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8-12-17李融

农家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农业

摘 要: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人与自然平衡的关键性因素。在农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忽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的情况还很普遍。笔者通过长期思考实践,总结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策略建议,为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

1.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目前已经制定许多相关的法律,如环境保护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等等,但这些相关立法是分散性的而且原则性强,与强调内在系统化、综合性的农业生态环境不相适应,且这些法律禁止性规定多,鼓励性机制少,不能充分发挥农业生产者主观能动性去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涉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也有许多,如《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这些地方法规立法过于原则,缺乏考虑地方农业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有些政策式的规定和空泛的规定无法执行,在法律责任规定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处罚较轻,缺乏应该有的法律效果。

2.农业生产者整体素质不高。我国农业从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质量普遍低下,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体多为纯粹的农民,他们整体素质不高,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低,生态环保意识薄弱。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多凭经验,只注重经济产出效益,忽略了农业生态保护,过多的农业化学品投入致使自然生产环境被严重破坏。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湖泊等地表水体的 N、P大部分来自农业面源污染。2012年,我国单位面积化肥量增加值279kg/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3.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尚处于初级阶段,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政府又往往对农业生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正确的政策导向,农业生产者还是以“高投入高产出”的理念实施农业生产活动,致使大量的化肥、农药、人工激素、饲料添加剂等化學投入品滥用或超量使用;集约化、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产生的废弃物不能得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直接排向环境,严重污染和破坏土壤、水体、大气环境和人居环境。

4.工业污染的日益加重。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加剧了工业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以冶金、化工、造纸、建材等为主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大量向农村涌入,导致农业用地日趋萎缩。同时,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忽视对农业生态环境应有的保护,过度开发滥用土地等自然资源,产生的工业“三废”不合理排放等行为,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造了严重的威胁。李融对闽西银多金属矿区周边农田的调查结论、王学渊对杭州萧山南阳镇坞里村调查结论均是工业污染对农村发展及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的有力证明。

二、基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1.提升农民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农民是否拥有足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直接关系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因此各地政府必须加强相关宣传工作,灵活应用多种渠道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培训。如运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也可以探索运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软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培训工作计划指的是各地区结合实际所指定的培训计划,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部门都会依据这类计划开展农民群众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生态保护意识。

2.强化政府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同样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够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因此日常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定期开展环保法律知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相关的学习,并定期开展总结、汇报、自我批评等活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自然将获得有力支持。

3.完善农业补贴与农业生态补偿。农业生态环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农民更好参与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农业补贴、农业生态补偿所能够发挥的效用必须得到关注。

(1)完善农业补贴。农业补贴的完善需围绕结构优化开展,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建议各地区逐步减少“黄箱”政策实施,并逐步增加对“绿箱”政策的支持,以此尽可能赋予农业补贴“绿色化”属性。通过农业补贴引导农民应用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也将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如2017年福建省启动实施的“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北京有机肥示范推广探索均属于其中典型。

(2)完善农业生态补偿。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农业生态补偿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机制体制,因此围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生态补偿应关注立足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制定《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法》,由此明确补偿标准和补偿内容并建立动态评估和考核体系,即可保证农业生态补偿更好服务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其中,《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制定需结合《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31号)内容,由此确定农业生态补偿的标准、方法、主体、途径,这里的主体需包含国家、社会、市场3个层面,并同时严格遵循“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农业生态补偿应将重点集中在污染源排放行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2个层面。

4.加大农业领域的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生产科技投入比重、加强农业生产配套技术投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均可较好服务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农业领域科技投入的价值。

5.推进生态农业进程。生态农业指的是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的集约化经营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具备调节生态与经济之间不和谐的能力,因此各地结合生态农业理念开展低碳“三农”建设,由此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有效结合。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烈意识,并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观念。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农业保护的重视程度,积极营造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政府要出台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将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生产的最终目标,最终实现对农业生态生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杜娟,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对策探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4(5):53-57.

[2]芦静,徐振,丁兴民等.浅谈农田面源N、P污染现状及其控制技术[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5,37(4):97-103.

[3]张少兵,王雅鹏.现代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2)2:204-207.

[4]李融.闽西中堡银多金属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剖面重金属分布及其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1):237-241.

[5]王学渊,何佩佩,王玲玲等.工业污染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杭州萧山南阳镇坞里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10):18-21.

[6]王志武.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41(2):17-20.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