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病治疗中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
2018-12-18
一、抗生素种类选择
目前犬病治疗中常用的抗生素主要包含四环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犬类感染性疾病分为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2种类型。这两种感染性疾病对抗生素种类选择的要求不同。如经症状评估、体征检测等诊断病犬为病毒性感染,应避免过早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感染犬病正确的治疗方法为:经对症治疗控制病毒性感染病犬的病情进展后,采用抗生素预防细菌继发感染的发生。如确诊病犬为细菌性感染,为了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并确保病犬的病情控制效果,应开展细菌培养检查判断出病犬感染细菌类别后,行药敏试验,确定出对病犬感染细菌具有高敏感度的抗生素,以保障细菌感染性病犬的抗生素治疗效果。此外,经分析可知,病犬细菌耐药多与广谱抗生素滥用有关。因此,当确诊病犬为细菌性感染时,应尽量避免直接选用广谱抗生素,而需经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流程,选择适宜的窄谱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病犬的诊断环节,如无法通过症状、体征等的判断确诊,应结合以往治疗经验,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以控制其病情。
二、抗生素用法
抗生素用法与细菌耐药、治疗效果息息相关。因此,为了保障病犬的治疗安全性,需合理选择抗生素用法。
事实上,抗生素用法的选择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要点:第一,抗生素剂量要点。抗生素剂量不足容易导致疗效欠佳,甚至造成病犬的病情加剧;相反,如抗生素剂量过高,容易引发细菌耐药,甚至增加病犬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此,在犬病治疗中,应做好抗生素剂量的选择。剂量的确定应结合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等因素完成。大量犬病治疗经验证实,35%~50%水平的给药间隔浓度有助于改善病菌的抑制效果。在感染性犬病治疗中,初期应给予病犬大剂量抗生素,以确保血药浓度可有效抑制病菌的繁殖及生长,而随着病情的合理控制,逐渐降低抗生素剂量,以减少抗生素耐药的发生;第二,用药疗程要点。犬病治疗中,抗生素用药疗程的确定也应结合犬病严重程度、感染部位等信息。抗生素治疗疗程的确定标准为:犬病得到有效控制,症状完全消失,且间隔一段时间后仍未见复发。根据上述标准,当犬病经抗生素治疗后治愈时,应保持抗生素治疗延续一段时间,以稳定犬病的控制效果;第三,低限、高限选择要点。抗生素剂量包含低限、高限2种剂量限值。在犬病治疗中,如犬病属于轻微感染,如轻度皮肤感染,可采用低限剂量进行抗生素治疗;相反,如犬病属重度感染,则应选择高限。
三、抗生素联合用药
部分犬病采用单一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欠佳,需联合用药,方可抑制其病情进展。因此,在犬病治疗中,应根据犬病类型,制定适宜的联合用药方案。
事实上,单一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为:犬病属厌氧菌或多种致病菌形成的混合感染、感染病灶位于病犬中枢神经等。犬病治疗中,抗生素联合用药的适应症以病犬伴生命危险或犬病病因不明确为主。针对上述状况,应遵循协同起效原则,即将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或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青霉素联用,上述配伍方法均有助于强化抗生素的杀菌效果。
此外,在抗生素配伍中,除了需要重视抗生素类型的选择外,还应注意抗生素用药剂量的调控,避免剂量过高,增加抗生素治疗犬病的毒副作用,甚至引发不良预后。犬病的抗生素联合治疗中,如用药3~5 d后病情无明显改善,应结合犬病症状、体征等状况,合理调整抗生素配伍方案,以保障犬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抗生素是犬病治疗中的常用药。抗生素种类、剂量、疗程及配伍方式的选择,均会影响犬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因此,犬病的抗生素治疗中,应结合犬病类型、严重程度、感染部位等,合理选择抗生素类型、剂量、疗程及配伍,以确保犬病可于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