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与模式初探
2018-12-19张晓红
张晓红
【摘要】在普通小学基础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模式上都发生了变化,从整体教育目标设计上来看,我们不再一味地追求知识教育目标,而是着眼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生命教育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因此,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有效开展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教学活动的方法和途径,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命教育;有效教学
生命教育旨在指导学生感悟生命可贵和唯一性,指导学生珍爱生命,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在接受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体验生命和尊重生命,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现阶段的小学学校教育活动中,很多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生命教育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当前的小学生命教育活动开展质量还不高,没有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一、课程设置探索
在生命教育课程设置上我们还缺乏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很多学校将生命教育作为规划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范畴内,但是实践操作性不强,为了使生命课程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我们还是要积极借鉴国外教育研究成果,并结合本校实际探索生命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融入,如小学自然课《花的构造》《蚂蚁》《蜗牛》等,教师可以围绕生命的产生、成长、消亡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同时渗透了生命教育的主题,引导学生的认识和体味生命的意义。再如语文学科《和时间赛跑》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结合生命教育需求来合理展开教学,不仅仅应该将文章的落脚点放在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上,而是要切实立足文本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流逝,突出生命短暂、可贵的特点[1]。再如数学课《认识元、角、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认识人民币,并且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学会应用人民币,可以創设“商店购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简单的计算,掌握人民币的应用方法。在生命教育渗透上,我们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父母赚钱的不易和艰辛,让学生树立主动理解父母的意识,并正确看待生命价值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二、创设有利于开展生命教育的校园文化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客观的校园文化环境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很多影响,如校园内的板报、广播、文化石、文化长廊等,都可以体现学校的文化氛围和理念,折射出学校管理者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层次,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会起到净化和感召的作用。因此在生命教育课程开设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具备创设正向引导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如开展“红领巾广播”活动[2],播报先进学生和人物的事迹,为学生树立榜样典型,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和榜样人物的差距,进而完善自身,将榜样精神内化为行为;我们在学校文化长廊上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体现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以及学生的闪光点。类似这样真实的环境,学生会不自觉受到影响,并规范言行、努力进步,彰显生命的多彩。
三、整合学科知识,丰富艺术元素
在艺术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创新思路,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也利于升华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因此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要致力于搭建艺术能力展示平台,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首先是借助生命教育庆典活动,让孩子可以尽情展示自我风采,如“六一儿童节”“庆祝元旦”“韵律操比赛”等。
其次,举办书法、绘画、演讲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和认识个体价值,这也是生命教育的部分。例如“交通规则守不守?”的主题演讲、“我心中的红绿灯”的主题绘画比赛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能力,并突出生命教育主题。
四、借助安全教育,让学生直观认识生命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开展的直观途径,在小学学校中,我们可以通过安全讲座等实践活动将生命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班会上也可以借助新闻事件和安全教育视频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不当行为对生命安全造成的损害,并且这种损害不仅仅危害个体还涉及整个家庭。这样的直观教育手段更具感召力,容易引发学生共鸣,规范学生行为。可以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期教学计划中,使小学生在认识到生命可贵性的同时具备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提升专职安全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建设高素质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优化安全教育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和教授学生生存技能的途径,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将生命教育渗透在小学教育活动中,旨在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开展的几个方法,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桃.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12(04):217-218.
[2]木木.“学习陶行知,走进新课程”研讨会在镇江举办[J]. 教育科研论坛,2013,21(01):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