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云与潘汉年的革命情谊

2018-12-18张秋震上海

党史纵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潘汉年特科共产国际

○张秋震(上海)

陈云与潘汉年,这两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的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在党内一起共事,两人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这对革命的老战友,相知相交数十载,他们相互敬重,相互支持,肝胆相照,情同手足;他们之间的革命情、战友情、同志情,纯洁而高尚,诚挚而久远,为全党树立了光辉典范。

同乡同道,奔赴上海谋事业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青浦县(现上海市青浦区)。他两岁丧父,四岁失母,由舅父母抚养长大。陈云八岁进私塾,九岁上初小,后来在青浦县乙种商业学校学习两个月,学会了珠算和记账,因经济困难,辍学回家。1917年,在练塘镇颜安小学校长杜衡伯的保荐下,免费入颜安小学高小部读书。1919年,陈云高小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继续求学,经班主任老师张行恭介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潘汉年1906年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今宜兴市)。1919年,潘汉年高小毕业。旋即与同班同学潘庆生赴沪报考第二师范学校。这是他第一次到上海。未果而归。同年他考入和桥彭城中学,翌年暑假因腿上患疾,中途辍学。1921年,他先后在武进县延陵公学、无锡唐文治创办的国学专修馆、上海中华国语专科学校求学,但求学时间不长。1922年辍学之后,基本上结束了读书生涯。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潘汉年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投身于革命运动。1924年,潘汉年告别家乡父老,来到上海中华书局工作。在上海,他们寻求新的发展出路。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参加罢工运动的实践,他们都确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并于1925年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1938年,陈云(右)与潘汉年(中)、滕代远(左)在延安。

临危受命,重组特科撑危局

1931年,对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来说,是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也是陈云、潘汉年的人生出现重要转折的一年。这年4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参与领导中央特科工作的顾顺章,在护送张国焘前往鄂豫皖根据地的返回途中,在武汉被捕叛变。这对中央领导机关来说不啻一个晴天霹雳。身为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不仅知道党的许多核心机密,而且还知道中央机关以及许多中央领导同志的住处。幸运的是,由于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的共产党员钱壮飞及时截获了情报,并立即派其女婿刘杞夫连夜赶往上海,通知了中央特科的李克农。由于李克农一时无法联系中央,便千方百计通过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云,将此消息再通过陈赓等转报到中央。中央委托周恩来全权处理这一紧急事变。周恩来遂在陈云、潘汉年等人协助下,果断采取紧急措施,使顾顺章叛变带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点,但所有由顾顺章掌握的中央特科情报系统,却由此几乎陷于瘫痪。如此一来,中央特科特别是情报系统必须重组,补充新的领导骨干。

1931年5月,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新的中央特科机构迅速重建,由陈云、潘汉年和康生3人直接负责。陈云为一把手,兼任一科科长,直接领导总务、财务、交通及营救、安抚等项工作;康生为二把手,兼任三科科长,直接负责指挥、执行保卫或警报等工作;潘汉年担任二科即情报科科长,负责搜集情报、侦察敌情以及反间谍工作。

同年6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向忠发因擅自在外面过夜而被捕,旋即供出周恩来在小沙渡路的住处。周恩来虽及时撤离,但在上海已很难继续存身。不久,中央决定周恩来停止工作,等候转移到中央苏区去。这时,陈云、潘汉年等人在危难之际完全挑起了重建中央特科的重担。陈云后来回忆说:“1931年顾顺章叛变以后,我是特科主任,康生叫‘老板’,潘汉年叫‘小开’,我叫‘先生’。一直到1932年我去搞工会工作,康生接任。康生后来走了,以后就是潘汉年负责。”

新组建的中央特科领导班子根据中共中央的有关精神,对如何立即展开工作做了认真筹划。作为新班子领导,陈云认为:在这个时段适当地采取一些反击措施,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是十分必要的。

于是,陈云、潘汉年等经研究决定,在近期组织一次突击行动,镇压一名在敌特机构中有一定影响、又对中共构成威胁的人物,以消除顾顺章叛变后给革命阵营内部带来的心理上的不利影响,显示革命的力量不仅依然存在而且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后来他们联合策划、制订了在英法租界毗连的龙门路狙击时任淞沪警备司令部督察长的王斌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在陈云、潘汉年等人的周密计划和领导下,王斌被击毙。这件事给敌特心理造成一定的震慑,上海租界巡捕房政治部的高级华人警探,淞沪警备司令部的一些专门对付共产党的要员,从南京派到上海来专事破坏革命组织的叛徒、特务,不得不稍稍收敛了一度抬头的张扬与狂妄。敌特的惶恐情绪,为中央特科争取、收买、利用和分化敌特,建立新的情报关系,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氛围和机遇;也使中共保卫机关得以腾出手来部署反特防奸工作。

为了防止再次出现类如顾顺章一人叛变,就导致中央机关几乎全部遭到破坏的危险,中央特科拟定了一系列更为严格的防范措施:所有办公地点、每个工作人员的住所,都安置了警号,安全与否远远一望便知;每个工作人员的住所,严格限制人员往来,不得将住所地址随意透露给非指定的人员;每个工作人员都有化名、代号,并且不时地变换,工作和联络时,必须使用化名或代号。

这些更为严密的规定和措施,都是在中共中央主管特科工作的周恩来亲自指导,陈云、潘汉年具体操作下快速成型的。这对在上海的中共机关和中央特科及时扭转顾顺章叛变带来的巨大威胁和不利局面是颇见成效的。一个国民党特务多年后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对这一时期的情况有所追溯,发出这样的感叹:“实行新的隐蔽策略之后,把我们在共党中所建立的线索,一下割断了,于是我们的耳朵又失灵了,眼睛又失明了。我们只知道共党的地下组织已经变了,但是怎样变?何人负责?机关设在哪里?一切具体情况,我们便茫然无知。”

然而,中央特科的恢复和重组工作尚未停当,新的险情却突如其来。

1932年2月16日至21日,上海的《时报》《新闻报》《时事新报》《申报》等报刊,连续刊登《伍豪等243人脱离共党启事》。正当临时中央处理“伍豪事件”的时候,在上海爆发了沪西日商纱厂工人反日大罢工。根据工作需要,临时中央决定陈云离开中央特科,改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在几十年后,陈云回忆说:“当时,我虽在上海临时中央,但已离开特科到全总任党团书记,所以我只知道报上登出《伍豪启事》时,恩来同志已去中央苏区,这个启事是敌人的阴谋,而不了解地下党设法揭露这个阴谋的情况。那时接替我负责特科工作的是康生。据他说揭露国民党伪造《伍豪启事》的任务,那时是交给潘汉年办的,由此也可以说明潘汉年同志在党的历史上是有很大功劳的。”

随着敌特破坏行动的加剧,中共领导机关已难以在上海立足。1933年初,一度主持过中央特科工作的陈云,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潘汉年则继续在上海坚持领导特科工作。陈云在晚年回溯中共特科的重要历史作用时曾说: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就由潘汉年具体负责特科”,“应该说潘汉年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不是一般的,实际上他是领导”。到1981年,陈云仍满怀深情地指出:“特科是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党的战斗堡垒。特科是一个有战斗力的白区党的地下组织。特科出过若干个有名的或者党内大多数人不知名的有功绩的同志。”这其中就包括立过大功的潘汉年。

1933年5月14日,由于与丁玲关系密切的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干部冯达被捕后随即叛变,上海的国民党特务,逮捕了丁玲及其入党介绍人潘梓年,并押往南京秘密囚禁。潘梓年是潘汉年的堂兄;丁玲在“左联”成立初期,就与潘汉年相识,并有所接触。潘梓年、丁玲的被捕,既秘密且突然,随后消息全无。潘汉年虽积极组织营救,但未能成功。为了防止意外,中共中央通知潘汉年立即交接工作,转移到中央苏区。自此,陈云和潘汉年都去了中央苏区,接受新的使命。

长征“失踪”,接受使命回上海

到达中央苏区后,陈云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执行局党团书记。潘汉年任苏区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兼赣南省委宣传部长,与时任宣传部部长的张闻天同住一个楼层,楼下则是博古和陈云。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陈云、潘汉年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陈云先后担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委等职。

1935年3月初,任弼时致电中共中央,告知上海中央局派人来联系,说:上海中央局、共青团、工会和特科组织“均受极大破坏,干部牺牲很多”,工作完全坍台,望中央注意与之联系。中共中央对此非常重视,决定派陈云、潘汉年等分路回上海,去恢复党的秘密工作并寻找同共产国际的联系。受领任务后,潘汉年与陈云具体讨论了到上海后的联络方式,约定以吕鉴莹处作为基本联络点。吕鉴莹是潘汉年的表妹,她的丈夫潘渭年又是潘汉年的堂弟,当时都留在上海坚持地下斗争。

红军进入云南后,中共中央决定派陈云回上海恢复白区党的组织,陈云“想从昆明走,不果,折回红军中”。193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在泸定县城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决定再派陈云去上海。会后,陈云抓紧做了几天准备工作。6月7、8日,在红军攻占天全、芦山后,陈云随军抵达天全县北面的灵关殿。在这里,他只身一人悄悄地离开长征队伍,途经雅安、成都,从重庆乘轮船,7月上旬安全抵达上海。潘汉年则在离开长征队伍后转道贵阳先到上海潜伏下来,恢复党的秘密工作,同时设法打听上海方面有无国际消息,再通知陈云见机行事。

7月22日,中共上海中央局和江苏省委再次遭到大破坏。在这次大破坏中,继2月19日上海中央局书记黄文杰等36人被捕后,上海中央局负责人浦化人、宣传部代理部长董维键等人又被捕。24日,共青团上海中央局也遭破坏,书记文德等8人被捕,文德叛变。形势恶化,陈云在上海恢复中共组织的工作一时难以进行。这时,陈云通过章秋阳找到潘渭年,同在香港的潘汉年取得联系,并约潘汉年前来上海商量下一步行动计划。潘汉年是在1935年三四月间,经贵阳、柳州、梧州和广州,抵达香港的。后来,潘汉年曾到上海了解上海中央局及其同共产国际联系的情况。但由于白色恐怖严重,潘汉年很快就重返香港,等候陈云的到来。

7月下旬,陈云同潘汉年在上海会面,一致认为上海形势险恶,暂时还没有恢复白区工作的条件。潘汉年已经从老情报梅龚处了解到共产国际将于下半年召开代表大会,如果要与共产国际接上关系,可以先到莫斯科找中共代表团。

远赴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

这时,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知道了陈云到了上海,也知道上海白色恐怖严重,情况复杂,组织混乱,决定“许多留在上海的党员都应暂时到苏联去”。上海中央特科传达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要陈云、潘汉年等人去苏联的意见。

同年8月5日,潘汉年送陈云、陈潭秋、杨之华等乘船出发。9月上旬,陈云一行到达莫斯科。这时,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刚闭幕不久。陈云同中共出席共产国际七大的代表团成员王明、滕代远等一起,受到斯大林等联共中央领导人接见。8月下旬,潘汉年乘坐苏联货轮“东方号”,于9月下旬抵达莫斯科。陈云、潘汉年均到达莫斯科后,向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报告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途中情况。

由于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联系的大功率电台被毁,共产国际已很长时间没有得到直接来自中共中央的消息,对遵义会议的内容也并不清楚。陈云他们的报告,使共产国际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恢复了同中共中央中断近一年的联系。特别是陈云的报告详细、客观、平实,对他们正确了解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富有实践经验的领袖群体,具有重要意义。在莫斯科期间,陈云、潘汉年还掌握了电报的新编密码办法,并将密码全部默记下来,以备回国后转告党中央通讯机要部门,恢复双方的联系。

1936年1月,根据中央指示,潘汉年以“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外交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在莫斯科与国民政府驻苏武官邓文仪进行接触。“西安事变”前后,潘汉年以我党联络员和谈判代表的身份,到南京、上海等地沟通联络,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潘汉年在上海、香港等地领导对日伪的情报工作。

解放战争后期,潘汉年根据中央的指示,有计划、分期分批地把停留在香港的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马寅初、郭沫若等大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护送到解放区,出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8年底,潘汉年组织策动了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起义,使大批技术人员、资产和档案资料完整地保护下来。1949年春,潘汉年参与策划国民党中央航空公司和中国航空公司在港机构和人员的起义。

战友蒙冤,陈云为潘汉年平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尽快恢复上海的经济秩序,作为政务院副总理、中财委主任的陈云亲自坐镇上海,指挥稳定金融物价,统一财经,领导了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作为上海市副市长的潘汉年协助市长陈毅在工商界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与留在上海的资本家广泛接触,还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工作,为上海的经济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潘汉年主动向党组织交代他在抗日战争期间一次去敌占区工作时,被李士群、胡均鹤挟持到南京会见汪精卫的经过,说明了自己长时期没有向组织上汇报的原因,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恳请陈毅将他写的有关报告转呈党中央,未料因此被逮捕审查,最终被打成了“汉奸”“特务”“反革命分子”。1961年1月,潘汉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潘汉年在劫难逃,被判处无期徒刑。狱中折磨使他身患多种疾病,健康状况逐渐恶化。直到1977年4月14日含冤离世,潘汉年也没能等到给自己平反的那一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潘汉年的冤情,陈云心情一直十分沉重。潘汉年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党内了解他情况的人并不多,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后,在中央领导层中,与潘汉年共事时间较长并仍然健在的,仅有陈云一位了。无论是从党的利益,还是从战友情谊出发,陈云都认为必须彻底搞清潘汉年的问题。

1979年10月,陈云被发现患有结肠癌。当时唯一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可陈云却有些犹豫。他有太多放不下的事。陈云问保健医生吴蔚然:“可不可以再给我3年,还有这么多工作要做。”吴蔚然回答说:“做了手术应该可以保证,如果不做就保证不了。”陈云听后沉默片刻,就同意了。

即将上手术台的陈云,顾虑着手术的风险,想到那些还未平反的冤假错案,不由得心情沉重。尤其是曾经的战友潘汉年,手术如有不测,潘汉年的案件很有可能将成为永久的疑案。他坐下来,提起笔,郑重地给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胡耀邦写了一封短信:“虽然这次是小刀,但人老了为防万一,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潘汉年问题的解决。”此前,为搞清楚这个问题,陈云曾委托与潘汉年同时在上海从事过地下工作的刘晓收集有关潘案的材料。后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来医院探望陈云,问他还有什么事。他说,没有别的事,潘汉年的问题也给耀邦同志写了条子。

1981年3月1日,陈云就潘汉年平反问题致信邓小平等领导。

1981年3月1日,陈云再次就潘汉年案复查问题致信已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及邓小平、李先念等同志,信中说:“我认为潘汉年的案子需要复查一下……收集了一些公安部的材料,和与汉年同案人的材料。这些材料,并无潘汉年投敌的证据。”而且,刘晓领导下的上海党组织的完整保存,从反面证明了潘汉年并未投敌出卖组织或某一个同志。陈云明确提出:“我提议中央对潘汉年一案正式予以复查。这件事如中央同意,可交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办理。”3月3日,胡耀邦批示按陈云的意见,由中纪委复查潘案。随后,在陈云的领导下,中纪委对“潘案”的复查工作全面展开。

中纪委在公检法有关部门的协同下,根据档案材料和大量人证物证,彻底否定了强加在潘汉年身上的“罪状”及错误结论。1982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根据中纪委的复查结果,向全党发出了《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该《通知》向全党郑重宣布:把潘汉年定为“内奸”,并将其逮捕、判刑、开除党籍,都是错误的,应予以彻底纠正。《通知》还充分肯定了潘汉年自1925年加入共产党后,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卓著功绩。

时至今日,陈云和潘汉年两人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但他们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结成的战友情谊和共同为之奋斗的事业,将永远被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万古长青!

猜你喜欢

潘汉年特科共产国际
中央特科的三种营救方式
潘汉年巧计“骗”日军
An Analysis of George Orwell’s Anti—Utopian Elements in 1984
俄副总理辞任世界杯组委会主席
穆特科:俄罗斯体坛的操盘手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俄体育部长晋升副总理
共产国际与苏区问题专题研究
作为当年的审判人员,我们有一种负罪感
秋风萧瑟祭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