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
——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研究”暨作品展
2018-12-19黄山HuangShan
黄山 Huang Shan
1展览现场
“第三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研究”暨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8年9月7日—9月28日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市新媒介美术创作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
展览地点: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一、论坛缘起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鼓舞下,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与新疆龟兹研究院合作,于2015年9月28—29日,在新疆龟兹研究院举办了第一届“丝绸之路传统壁画艺术研讨会”,吹响了“一带一路”壁画研究的时代号角。为接续第一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由四川美术学院倡议,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于2016年11月18日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壁画论坛”。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5年来,从“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大写意”,到今天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习近平总书记向我们提出了“走深走实,才能走远走好”的新要求。四川美术学院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双一流”建设新格局双重背景下,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动议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研究暨作品展”。在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由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研究暨作品展”,于2018年9月14—28日在四川美术学院成功举办。
出席论坛开幕式的有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中央美院修复研究院院长王颖生,副主任孙韬、侯黎明、郗海飞、唐鸣岳,秘书长齐喆,副秘书长王长兴,委员毛晓剑、边巴旺堆、李路葵、陈建军、陈绿寿、黄山,原委员孙浩、陈人钰,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重庆市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张杰,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重庆市美协副主席侯宝川,重庆市美协秘书长魏东,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林,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胡明哲,新加坡文化交流中心中新文化交流大使傅文林,《人民日报》记者马苏薇,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壁画基地办公室主任杨文宗、文物交流部部长文军、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刘江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张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刘移江,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马强,龟兹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叶梅,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美术研究室主任唐冲,云冈石窟研究院美术室副主任高平传,天津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李筱谦,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党总支书记陈舒舒,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雄飞,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刘丹,中国艺术研究院内蒙古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传统壁画研创基地创始人斯琴塔娜,安徽省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李鹏,四川美院党委组织部长胡刚、党委宣传部部长贾安东、创作科研处长潘召南、教务处长王天祥以及各兄弟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2刘凯、田又丹、罗舒宁、奉玲玲、杨柳岸、黄盼、赵艺萌、朱良机、高晨栋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局部)木板布本矿物颜料235cm×345cm2018四川美术学院
开幕式由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委员、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重庆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黄山主持。
何家英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传统壁画中蕴藏着许多中国绘画的美学精髓和精神内涵,通过对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研究,可以启发中国画及其他绘画门类的艺术思维,激活创新的原动力。艺术家应对中国壁画有一种责任,在传承的基础上致力创新。
王颖生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中国壁画保护现状堪忧,修复人员缺乏系统的审美教育,缺乏造型能力的培养和对材料的认识和研究。西方的修复理念与方法与中国本土艺术品实情存在差异,导致许多修复变成了实质性的破坏。他希望通过论坛的举办,促进中国壁画实现真正的修复和保护,为人类历史留下珍贵遗产。
齐喆代表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宣读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的贺信。贺信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年前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承载着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在当代壁画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中,广泛团结联合相关单位和院校,已三次举办“一带一路壁画论坛”,这对当代壁画艺术创作中传承中华美学特质,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推进“一带一路”沿线传统壁画艺术大繁荣大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四川美术学院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双一流”建设新格局双重背景下,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倡议并具体实施了两届论坛,贡献川美智慧和川美力量。重庆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同时具有重要的发展战略区域优势,在重庆举办此次论坛,对于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以及带动西部地区壁画教育教学与创作和长江流域文化艺术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贺信期待本次论坛取得丰富的学术成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艺术的交流互鉴,为“一带一路”文化复兴贡献美术家的智慧和力量。
3盛龑海作品敦煌研究院
张杰在致辞中提到四川美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长期紧密合作,与从事壁画研究的友好单位在密切互动中共谋发展,为一流专业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取得了良好成效和成果。论坛暨作品展的成功举办,对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壁画专业定位与建设方向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有助于带动西部地区壁画教育教学与创作以及长江流域的文化艺术建设。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重庆市美协壁画艺委会的授牌仪式,魏东代表重庆市美协向重庆市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黄山授牌。
二、展览盛况
本次作品展汇集了敦煌研究院、龟兹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修复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的壁画复制与修复作品共计500余件,展览全面呈现中国传统壁画复制与修复研究最新成果。展览集众多机构和院校的传统壁画复制与修复作品集中呈现,在国内尚属首次。展览中既有董希文、吴冠中、刘文西、黄永玉、范金鳌、林凡、段文杰、杜显清等老一辈名家的临摹传世名品,也有一大批中青辈艺术家复制与修复的精品力作;作品既有以“客观临摹”“整理临摹”“复原临摹”为基本程式的传统方法,也有运用当代最新科技成果进行“创新临摹”“探索临摹”的有效尝试。展览以全新的视觉呈现和多效传播方式,让千年壁画走出洞窟和寺庙,走入展厅,走入大众,实现艺术服务社会的理想,激活传统壁画的文化价值和美审价值。
4畅运打马球图(摹本)陕西历史博物馆
当代传统壁画复制与修复研究逐渐由过去以纸本为主的复制方式,转化为以木龙骨或航空蜂窝板为框架多层板找平,亚麻布作底,用轻胶、泥土刮上绘画层的地仗制作方式,既解决了开裂病变等传统壁画中几近无法克服的问题,也解决了异地施工、运输、安装和建筑载体出现问题拆装维护之便,避免了墙倒画毁的历史悲剧。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法的使用,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传统壁画复制的制作程式、艺术语言和空间维度。
而新科技、新设备的广泛运用,也为传统壁画复制与修复的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本次展览中的部分传统壁画修复作品,就运用了当前国际一流的科技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包有“离子色谱仪"“微观三维观察分析系统”“扫描电镜”“扫描电镜附件溅射仪”“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成像光谱仪”“拉曼光谱仪”“手持式合金分析仪”“射线衍射仪”等。通过这些一流的科技仪器设备,可对古代壁画的“风化酥碱”“疱疹病害”等问题进行有效诊断,对颜料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颗粒度分布统计,对壁画年代进行断代和风格鉴定,以及加强对各种材料表面形貌的显微观察与研究,从而为掌握古代壁画的原始材料属性和整体综合因素提供完整的科学数据。
5张婷克孜尔石窟第189窟《闻法菩萨》73cm×61cm新疆龟兹研究院
6王岩松、管莉菩萨像(残片)纸本30.0cm×36.0cm2018原址:敦煌320窟南壁,现藏地:美国哈佛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
本次作品展无论是从作品数量的规模还是从作品质量的整体水平上看,都堪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壁画复制与修复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传统壁画复制与修复研究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展览不仅获得了业界广泛赞誉,更是深受广大普通民众喜爱和认可。
三、论坛成果
论坛暨作品展聚焦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主题,将理论研究与作品展览融为一体,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与相互印证中探索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论坛以“扎根中国大地”“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中国精神”为宗旨,以实践“科教融合”“协同创新”“跨界交流”“成果传化”为研究目的,围绕“一带一路”沿线传统壁画复制与修复的意义与作用、“一带一路”沿线传统壁画复制与修复理念及方法等主题展开研究与讨论。通过此次论坛,探讨传统壁画复制与修复研究路径与方法,交流最新成果与经验,搭建研究机构与艺术院校交流、学习平台,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沿线传统壁画艺术大繁荣大发展。
2018年9月14日上午10时20分,第三届“一带一路——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研究”壁画论坛在四川美术学院多功能厅正式开始。论坛由齐喆、黄山担任会议主持,王林担任学术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和交流发言。
何家英、王颖生、程旭、席九龙、李波做论坛主题发言。
何家英首先发言。他说到,自然条件的恶化和发展迅速的旅游产业,使我国的传统壁画面临着严重的破坏,最大限度地防止人为因素的破坏显得尤为重要。复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如今的壁画复制品足以让普通民众欣赏到美妙逼真的壁画艺术。以高清逼真的复制品代替珍贵的壁画面向民众,有效修复不可再生的壁画原作,是壁画保护工作中的有效措施。本次论坛的举办,为全国各机构各院校的专家搭建了交流修复与复制经验的平台,对保护古老的壁画艺术有着深刻的时代和历史意义。
王颖生以“中国传统壁画人才培养及国家艺术基金概况”为主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他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即便有国家文物局对中国的现存文物和未被发掘出来的地下文物进行统一的保护管理和修复发掘,但品类繁多的艺术品保护则需要不同专业基础的专门人才从事专业修复。与此同时,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教育的缺失,使得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后续人才严重匮乏。因此,高等院校的修复专业建设迫在眉睫。主流的西方修复理念和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品种繁多的艺术品,有时甚至将所谓的修复变成了实质性的破坏。中央美术学院在近十几年里陆续建立了各自专业的保护修复工作室,并成立修复研究院对修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中央美术学院修复研究院的建立,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中填补学科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
7马亚萍摹写《降魔变》局部91cm×92cm2018中央美院修复研究院
程旭以“韩休墓发现与壁画的文化内涵”为题做主题发言。他表示:韩休墓经过近三年的科学发掘,除《乐舞图》《山水图》《朱雀图》整体搬迁外,其余均以传统方法揭取回馆,基本修复完毕,整体搬迁的三幅壁画修复方案也在制定中,喧嚣几年的韩休墓发掘终告一段落。韩休墓的发现、发掘,主要归功于公安机关、文博机构的通力合作并逐步形成多方联合发掘的创新模式。近年来,博物馆和公安机关、考古院成功合作多次,不仅接收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壁画揭取、保护经验,为丰富和完善唐墓壁画藏品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韩休墓壁画的研究虽然因有众多的专家参与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仍然存在不足,有的观点甚至还是一家之言,其深入研究、纵横研究、比较研究的空间还很大。因此,我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继续对韩休墓壁画予以关注,使之研究的深度、广度再上一个台阶。
侯黎明以“敦煌壁画临摹的意义”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他从临摹的意义、方式以及目的三个方面对敦煌壁画进行了多方面深入的阐述。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把壁画的临摹及复制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壁画的切入点,经过几代美术工作者70余年的临摹实践,根据研究目的和方法,总结并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临摹复制方法及理论,如“现状临摹”“整理临摹”以及“复原临摹”。通过临摹,梳理古代壁画制作程式及技法,研究总结敦煌壁画独特的绘制技法,从而更为有效的传承敦煌壁画独特的技艺体系。
席九龙(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陈展部主任张青代为发言)以“开创中国古代壁画保护先河的壮举——永乐宫壁画搬迁记”为题做主题发言。她在发言中系统地梳理了壁画搬迁前期准备情况(1957年2月至1959年初)、壁画揭取阶段(1959年3月至1959年10月)、壁画修复安装阶段(1962年下半年至1966年8月)搬迁过程。凭借自主研究探索、规划设计和操作实施,破解了千余平方米壁画揭取等史无前例的技术难题。永乐宫搬迁尤其是壁画的搬迁保护是在当时国力不强、科学技术落后的背景下进行的,故难度极大。专家认为,当年壁画搬迁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与工艺,是对此类文物保护工程原则、理念、思路、方法的开创和突破性探索,为当时及后来同类文物保护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李波以“壁画的保护修复技术与预防性保护”为题做主题发言。他表示: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已成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就古代壁画保护而言,对其保存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或干预,甚至是壁画本体的前瞻性防护措施,以提升壁画的风险预控能力,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缓环境因素对壁画的破坏作用,是预防性保护古代壁画的关键。古代壁画保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日常管护是壁画保存的重中之重。通过掌握管护过程中壁画变化的规律或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估,依此判定壁画保存状态。再依据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干预措施或确定保存建议,使壁画得以长期保存。
与会嘉宾孙韬、郗海飞、唐鸣岳、马强、胡明哲、陈建军、王岩松(江苏)、李天铭、叶梅、王雄飞等专家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专家们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壁画研究与保护现状、保护和修复的理念与方法、相互间的差异与特质,当代壁画创作经验交流与推动发展,传统壁画在当代壁画教学与创作中的传承与发扬,中国当代壁画如何保持和阐释中华民族精神和审美特质,当代公共环境如何为高品质的壁画创作提供有利条件与保障等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孙韬认为,建立国家级壁画博物馆对中国传统壁画的保护具有建设性的意义,修复壁画要敢于且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壁画的复制品在将来除了运用于艺术本身的价值之外,应更好地运用在对于原址的保护和公众美育教育上。
郗海飞认为,临摹的目的在于;其一,通过临摹为艺术创作吸取养分;其二,再现和传播传统壁画。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运用数字复制技术,更好地为传播传统壁画服务。
唐鸣岳认为,中国传统壁画的辉煌离不开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因此,在中国传统壁画的教学与创作中,应始终贯穿这种精神,保持对壁画事业的热爱和信仰,推动壁画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马强认为,文物的临摹与复制应设立一个相对统一的、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教学规范。通过共同努力,制定一个古代壁画复制的推广标准,为壁画保护工作提供一个制约的规范。
胡明哲认为,中国古代壁画是中国绘画的原点和语言母体,也是艺术创作中必须摹写的摹本。学习传承古代壁画,坚守传统文化血脉,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前进方向。
陈建军认为,壁画艺委会作为发挥积极学术作用的桥梁和纽带,应向政府倡议建立中国壁画博物馆,实现对壁画的有效保护,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壁画艺术。
王岩松认为,中国传统壁画流失海外存量巨大,令人心痛。以复制的方式将这批古代壁画精品保存下来,并以展览等多效传播方式呈现给观众,是我的艺术理想和精神追寻。在复制中我坚持“尊重历史”原则,即把握壁画的“历史原貌”“历史残状”和“历史流变”的存在事实,以传统程式与当代技艺相结合的复制与修复手段,建立全新视觉呈现语系,更好地传承传统,传播传统。
李天铭认为,本次论坛暨作品展对于一线文物保护工作者是极大地鼓励和鞭策,希望壁画艺委会搭建更多类似的交流与学习平台,推动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保护。
叶梅认为,壁画是有寿命的,需要做好数字化保护,包括现状临摹以及一系列的创造性临摹、艺术创作等。中国壁画的保护工作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努力,由原来看守式保护、抢救性保护努力向预防性保护发展。我们希望与更多的院校进行合作、交流,形成高校与研究机构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
王雄飞认为,中国传统壁画有其自身材料的特性,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离不开对特定材料的熟悉与掌握。只有对材料有足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才能更好地运用于壁画的复制与修复。
学术主持王林做论坛总结,他说,本次论坛以开阔的艺术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一流的专业水准,为业界树立了学术标杆。与会专家围绕“‘一带一路’沿线传统壁画复制与修复的意义与作用、‘一带一路’沿线传统壁画复制与修复理念及方法、传统壁画复制与修复在交叉学科教学与创作中的借鉴与转化”等论坛主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深入讨论。何家英和五位专家的主题发言以及十一位专家的交流发言,紧扣主题,切中时弊,既充满思想的锐势,又富于人文的关怀。其关于“建立中国壁画博物馆”,“在绘画专业开设中国传统壁画课程”,“制定科学严格的修复标准”,“成立更多专业的修复学院”,“重视壁画理论研究”的提议,为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方案与可能。论坛达成了“扎根中国大地”“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中国精神”的共识,为壁画艺术传承民族文脉,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了学理依据和学术根基。
会议主持齐喆、黄山做总结发言。
齐喆表示,数字复制技术产生了惊人的变化,让古今中外历史产生了折叠的可能。时代是发展的,即使是在传统手工临摹复制的范畴里,也很难回避现代材料的参与和介入。作为跨越美术界和文保界高端的艺术论坛,在这一点的论述和对未来的展望稍有不足。在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领域中,高校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一带一路”壁画论坛已成功举办第三届,希望在此基础上,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做成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和川美的一个品牌项目,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8三清殿西壁 太乙真人局部4.76m×2.22m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