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现传统节日 感悟文化意蕴

2018-12-19姚妩潇陆宏英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团圆意蕴习俗

姚妩潇 陆宏英

《快乐过新年》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的第三课。教材呈现了“欢度元旦”“开个元旦联欢会”“大家一起过春节”“多样的传统新年”四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新年习俗,懂得生活中的新年礼仪,初步感知丰富、多元的新年习俗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本课不仅有节日文化的学习,还培养学生与伙伴交流、合作、分享的能力。

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是“大家一起过春节”“多样的传统新年”栏目。“大家一起过春节”聚焦于中国传统农历新年——春节,旨在让学生从自己的家庭生活出发,交流与分享过春节的习俗,通过动手贴福字、春联等活动,了解全世界华人过春节的多样习俗及相同情感,感悟春节喜庆、温暖、团圆、祈福的文化意蕴,在欢度新年中引导学生对新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帮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并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多样的传统新年”则通过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不同的传统新年,不同的庆祝方式,帮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与多元。

【学情分析】

春节是冬日里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一年级学生知道春节,对于春节的一些习俗,如拜年、贴“福”字、放爆竹等都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也在生活中有所经历。但这些已有认知和经验往往停留于表象,对于春节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认识较为粗浅。同时,学生因为经历与阅历有限,对世界各地华人和我国各民族特有的过新年的方式了解不足,需要进行拓展教学。鉴于此,引导一年级学生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最终能感受到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目标】

1.知道春节是我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2.初步了解全世界华人庆祝春节的多样习俗及相同情感,感受春节喜庆、温暖、团圆、祈福的文化意蕴。

3.了解我国各民族过传统新年的不同庆祝方式,感受节日文化的丰富与多元。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初识春节

1.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从“公历新年——元旦”引出“中国农历新年——春节”,随即播放“全世界华人过春节”的视频。请学生边观看边思考:你看到了哪些过春节的方式?你有些什么感受?

2. 讨论交流,点明主题

学生交流感受后,教师小结:春节是冬日里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虽然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从腊月初八就开始做过春节的准备,直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期间,人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祝,形成了很多独特的习俗,这些习俗又有什么意义呢?

(设计意图:教师从元旦引入春节,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农历新年“春节”与公历新年“元旦”之间的关系,建立“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欣赏一段具有濃烈色彩、浓郁特色的视频,展示了全世界华人欢度春节的场景,使学生初步感知春节的节日氛围和文化特征,明确“春节”广义上的时间概念。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了解春节习俗,识别文化特征

1. 回望生活,了解春节习俗

教师提出问题:过春节有很多礼节和讲究,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习俗吗?学生先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全班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贴上有关习俗的图片或名称:穿新衣、吃年夜饭、贴“福”字和春联、发压岁钱、拜年、舞龙灯、猜灯谜……请学生仔细观察习俗的图片,从中发现全国各地春节的习俗各不相同。

(板书:不同的习俗)

2.合作学习,体验春节习俗

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只“春节礼品袋”,里面装有教材第63页的背景图、春联、横批、“福”字等材料。请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将春联等材料贴到背景图上。邀请部分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演示和讲解春联、横批、“福”字“如何贴”“如何念”的方法,体验习俗特征。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春节很有兴趣,对春节习俗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针对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又好动的特点,通过回望生活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节的习俗和礼仪,利用已知经验建构认知。“春节礼品袋”的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探究“贴”“念”春联、横批、“福”字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了解不同春节习俗的兴趣,丰富感性体验,为探究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埋下伏笔,也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实践奠定基础。)

三、追根溯源,感受文化意蕴

1.以点带面,探究文化内涵

教师提出“‘福字为什么会有倒着贴的讲究”的问题。学生根据已知生活经验做出解释:“‘福字倒着贴,表示新年福气到了,是一种祝福。”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他春节习俗中同样也有这样的文化意蕴。如过年穿新衣和放爆竹,有着“辞旧迎新”的含义,表达人们欢乐、喜庆的心情;舞龙的习俗,表达人们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美好心愿;饺子里面包入一块硬糖,表示吃到的人来年生活甜甜蜜蜜,交好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表达了家庭团聚的愿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快乐、喜庆、热闹、团圆”。

2.聆听故事,深化情感体验

借助多媒体,师生共同聆听教材副版绘本故事《团圆》。听后请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发现故事中的春节习俗和习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爸爸为什么一定要赶在春节前回到家?爸爸为家人做了哪些事?你感受到什么?你有没有类似的过年故事?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到无论亲人春节是否能回家团聚,无论团聚的时间是长是短,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与家庭的温暖,再次体会春节“家庭团圆”的文化意蕴。

教师小结:虽然我们的家乡不同,过春节的习俗也不同,但是感受到同样喜庆、热闹、团圆的节日氛围,表达出人们对新年、对家人同样美好的祝愿和情感。(板书:同样的情感)

3.走向世界,感受文化同根

教师出示教材情境图(见图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发现过春节的地点——唐人街,由此引出全世界华人过春节的话题。

图1

通过教师提供的视频,了解全世界华人过春节的方式,提出“为什么海外华人过春节的方式与我们那么相似”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虽然这些华人生活在世界各地,但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无论在世界哪个地方,过春节就应该有中国味道,就应该是团团圆圆、开开心心、满怀爱与祝福的。教师总结: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根。(板书:共同的文化)

(设计意图:感受春节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以学生较为熟悉的“贴‘福字”的习俗入手,使学生理解春节的习俗包含着人们对新年、对家人的美好祝愿。接着,教师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去探究其他春节习俗的文化意蕴,将学生的认知与思考引向深处。绘本故事《团圆》旨在揭示春节“家庭团聚”的文化意蕴,教师要根据班级情况和家庭差异进行拓展和引导,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亲情与温暖,又要辩证看待,感受到“团圆”是中国人的共同情感。最后,教师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世界,感受与比较海内外华人过春节的形式,使学生初步形成文化同根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四、各民族新年,感受丰富多元的文化

1. 欣赏泼水节,感知节日多元

教师出示傣族泼水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春节是汉族的新年。图中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傣族正在过自己的传统新年呢,他们是怎样过节的?这种方式有什么讲究吗?

学生交流:傣族的新年在每年的4月,也叫泼水节。他们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表示祝福。这样的过节方式很热闹,很好玩,很有趣。

2.视频拓展,展示多样新年

教师播放部分少数民族过传统新年的视频,请学生交流他们过传统新年的方式:藏族过新年要围成圆圈跳锅庄舞,表示团结和幸福;彝族过新年要在地上铺一层青草,象征子孙繁荣;东北地区的达斡尔族,拜年时要抢吃蒸糕,据说吃了之后生活“年年高”……

教师小结: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新年,过新年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多姿多彩,唯一不变的是对家人团圆的期盼,对新年充满爱与祝福。

(设计意图:鉴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水平,教师提供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新年及各具特色的习俗,不仅继续感受过年时温暖、喜庆、团圆的氛围,而且感受傳统节日文化的多样性,体会各族人民过传统新年的各种特色习俗所表达的美好向往是一致的。)

五、回顾总结,送上新年祝福

教师总结:冬天虽然寒冷,但因为有了各种过传统新年的热闹气氛而变得红红火火,喜庆而温暖。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送上春节的祝福(教师播放新春祝福视频集锦)。让我们也送上新年的祝福,跟随音乐吟诵儿歌《春节到》(见图2)。愿大家阖家团圆,温暖、快乐、幸福地过好每一个传统新年!

图2

(设计意图:当今背景下的春节已然成为一个开放、包容、大气的世界性节日。教师通过播放春节祝福集锦视频,让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感受到春节的魅力和内涵,激发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者的自豪感。)

【点评】

以学习活动为核心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编写特点之一。教材作为“学习材料”,应引导学生对诸多话题进行学习、探究。综观本课时教学设计,能围绕教育主题,立足教材特点,合理建构教与学的关系,为教学融入学生自身经验奠定了基础。

一、用好教材资源,明确设计学习任务

教材中呈现的旁白及主持人的话,充分体现了教材是“学习材料”的特点。无论是陈述性的结论还是开放性的话题,都会激起学生学习、探究农历传统新年习俗多样性的欲望。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教师能理解教材特点,用好教材资源,做好教材的转化,将过春节的“多样习俗、相同情感、共同文化”作为学生学习探究的主要话题,学习任务清晰,学习目标精准,对学生经验的唤醒、运用、整理、交流与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二、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思维

聚焦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式,能使课堂教学具有认知的宽度、思考的深度,情感的厚度。虽是一年级的课堂,教师设计本课时也能注重学习方式转变,大胆安排合作学习,并以不同任务、层层推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小组交流、全班分享、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各地春节习俗的多样性,并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感受多样习俗中的情感共通点,有效地提升在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不同新年习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意义。

三、注重实践体验,力求提升道德情感

“过春节”是每个学生必经的生活经验之一。“拜年、贴春联、穿新衣”等也是大部分学生必经的“文化习俗”。本节课的设计,将感受春节习俗礼仪与体验春节常见习俗,有机融合在学生自身经验的交流与分享过程之中,围绕“怎么过”“为什么这么过”“心情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交流中不仅有认知的提升,还有感情的升华,力求体现过春节所应有的活动性、实践性、文化性,让学生在亲历传统节日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积极生活,快乐成长。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 310006)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310006 )

猜你喜欢

团圆意蕴习俗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团圆的日子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名师读意林
团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