学的文献繁多,但在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画面造型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范畴内,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则要兼顾画面造型理论课程体系教学实施的较长时间线思考。所以,在强调综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前提下,作为基础课程的《摄影基础》在强调摄影技术实践教学的同时,更应对后开设课程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

基于以上思路,笔者在七年的《摄影基础》课程教学中,不断改革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及教法,主要表现为理论课程内容倚重案例教学,旨在提升学生对影视画面造型的审美能力;实践课程倚重项目化教学,旨在提升学生对影视画面造型项目的完成能力等。

一、摄影案例教学

毋庸置疑,实践才是学习摄影最关键的步骤及方法,但是针对大学生的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创作方法的理论教学,则是由庞大的具体案例所填充构成的。关于摄影课堂教学案例的使用,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课程设计。

(一)摄影实验的案例教学

摄影技术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相机的使用和摄影曝光技巧等方面,如将相机看作一种实验器材,那实验品正是光。在摄影曝光部分的讲授中,笔者使用了大量的传统经典摄影实验。例如“小景深实验”,通过传统的小景深作品拍摄课堂实验可使学生了解实现小景深画面的拍摄手法;再如“黑白灰测光实验”,通过对相同画面中不同对象的测光点选择可以使学生理解相机的曝光量原理与感光元件对反射率及画面亮度的一般理论。

(二)摄影家作品及其理论的案例教学

课程进行到摄影艺术创作的前半阶段后,摄影曝光的实验案例便大幅减少,主要使用的案例教學以摄影家的优秀作品及其理论为主。在教案的准备与电子幻灯片的制作中,侧重于结合优秀国内外摄影家的作品与其所提出的摄影理论,对摄影艺术创作的抽象理论部分进行讲授,在此举出三例。

1.布勒松与“决定性瞬间”理论。当代纪实摄影师法国人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在自己的创作中提出“决定性瞬间”的摄影创作理论,反对“安排摄影”和“搬演”,对一代新闻摄影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课程讲授过程中对于如何把握摄影艺术之瞬间性,列举布勒松的代表作《圣拉扎尔车站背后》,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摄影抓拍的魅力。

2.亚当斯与“区域曝光”理论。美国著名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在进行大画幅摄影创作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关于摄影曝光的里程碑式的理论——“区域曝光法”,他将照片的灰度划分成十个区域的这种阶段式曝光理论,能够快速帮助初学者了解自然光下风光照片的曝光准备设置操作。制作教案与教学幻灯片时,使用亚当斯的黑白风光作品,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光的光度理论,帮助学生了解测光与曝光的最基础知识。

3.曼雷与“达达主义摄影”。达达主义艺术家美国人曼·雷,不仅涉足摄影,他在雕塑、绘画方面的达达主义风格在其摄影作品的艺术表达上也颇具影响力。我在教学安排中的专题艺术摄影部分以他的代表作《一个女郎和她的五滴眼泪》为例,讲授不同门类艺术与统一风格对于摄影创作思路开拓的部分。

当然还有别的很多摄影家、优秀摄影师或摄影团体的理论、风格及其作品的案例也出现在我的教学安排中,如F64摄影团体、荒木经惟与“日本沙龙摄影”、尤金史密斯与其“有效光”理论等数十个经典案例,在此不做赘述。

(三)优秀摄影作品的案例教学

相对于以上两种案例教学的使用,优秀摄影作品的案例教学数量更多,涵盖摄影技术知识与摄影创作风格更加多元,在笔者所设计《摄影基础》课程的六个教学单元中均有使用,摄影作品主要来源于美国《生活》杂志、《时代》杂志,中国《大众摄影》以及网络摄影社区如“蜂鸟”“POCO”等,案例共计200余例。如德国古尔斯基的《莱茵河2》、美国克莱因的《枪》、美国伊森斯塔特的《时代广场的胜利日》、谢海龙的《大眼睛》、陈曼的《祖国万岁·上海》等。

二、摄影项目化教学

相较于《电视摄像》《画面编辑》等课程,《摄影基础》课程看似对于分组实践与团队化运作的项目化教学没有过多需求。传统摄影技术基础教学通常强调学生个体对于技术的掌握,而摄影艺术教学强调个体主观创作性的特点,都使得摄影实践教学长期以来侧重于学生个体教学,而对项目化教学较为轻视。但若从项目化教学的概念与初衷来看,由教师提前设定项目课题,学生参与项目完成的教学手段,既保证了学生个体的技术水平要求,也预留出了个性化创作的空间,所以从理论上讲,摄影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

目前,摄影器材的发展已为学生学习摄影艺术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智能手机的普及已将学习门槛降至最低限度,除课堂教学的实验案例,摄影基础知识的学习及操作训练的完成在实践教学中均已不再严重依赖数码照相机。那么从学习成本角度来看,分组开展项目化教学,可以使原本相机饱有量便不足的学生群体减少因摄影器材数量不足带来的学习障碍。所以,笔者在所设计的摄影实践教学中更多采用项目化教学手段,在此举例亦有三。

(一)“临摹”式项目

类似于绘画教学中的“临摹”,将确定的主题和主体作为项目下达给学生,不进行分组,对给出的“样片”进行比对翻拍,一般运用于人像及棚内静物拍摄项目实训。

“临摹”式实训项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样片”的观察,找出“样片”中构成画面的主要视觉元素,并对各个视觉元素的对比、照应等构图手法,主体、背景的用光形式,以及完成曝光的各种参数进行分析,在不断“临摹”的过程中,实践“样片”的拍摄过程。

这种项目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摄影创作的主动分析中,通过典型摄影作品的创作方式,产生对摄影师创作过程的主观认识,多设置于课程实验教学的中期,需在学生对于摄影器材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开展。经过若干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实验,此种方法对于学生认识摄影创作技术技巧、了解摄影创作过程有较好助益。结合此种项目化教学,可配合学生课下分组讨论,形成项目报告,也可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创作交流环节,巩固项目成果。

(二)设计式项目

设计式项目化教学在摄影类实验教学中较为常见,在笔者的实验教学设计中,置于“临摹”式项目之后开展。结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摄影基础》课程的设计式项目化教学还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室内自然光曝光训练。在编导日常工作中,因大量采访与画面采集需在没有任何人工光线的室内进行,所以在课程项目化教学中设计室内自然光的曝光训练环节,快速训练学生对于曝光常量及曝光组合的掌握。

2.突出室外人像摄影的用光训练。面向媒体培养的复合型、应用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对于不同环境的室外光线需要有较强的掌控能力,对于画面人像采集尤甚。突出不同室外自然光的人像摄影实训,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一般电视节目人像造型方法的掌握,从而区别于商业人像作品的审美特点。

3.突出纪实摄影的组图创作训练。纪实摄影创作考查学生对人与环境的观察力和主题表达的准确性,为配合后修课程《电视摄像》《纪录片创作》而设计。组图拍摄较之于单幅拍摄具有更强的信息传递功能,摈除个人创作风格明显的其他种类的摄影艺术创作,更加强调对于学生通过照片“达意”功能的指引。另外,在纪实摄影组图的创作中,开展项目化分组实训可以使纪实摄影尤其是新闻摄影組图的主题准确性大幅提高。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两人一组对一个主题进行组图创作,如为新闻组图创作,也可进行专题报道。

(三)展览评价式项目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的考试改革,应注重作品的广泛交流。在学期末,由学生自主举办摄影作品展评,并采用跨班级互评的方式开展摄影作品的交流,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该部分互评分数,纳入课程期末成绩权重。

三、结语

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出发,课程教学要满足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建设规划。《摄影基础》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是辅助于后开课程而设置的。相较于一般性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摄影专业,该课程的设置更加凸显对于影视画面造型课程体系的支撑,而非着眼于摄影艺术。面向没有摄影摄像技术基础的学生,《摄影基础》通过案例教学法以及实验教学的项目化教学环节设置,使课程教学体现出更加着眼于学生艺术鉴赏力的提升、摄影摄像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本科教育第一个学期32个课时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影视画面造型课程体系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从而对后修专业核心课程具有更好的理解,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钱季平.新闻摄影多媒体案例库的设计与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4(15):43-44.

[2]李鹏,王帅.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摄影教学改革浅析[J].新闻知识,2010(02):92-93.

猜你喜欢

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摄影
浅析药理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探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