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2018-12-18李菁羚
李菁羚
摘 要 《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的边缘科学,是高职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初步掌握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原则以及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为今后在专业技术岗位上或其它岗位上从事管理工作做准备。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不少问题,导致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开设很难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对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管理学课程 教学质量评价 问题 改进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育质量建设的核心,也是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而在课程建设中,课程质量评价是十分重要。建立系统的、科学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1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
课程质量评价是方案评价的一种类型,是完整的课体系程编制实施、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有利于判断一门课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推动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它是检查和判断课程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推进课程标准和管理的科学化。完善、规范和科学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获取准确地教学信息,全面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
2《管理学》课程评价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一般是通过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督导听课及学生评教的方式,结合学生考试成绩,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也主要是采用一些传统的方法,比如发放评分表,然后由教学质量评估小组、专家或领导、同行、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参与评分,再通过加权得出总分,依据总分值的高低来评价教学效果的好坏。这种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存在很多缺陷,如:
(1)是指标体系不科学,评价的内容宽泛。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果采用一套统一的评价体系,难以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这样评价就缺乏了明确的标准。如理论类课程强调的批判思维的培养和知识结构的完善,而实践课程强调的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能力结构的完善。如果对两类课程采用相同的指标,显然是不合理的。
(2)课程评价环节不完整,评价的效果不强。据调查,高校往往注重教学实施环节的质量评价,而忽视了课程设计环节的质量评价。比如对上课前的课程大纲的设计的评价没有明确标准。许多专业负责人在审核时主要看大纲的形式,对于具体内容,如大纲的目标是否合理,课程内容在选择上是否恰當等实质性内容没有明确评价。课程大纲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设计、考核方式的设计。这些都也应该纳入课程评价之中。
(3)评价指向不明确,评价制度不合理。把教学质量评价定位在评估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而不是课程的教学效果。重在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忽略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热情和参与行为。“课堂效果好与否,关键看老师教得好不好”这种思维影响了对课程质量评价制度的设计。不合理的评价导致评价结果失真,无法表明被评价课程在每个具体方面的真实状况,难以科学、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实况,缺乏足够说服力,不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4)思想观念不到位,评价的动力不足。有的时候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评价,没有细致地从各个方面做评价。
(5)课程评价的甄别功能有余,改进功能不足。目前课程评价的方式主要为领导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但是这些评价的信息流转却是半闭环或开放状态,没有对课程的改进起很大作用。
3国外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特点
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国外高校开展得比国内要早一些,因此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也归纳和总结了不少理论和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注重对课程资源的评价
在美国,课程资源的评价方式有很多,学生评价是使用得最多的评价方式。多项选择和书面评语是评价的两种形式。多项选择包括对课程、授课教师以及助教的评价。书面评语包括对课堂组织、课程结构、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考试方式、课前准备、对课程改进的看法以及是否会推荐学弟学妹上这门课等。有成立专门的课程评价委员会,是由一定数量的学生代表以及教师组成。澳大利亚政府每年都会调查当年大学毕业生,了解他们对课程学习的经验和看法,对课程和教师的满意程度,并建立全国性的数据库,以此来监督高校的教学质量。
3.2注重课程评价的多元化、个性化以及多维度
美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多元化、个性化以及多维度的特点。许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一些评价维度。如Kulik&Mckeachie;和March&Dunkin;提出了教学技能、结构、作业量、师生关系、组织五个评价维度,Kolitch提出课程组织、学生成绩评定、行为管理、及师生关系四个评价维度,Marsh提出了学习价值感、组织清晰性、教学热情、群体互动、考试评分、人际和谐、知识宽度、作业阅读材料和功课的难度教学评价的九个维度
3.3注重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
在英国的华威大学,为了定期检查院系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它制定了严密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了课程定期评估、年度评估和学系的年度评估。在巴西,为了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建立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国教育调查研究所依据非常详细的程序来执行。
3.4注重课程评价中的元评价
高校教学质量元评价是对课程质量评价活动自身的评价。能够促进课程质量评价中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D.L.Stufflebeam 认为元评价侧重以下4个方面对某一评价作出正确评价:A.评价所依存的实践是否可行 B.评价所作出的决策是否有用 C.评价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是否完善 D.评价的人员和组织是否道德。
4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改进建议
4.1构建基于AHP的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综合评价体系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决策分析法常被用于多目标、多准则、多要素、多层次的非结构化战略决策问题上,具有十分广泛的实用性。运用AHP 方法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能克服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又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为科学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依据。从高职《管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需求出发,由教学专家、企业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从多角度设计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构建指标层次结构模型,运用AHP方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形成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评价量表,为课程评价的客观性提供依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对师生多角度的有效的教学效果测评,从而得出《管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正确结论,为今后正确引导向和激励师生,更好地调动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持续保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内容的确定问题。紧扣高职教育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依據能力本位和工作导向理论,围绕提高学生核心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为中心,构建一个课前、课中、课后以及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初步考虑整个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感态度三个维度对学生的投入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结合教学评价涉及到的主体因素,从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状况以及辅助教学条件三个层面入手构建。(见图1)。具体指标设定将根据后续调查工作开展情况及反馈结果进行调整。
4.1.1一级指标
N—课程教学效果,反映课程教学水平,为改进教学工作,加强和改进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
4.1.2二级指标
M1—教师教学环节与过程,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
M2—辅助教学手段,反映教学的相关硬件条件;
M3—学生学习状况,反映学生学习兴趣,成绩及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
4.1.3三级指标
X1—教学态度及方法;
X2—教学内容;
X3—语言组织与规范;
X4—课堂教学秩序;
X5—教学资源与课件质量;
X6—实验内容设计;
X7—作业布置与批改;
X8—教材的选取;
X9—提供的课后学习信息;
X10—上课到课率、师生互动情况等;
X11—学生考试成绩;
X12—实践动手能力及学生实践成绩。
关于 《管理学》课程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问题。运用计量统计学分析工具(AHP)确定各指标的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程度和重要性,讨论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形成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评价量表,为课程评价的客观性提供依据。在确定各因素对评价对象所占的权重时,运用层次分析法,科学、客观的考虑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再与总的评价矩阵进行综合评价,将非量化的模糊指标通过评分、赋值,给以精确化,赋予一个具体的实数。在此基础上,构建教学效果评价模型。
关于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验证问题。对形成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并根据运用情况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需要。
4.2成立专门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组织
除了领导、督导、同事、学生以外,成立一个专门的课程评价委员会,由各个科目的专业人员组成,客观、公正地对高校各门课程作出合理的评价,并将改进建议与教师交流,督促各门课程质量的建设。
基金项目: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8SCG068。
参考文献
[1] 赵春鱼.高校课程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基于全国49所高校的现状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6 (23) :44-51.
[2] 李波.高校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9 (11) :93-96.
[3] 高飞.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3(1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