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悦来之城的艺术基因与性格
——重庆悦来投资集团“公共艺术计划”访谈

2018-12-19王菊梦WangJumeng

当代美术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悦来艺术家计划

王菊梦 Wang Jumeng

1向京寂静成型“2018悦来公共艺术展”展览现场

2018悦来公共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18日(永久展览)

主办单位: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策展人:隋建国

学术主持:孙振华

展览规划:俞可

参展艺术家:丁乙、谷文达、刘韡、庞茂琨、宋冬、汪建伟、向京、岳敏君、尹秀珍、张大力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悦来公共艺术展于2018年11月18日拉开帷幕。据我们所知,悦来是重庆的一座新城,有它独树一帜的文化建设定位。在此,您作为悦来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建设者,能否先为我们介绍一下您所理解的悦来?

王菊梦(以下简称“王”):我们对任何一个地方的理解,都离不开她自身的属性。就悦来而言,最本色、也是最好的一点,就是她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

悦来的自然禀赋特别好,前有嘉陵江、后有浅丘地,依山傍水、蜿蜒秀美。悦来的这一段嘉陵江,与我们平时所看见的、所预想的那种气势恢宏、磅礴汹涌的大江不一样。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感觉,她温婉、静美,如绸缎般流淌,很好地展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审美特性,所以市委市政府在悦来布局了悦来国际博览中心,是两江新区城市核心区,是重庆面向世界的窗口。就是这样一段江水,萦绕在悦来的周边,江山叠翠、山水相依,与相连的绿色浅丘相依相偎,是重庆典型的地理风貌,为我们建设一个层层叠进、错落有致、依山而建的南方现代城市打下物质的基础、审美的基础。

这里虽然看起来不像重庆传统建筑吊脚楼的式样,但是重庆吊脚楼依山而建、顺势而为的建筑风格,因势利导、简朴实用的建筑哲学,高低错落、线条简练的建筑美学,尤其是吊脚楼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巧妙布局,充满了古代重庆人对建筑与公共空间的深刻理解,是我们布局悦来公共艺术空间的重要美学基础和文化艺术源头,如何打通现代与传统,把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性、现代性、艺术性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结合起来,与人民群众重构城市艺术空间结合起来,是一篇大文章。我们悦来不但要成为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探索者、践行者,而且要把这种艺术布局与悦来的文化、会展等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构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2庞茂琨永恒之爱“2018悦来公共艺术展”展览现场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人们对现代城市建设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城市的现代性也因此得到更好的彰显。从早期的“千城一面”到注重城市的文化性、城市街区、外立面、公共空间的色彩调性,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注重功能性、文化性、艺术性、审美性、本土性的融合统一,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也走过了一条改革探索之路,反映了城市决策者、规划者、建设者、艺术工作者的努力与奋进。

“行千里、致广大”,我们悦来准备更进一步,提出我们的艺术主张,那就是依托悦来美轮美奂的山水基因、海绵城市的生态基因、文艺城市的艺术基因、巴渝文化的文化基因、共同构建悦来的公共艺术空间。这个空间,不但是生产的,更是生活的,也是生命的,不但是实用的,更是审美的,不但是现代的,更是后现代的,把现代文化的建构性、整体性与后现代的解构性、个性、颠覆性结合起来,建设真正具有内生力量和审美特性的公共空间。换言之,让城市本身就是自然的、艺术的,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所谓“道法自然”,我们希望悦来能够把未来的城市空间、产业发展与人民的美好需求、精神需求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充满现代性的公共空间。

你看目前的悦来空间,相当好。上述主张已经有了初步的体现,悦来前面是10.5公里的滨江空间,其他方向有园博园、中央公园、会展公园,高低错落,绿意盎然。尤其是国博中心,已经是重庆城市地标,好几次投票都是第一名,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悦来建筑与空间布局的认可。悦来的城市设计是把巴渝建筑文化精神与现代城市设计做了一个有机的结合,这就为我们打造城市公共艺术空间,挖掘、培育城市的现代性创造了条件。在我们建设这座新城的时候,我们因地制宜,采用了台地建设的规划模式,一台、二台、三台、四台……层叠的效果,让建筑与山地融为一体,体现了建筑、环境、人文的有机融合。

得益于悦来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我们在建设的时候,为她赋予了新的内核:生态悦来。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海绵城市。悦来目前是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区。但和其他海绵城市不一样,悦来是山地海绵城市。区别于其他平原城市,山地海绵城市是可以自己呼吸的。举例来说:天上下了雨,雨水流到地面不会积水。它们会从地面渗透到地下。地下全是管网,管网又会把雨水输送到一个一个的湿地蓄水塘去。水塘把雨水收集起来,通过过滤和净化,再利用于道路的冲洗、植物的灌溉。我们的过滤和净化系统,也都是天然的,不用任何化学的或有破坏性的工业方式……说了也许大家不相信,在号称中国火炉城市的重庆,悦来是不安装空调的。因为空调虽然降低了室内的温度,但它同时会增加室外的温度。当一个城市的空调全部启动,室外会升高2~3摄氏度。这种热岛效应,其实是对整个环境的破坏。在悦来,我们更多的,是利用自然本身的调节能力来循环空气、降低气温,对一切自然要素赋能,进行保护性的利用。所以说,在悦来这座山地海绵城,即便是暴雨天,你走路鞋都不会被打湿,夏天都不用开空调。也许,这看起来,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其背后,其实是悦来致力于打造的一种全新的、绿色的生活方式。

生态悦来的第一个特点,是海绵城市。第二个特点,是我们从产业的角度来讲,悦来不做制造业。不做制造业,它就从源头上杜绝了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因此,在悦来的生态属性之外,悦来还有它独特的产业属性:悦来一开始是因会展而生的,这里修建了国际博览中心。当时是亚洲第二大的会展中心,整个建筑面积有60万平方米、室内展场是20万平方米。当然,现在全国有很多城市也分别像搞竞赛一样,做超大型的、过巨体量的会展场地。但我觉得悦来的国博中心从可持续性来讲,应该是最合适的。因为会展中心还要讲一个空间自身的能耗比、人体进入的舒适度……并不是越大越好。所以现代性、艺术性首先得是生态的,这是基础。

当:感谢您让我们了解到真正的悦来。可不可以这么说:悦来,首先,从自然属性来讲,有天然景观的优势;其次,从产业属性来看,有独特的生态环保特性。在这样一个场域,其实你们可以有很多丰富的发展形态,以供选择。但是,为什么会选择做公共艺术计划?据我所知,悦来公共艺术计划邀请了来自全国非常有代表性的、重量级的艺术家,参与到这里的文化建设之中。悦来公共艺术计划的初衷是什么?

王:可能跟我们工作有关系。作为悦来投资集团,我们和一般的投资集团不一样,我们的投资主要是在建一个城市。大家都知道,城市其实是有性格的、城市也是有基因的。悦来以前是由一座古镇繁衍下来,有比较好的历史传承。台湾诗人余光中就在悦来生活了九年,给这个区域留下了诗意和浪漫的气息,诗歌《乡愁》念叨的是祖国大陆,牵挂的是悦来朱家祠堂妈妈盼儿归的浓浓亲情,这些宝贵的精神资源和人文情感,成为我们建设公共艺术空间的宝贵财富。同时,我们作为一个城市的建设者,希望让城市有文化的氛围、艺术的气息,能激发人的思考。所以,我希望在造这座城市的时候,艺术就是她的基因,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部分,像血液一样,成为滋养她生长的一部分。

当:文化艺术也有多种形式。尤其在当下,非常的丰富多元。悦来的文化艺术基因,可以是影视、是戏剧、是音乐、是舞蹈……悦来其实可以用很多更具有互动性、吸引力的艺术形式,来填充它的艺术基因。但最开始,您怎么想到用“公共艺术”来做悦来的艺术基因?您又是怎么理解“公共艺术”这个概念的?

通常,我们所理解的“公共艺术”,是17世纪德国社会学家贝马斯提出的,实际上是伴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艺术概念,强调市民阶层的自由意志在公共空间的体现。这是不是也跟悦来的发展定位不谋而合?你们是否致力于新型的城市生活模式打造?

王:其实公共艺术在我看来,不仅仅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艺术作品,其实应该包含很多的艺术活动……都同属公共艺术的范畴,因为公共艺术有几个最明显的特征:

第一,要在公共场所;第二,要和公众产生关系。它可以是物化的,也可以是时间性的、过程性的、活动性的。这样的艺术行为和作品,能够在公共空间和大众产生某种关系。

悦来在做本次公共艺术计划时,其实是在“公共艺术”的大概念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只是我们的第一季,后面还有第二季、第三季……我们要坚持做下去。所以,一开始我们考虑的侧重点,就是她和环境、空间的关系。本次公共艺术计划的作品,大多以雕塑的形式呈现。但它们并不纯粹是雕塑,雕塑的形态,仅仅是她们作为公共艺术的一个承载。我们考虑得更多的,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彼此激发。

4尹秀珍尾喉“2018悦来公共艺术展”展览现场

当:“公共艺术”是当下中国乃至全球都特别热议的艺术话题。艺术走进社区、振兴乡村,也是近年来特别活跃的一种共建模式。但重庆迄今为止,好像还没有一个大规模、大投入的公共艺术计划成型。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作为一个开端,您最开始对悦来“公共艺术计划”的参展艺术家或艺术作品,有怎样的预设?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选择上,是怎样的标准?又是采取了什么样的模式,来践行悦来构想的?

王:一开始,在做本次悦来“公共艺术计划”时,我就在思考:这个城市,她与所在区域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首先,悦来的往来人群,大多都是来参加会议和展览的,这里是国际会议和展览的中心腹地;是人群和信息的交互集散基地。同时,因为这里所举办的会议和展览,大都是国际化的,所以往来的人群相对也是有文化诉求的。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去年我在马来西亚参加亚太零售商大会,遇到国际E卡会议联盟的秘书长,我们曾有过一个交流,他当时说的话,刺激了我,也启发了我。他对我说:其实悦来这个地方的硬件是一流的,非常好。但是来参加国际会议的这些人士,他们大多数都已经走遍了世界各国,都具备相当的知识背景。所以,很多东西其实是没有办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的。而他们去参会的地方,除了领略当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其实很希望通过这个地方,能看看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看到一些人类共通的,与历史、文化、艺术相关的“场”。

5张大力感官世界“2018悦来公共艺术展”展览现场

回来以后我就在想:第一,一定要在我们悦来的整个艺术计划当中,布局这样一些带有文化属性和艺术烙印的空间。公共艺术计划尽管那么难,周期会很长,但对于悦来的整体建设和未来发展而言,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

正因为悦来公共艺术计划,要对应的人群,是世界各地前来的高端人士。所以,计划的起点就不能低,不管是作品本身、还是作品的陈列,都必须要有专业和学术水准。

第二,我们也把悦来叫作国际交往湾区。既然是国际交往湾区,它的语言就应该有共识度,包括对艺术审美的共识度。所以,这次“公共艺术计划”在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选择上,我们注意了这几个方面:一是要在中国是一流的;二是一定要在国际上是知名的。

第三,他们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手法,一定也要是国际化、有辨识度的。只有具备这样的先决条件,他们才能成为悦来国际交往湾区中,可以与世界各地来往的人群展开对话的艺术载体。

所以,通俗地说,这次选择的艺术家,都是自带流量的知名艺术家。但艺术家的选择标准,仅仅是第一步。我们也继而在展览模式上,做了一些思考:首先,不是简单的买一件艺术家的作品回来摆在悦来;其次,也不是做一个短暂的陈列,或拿艺术家以前创作的艺术作品,做一个临时性的展览。这样对悦来而言,没有沉淀。

所以,我们在做悦来“公共艺术计划”的时候,每一个参展艺术家都是无数次的往返悦来。一开始,他们来看这个区域找感觉,然后建立感情。每一个艺术家都要对这个区域的理念、属性,有认同和喜爱。然后才是他们分别从自己不同的视角,去看这个区域,投射着他们内在的思考、精神的关照,再进行创作。创作以后又到现场来再比对、再调整方案……直到最后,思考作品适合在哪个地方呈现……都是一次一次地推敲,一次一次地找尺度和比例。我们一定要找到适宜的空间尺度。

这次我非常感慨,感慨这些艺术家的用心,认真和投入。即将在这里呈现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和悦来产生关系之后的原创作品。它尽管有艺术家以往的艺术符号和创作逻辑。但这一件作品,绝对是被这块土地激发后的一次独特呈现,有着绝对的针对性和不可替代性。

当: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悦来邀请的这些艺术家,他们实际上是经过谨慎地在地性思考和针对性创作,专门为悦来度身定做的公共性作品?不同于艺术家以往的展览。

王:是的。这次呈现的10件作品,都是专门为悦来创作的。

当:当下,无论在中国、亚洲或全球,有很多类似的艺术社区,或者相似的公共艺术的计划。比如:乌镇,有乌镇艺术节;日本,有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他们也是邀请艺术家在地思考和创作,然后沉淀下来,最后变成一个跟公众交互的公共艺术区域。您觉得悦来跟她们相比,有什么差异,或者共通点?

王:你刚才举的这两个例子,其实正好是我也非常欣赏的两个区域。她们是公共艺术的一个聚集地,现在也成了艺术家们打卡的地方。以往我们看到许多文艺小镇、艺术小镇,其实建设和规划是很短视的。而这两个区域,不仅是喜欢艺术的公众要去打卡、恰好也是艺术家们愿意去打卡的地方。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也是我努力想要在悦来实现的共通之处。

当然,悦来肯定有和她们不一样的地方。悦来的自然禀赋是不一样的,悦来的区域形态和产业特点也与之有差异。首先悦来是一座生态城,是国际会展中心的所在地,它更多地会和可持续发展、会展人群的交互,联系到一起。

所以,尽管我们的目标,可能都是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活动的承载地,但我们希望有自己基因和性格。尽管这种希望还在塑造的过程中,但依然希望通过公共艺术计划来形成悦来的城市性格、城市基因,激发它的城市活力。而这肯定需要持久性的努力。

当:我们从观众的角度,可能只看到她是一个公共艺术计划,或者是一个展览,或者是几件作品。但是,你们从这个区域的建设者,或者您作为这里的整体规划师,考虑的也许不仅仅是一个公共艺术计划。而是艺术怎么改变悦来?

王:艺术要形成这个城市的符号和属性。你看,其实江南的城市有江南城市的性格;北方城市有北方城市的性格,她们的文化内涵都很独特。所以,在悦来,我们要做的是五城同创:会展城、生态城、海绵城、智慧城和文艺城。文化艺术,就是她的基因。她就是城市的审美,城市的创新,城市的活力,是整个城市的价值观。当艺术像输血一样,融入悦来之后,就不仅仅是这个城市的载体了。载体要看里边装什么,装戏剧节、装音乐节……而我认为,这不是装什么东西的概念,而是文化艺术本身,就是悦来的核心诉求。

当:要为一座城市的建设,注入基因、形成性格,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这次公共艺术计划之后,你们后续还有什么计划吗?

王:既然叫悦来“公共艺术计划”,肯定就不仅仅是一次活动了,她是一个系列。最终,我们要做一个文化艺术城市。要可持续地、长久地做下去,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无穷大。只是,我们肯定也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环境,视当时的客观条件来规划规模、形式、标准,但是一定会一直做下去的。

当:今年虽然是悦来公共艺术计划的首次亮相,但据了解,其实采取了非常学术和专业的模式,而不是大多数企业所惯用的商业模式。在筹备前期,你们就展开了系列工作:学术委员的搭建、策展人制度的确立、艺术作品的评议等。您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

王:其实也是因为看得很多了。现在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快节奏的,所以大多数艺术小镇的打造,都是走商业模式,因为需要马上见效。从好的方面来讲,节奏快、有活力。同时,一旦一种艺术形式大家喜欢,就蜂拥而至,趋之若鹜。这样的文化项目我看了太多,自然也就有很多思考。现在,当自己来做的时候,就会有辨别。

6汪建伟地理的意志“2018悦来公共艺术展”展览现场

一方面,我们是高位进入。在艺术家、艺术作品的选择上标准上,必须国际化,有知名度、辨识性。所以,在运作的机制和方式上,也希望建立悦来模式和规则。只有在规则和模式下进行,它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我们不仅要按照专业化的模式来推进,还要在机制上有所创新。

作为主办方,悦来要和社会、艺术家、策展人,和当地各个机构、部门之间达成多边协作和共识,这也是真正意义上“公共性”的体现。这个过程中,艺术家有自己的思考,而为了艺术家思考的落地,我们要去考虑和协调各种因素,例如:地下管网怎么改?晚上灯光怎么打?还有,艺术家通常更潜心于创作,而不怎么解说自己的作品。但我们希望能为作品和公众搭建起互动沟通的桥梁。所以,我们还要和市民互动,对作品进行解读,让老百姓了解艺术家创作的背景和艺术表达的方式。所以,这次我们在每一件作品旁边,都设置了作品阐释……这一切,其实都是凸显公共性的一部分。

最终,我们希望形成有悦来特色的新型公共艺术模式。

当:本次悦来“公共艺术计划”,既然采取了这样一种学术的、严谨的策展人和学术委员评议制度,自然就过滤和排除掉了个人的喜好,或者企业的商业优先模式。她从一个专业化的角度来判断和选择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然后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但悦来毕竟是一个有自己完善的运作模式的大型机构,而艺术专业化的操作模式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会不会也给你们的工作增加了磨合的难度?

王:其实,在做这个艺术计划的时候,我的心也比较忐忑和矛盾。忐忑和矛盾的是,首先,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的,当然也希望能够推动当代艺术。但其实,当我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我的思考其实和我个人的喜好已经无关了。我更多的是从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城市的属性打造,以及城市的基因注入,来思考问题。但是这个初衷,有可能被误读:把我个人的爱好与我要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必要的工作手段、方式和途径相混淆了,这是我担心的。

对企业来讲,它的经费投向、发展战略,都是要有决策机制的。在决策机制当中,首先要让每一个人,都认可这一决策的价值。要先达成共识,还有许多需要协调、沟通的工作。当然,最终的效果还没有看到,还不知道究竟“公共艺术计划”做出来能有多好,目前只是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而已。但在悦来的探索上,是需要有人全身心去投入的。现在我们各个方面都在使力,最终我们还是要在实践当中,进一步地完善、丰富、系统化。我觉得这也是悦来“公共艺术计划”有意义和价值的地方。

猜你喜欢

悦来艺术家计划
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灌区简介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悦来动漫文化节震撼来袭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嗨翻天的悦来动漫文化节
小镇上的假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