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教材资源,主题立意复习

2018-12-19孟艳桃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整合资源

孟艳桃

【摘要】为了改变当前高考历史复习课中缺乏“主题立意”,内容零散,复习方式单一,无新意等问题,我们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中开展了“整合教材资源,主题立意复习”探究,尝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与解题能力。

【关键词】整合资源;主题立意;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现行的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教材(以人教版为例)的编写以模块为基础,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三大模块,每一模块包含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专题,按时间顺序中外合编。这种模块的结构打破了历史学科传统的以时间为顺序的通史体系,每一模块所蕴含的主题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教材内容严格按照这些主题安排,所以主题就是模块的根基所在。

从高考命题的角度看,学科式的主题命题是主观题命题的主要思路[1] ,以“主题”呈现,材料短小精悍,历史信息相对隐蔽,设问环环紧扣,可能涉及古今中外,要求学生具有大容量的信息并要能概括,孤立的模块知识不能提高答题的得分率。经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已经对各模块的历史知识基本把握了,接下来的二轮复习就是要整合教材资源,进行主题立意。

一、什么是“主题教学”?

“主题”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2] “主题教学”就是要以一个或者若干个教学主题来统领全部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正如现代汉语词典中所说的文学艺术作品必须要具备中心思想来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一样,教学主题就是一节课的中心思想,是这节课的核心。

二、如何进行“整合资源,主题立意”

1.整合专题或课题资源,进行主题立意,加深理解、深化认识

目前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新课程虽然采用专题教学,但高考很难做大的专题,倾向于设计小的专题。第二:传统复习是一轮通史,二轮专题。新课程背景下不少教师反其道而行之,一轮专题,二轮通史,这样的复习是简单的重复,无新意。不利于拓展历史深度和广度,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主题的设计不能随意,要主题鲜明,且有一定包容度。教师可以从历史教材入手,教材包括正文、图片、小字的拓展内容等,理解并整合这些可用的教材资源,深入挖掘这些内容的核心,进而得到与教学相匹配的教学主题。

一个专题或一节课内只有一个主题,它是一课的真正的重点,而且能统帅全课,纲举目张。那么如何确定专题或课题的主题呢?关键是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依托课本,弄清专题或课题的内容构成及在模块中的地位,然后找准主题。例如,《历史》必修Ⅰ第五单元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新民主义革命的过程。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可以深化对现实的思考,我就以教材内容作为材料,制定了“20世纪的曙光”这一主题进行主题教学。

2.整合同一历史阶段资源,进行“主题立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作用

经过一轮复习以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各模块的知识,但由于知识比较零散,所以不利于答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在二轮复习中,确定主题,就能提升学生答题的能力。如在讲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世界史(1917—1945)时,学生对于这一段历史感觉很乱,我就通过整合这个阶段世界史的发展特征,确立一个新的主题——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这样学生就比较清晰,当时的社会主义就是指苏联(俄),发生的大事就有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而资本主义主要指美国,这时进行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计划——罗斯福新政。而中国部分就确立了“近代中国的新方向”的主题,因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通过在同一历史阶段内整合资源,确立主题,能让学生感觉到既有熟悉感,又有新意,这样就解决了高三历史复习枯燥无味的问题,进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发散思维,思考在同一主题下的历史事件有哪些,思考这些事件的背景、内容、影响以及各事件之间的联系。

3. 适当补充有效的材料,升华主题

在全国卷下,高考题的设计尤其是客观题,非常注重提出新情境,然后从这些情境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进行答题。这些情境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复杂的,但是真实的。这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根据所给出的情境迅速确定其主旨(题),进而找准出题者意图,进而准确答题。这种能力如何培养呢?这就需要老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有效的材料,如一些原始史料、历史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等,使学生在掌握必备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懂得知识的迁移以及了解到更加广阔的历史,而不仅仅限于教材。举个例子,在讲述《历史》必修I第二单元,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时,其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罗马法的原则。我们做题时,题目不会直接问你罗马法有哪些原则,而是通过材料让你判断该材料体现了什么原则。而在高考中往往又会是一些新情境,所以老师在讲课时要多方搜集资料,让学生“见多识广”。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了罗马法契约至上的原则,通过补充这一段材料就对契约至上这一主题进行了一个课外的拓展,让主题得到了升华。因此,在进行二轮复习时,老师不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及高考考纲对教学内容分析,适当补充有效材料,大胆舍弃无关细节,使所有的教学步骤都围绕教学主题来安排,每一项教学内容都明确而集中地体现和服务于教学的主题,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进行“主题立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符合学科特点

历史是客观的,它不同于文学作品,可以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历史课堂教学的主题绝不是教师想当然的看法或对史实随意性判断,而是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根据相关的史料整理分析而来。因此,课堂教学主题的提炼与确立是经过我们老师对教材资源的整合以及对史料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这一过程需要遵循严密的逻辑性,充分体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治史原则。

2.要符合学生的需求

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对象,更是课堂的主体,因此老师在研究教学教材的同时,也要深入了解学生,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主题。学生的需求,是形成教学主题的主导因素。教学主题要符合学生的需求,主要包括三个要求:

其一,教学主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实现学生在教学主题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實现教学内容向学生认知的转化。

其二,教学主题能激活学生兴趣,教师一个合适、恰当的主题设计往往能激起全班中大部分同学的热情,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教学主题必须具有内涵,必须要经过一定的探究和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教材有现成的答案或者一看便知的,具有一定的课堂探讨价值,包含着一定的深度,给人思考的空间。

总之,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应通过整合教材资源,主题立意复习,与学生一起整合零散的教学内容,构建完整的网络体系,而网络体系的构建又升华了鲜明的教学主题。从而使学生学习的连接不再是个问题,并能整合成长。在整合教材资源、主题立意复习下,高三的二轮复习也不再是“再炒的冷饭”,而是又一轮新的探索,老师抛砖引玉,是引路人;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是主体,解题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提升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个性得到了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牧航.高中历史科学业评价体系研究[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0.

[2] 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局,1994.

猜你喜欢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整合资源
以整合资源提升音乐课堂趣味性
精选 精讲 精析
概念图教学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的应用
高三生物课程第二轮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高三历史复习应考策略探究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