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生态产品
2018-12-18胡艳琼
胡艳琼
摘 要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这也成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十九大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1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取得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和重大历史贡献,就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2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难以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主要表现在:
2.1环境质量较差,大气、水、土壤污染依然严重
环保部公布的2017年的空气质量报告,数据显示,对全国300余个地级和以上城市的统计中,发现优良天数为78.0%,与往年相比降低了0.8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但是污染源广而杂,落后的产能、扬尘、油烟、机动车尾气污染依然此起彼伏。在水环境方面,部分区域流域污染仍然较重,重点湖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较差或极差。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来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更低至少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
2.2城乡治理不平衡,农村农业污染严重
我国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人居环境状况不平衡问题还较突出,例如生活垃圾随处丢弃,废水任意排放,一些村庄垃圾乱扔、污水横流,农村人居环境依然存在“脏乱差”现象。化肥、农药、农膜等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近一半和三分之一。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投入不充分,农民环保意识相对较差等。
2.3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地还不够,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和行动自觉已基本形成,但是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生态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真正领悟习总书记指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为了经济发展不惜牺牲环境,导致生态环境事件频发。片面强调经济总量的思维惯性仍未打破,存在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的问题。
2.4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亟待提高
是公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表现在环保知识缺乏、环保参与度低、法制观念淡薄等。如:很多人既希望蓝天白云,又热衷开豪车、住大房。为了贪图方便,限塑十年,塑料袋的使用不降反升。企业的环保意识不高。应付、躲避检查,偷排偷放现象时有发生。
3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生态民生福祉
做好新时代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时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行动指南,巩固和夯实取得的成就,探索创新新举措,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3.1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要落实好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完善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机制,开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督察。不断完善考核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3.2着力解决好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要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抓好散煤综合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重点行业污染源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强水污染防治,狠抓饮用水安全保障和良好水体保护,特别要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亲水环境。落实好河长制,坚持“防、控、治”三位一体,严防采砂、偷排污水等现象发生。加快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不断减少农药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和负增长。
3.3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整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探索创新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着力解决农村垃圾乱扔乱放的问题。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成农村雨污分流管网,解决农村污水横流、水体黑臭等问题。着力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农业清洁生产,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畜禽粪便、农膜、秸秆基本资源化利用。
3.4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过剩产能退出、落后產能淘汰。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切实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从源头上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要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完善信息公开、立法听证和公益诉讼制度,鼓励和引导环保公益组织和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使每个人都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者、实践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