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监管形势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问题研究

2018-12-17杨阔

卷宗 2018年29期
关键词:个人理财商业银行金融

杨阔

摘 要:十九大以来,金融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监管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商业银行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监管新形势,之后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同质化、存款化、通道化等问题。同时,本文结合我国对于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的新的监管要求,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金融

1 引言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多部委就《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通过整合监管部门,对资管业务进行统一分类,并且对同类型的产品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实现加强监管协调,增加监管的统一性、专业性和穿透性,以此打破刚性兑付,最大限度地消除因监管漏洞而出现套利空间,从而达到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以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目的。2018年在经历了5个多月的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接受来自市场近2000条修改意见后,《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对外公布,这意味着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了统一监管的时期,“大资管”时代拉开序幕。

“十九大”正式提出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撤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保监会的组建,意味着我国的金融监管将由“机构监管”向“市场监管”方向转变,以此来顺应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组建是继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设立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监管框架的调整措施,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行监管体制下存在的监管职责不清晰、监管空白、交叉监管等问题,进一步强化混业监管、综合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从整体上来看,金融业“严监管”正趋向常态化。

2 新监管形势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2.1 同质化,模式缺乏创新

虽然目前市场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繁多、规模庞大,但各银行理财资金的配置范围局限于基金、保险、外汇等金融工具,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各银行在推出产品时互相模仿,产品设计缺乏创新。由于当前我国的理财市场仍未饱和,发展空间很大,所以目前银行很少会考虑产品的创新,而是简单地通过大量发行产品,来迅速占领市场。这造成了目前我国理财产品市场模仿之风盛行,一旦某银行推出一个新产品,其他的银行便会争相推出类似产品,以求得市场规模。第二,资产配置依赖非标资产,投资组合缺乏创新。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的资产配置大多依赖于非标资产。银监会的这项新政策将会导致新理财产品的发售受到限制,产品收益率下降。银行已很难通过简单的扩大规模来抢占市场,产品创新任务艰巨。然而,这种在资产配置上对非标资产的依赖性对于产品创新产生很大阻碍,导致银行很难在原有的产品基础上进行

创新。

2.2 存款化,刚性兑付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最初推出的是保本保收益类理财产品,银行对这类产品有还本付息的义务。目前的银行理财市场上仍保留了一部分这种类型的理财产品。然而,这样的理财产品会造成投资者的误解,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与银行存款相同。

保本保收益型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而不断下降,逼近银行存款的利率,这样的低收益率难以继续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为了留住客户,抢占市场规模,银行纷纷推出具有较高预期收益率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借助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然而一旦实际收益率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率时,由于受到此前保本保收益理财产品的误导,银行在声誉风险的压力下,往往会采取违规使用表内收益填补理财产品缺口的方法,以此来确保理财产品能够按预期收益率进行兑付。这种隐性担保行为,使得商业银行不仅要承担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还要承担本该由投资者承担的市场风险。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和成本,还违背了理财业务代客理财的初衷,严重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

2.3 通道化,潜在风险加大

尽管部分银行理财资金的确可以去掉通道直接投资,但是除了没有明确的法律框架支持,以及在交易主体的认定、核算估值制度的制定、结算账户和证券托管账户的开立等方面存在阻碍以外,商业银行借助通道进行投资的深层次目的同样也值得深思。与银行合作的通道机构往往风险管理意识较弱,为了赚取通道服务费,很大一部分机构通常只是简单地提供一个符合法规的通道服务,实际并没有落实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工作,并未按照合同的要求对资金的流向进行跟踪监管,造成理财资金面临超出承受能力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通道机构无力承担的风险事件,便会把责任推给银行,无形中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

2.4 风险隔离不彻底

部分商业银行没有设立专门负责理财业务的部门,一般由负责自营业务的部门兼营。这导致自营产品和理财产品常常出现交叉销售的情况,甚至会出现理财业务和自营业务互为交易对手的乱象。另外,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以银行的名义对外签订投资协议,而混合经营阻碍了理财产品和自营产品之间的风险隔离和界限的划分,造成投资者难以将二者区分出现混淆的情况,影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进而会影响到银行的发展。核算账户不独立,混合运作。目前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一般采用“资金池”的混合运作模式,单个产品没有设置独立的账户,无法进行独立核算。在这样的经营模式下,产品之间的风险不能进行有效的识别,无法实现各个产品之间风险的隔离和一对一的监控。

2.5 理财专员专业素养欠缺

在目前实行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个人理财业务上岗人员的要求仅做了笼统规定,对个人理财从业人员上岗所需的资质并没有做出严格要求,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专员专业素养欠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持有专业资格证书的理财专员较少,二是理财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三是理财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不足。由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从业人员的从业时间较短,造成从业人员经验不足,甚至个别理财专员不知道怎样为客户提供理财建议,仅仅是罗列所有的理财产品让客户自己进行选择投资,或者是简单地根据销量或者绩效任务为客户推荐产品。

3 新监管形势下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建议

3.1 加强创新,丰富产品品种

我国的个人理财市场终将达到饱和状态,过去单纯靠跟风模仿,简单的扩大产品规模来抢占市场的方法将难以为继。因此,在理财产品的设计端,必须加强创新力度,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元的理财产品。具体有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商业银行应注重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二是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理财计划,三是商业银行应创新以净值发行的理财产品。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居民可以接受非银行金融机构推出的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却无法容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应加快转型成为以净值发行的产品,让投资者认识到理财产品同样具有风险性,从而降低刚性兑付的风险。

3.2 构建理财业务大平台

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趋势以及资管业务门槛的降低使得理财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商业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时除了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外,也可以发挥自身的规模优势,构建理财业务大平台,加强与其他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通过理财业务大平台,一方面投资者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理财产品信息、投资渠道信息,获得更全面专业的金融知识;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可以更好地分析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及定位,各银行各机构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统筹协调,更好地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财服务。

3.3 建立风险隔离制度

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以“资金池”滚动发售的运作方式,以及自营业务部门兼营理财业务的经营方式,造成理财产品风险隔离的不彻底,对于理财产品本身的成本、收益的核算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不同理财产品之间的风险隔离机制,各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应设立单独的账户,独立进行运作管理和核算。同时银行内部应加强自律监管,落实每个理财专员的责任,以标准化的方式规范理财业务的开展,有效隔离不同产品之间的风险,防止理财产品的连带风险。

3.4 提高理财人员专业素养

理财业务经营成功的核心要求创新能力、投资能力、风控能力等。资产管理业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极高,因此对从业人员也有着很高的能力要求。商业银行必须重视理财业务从业人员的能力素养的提高,一方面商業银行应重视人才的引进,组建优秀的理财团队,同时储备足够的后备人才,保证产品设计的持续创新能力,高水平的市场分析能力和投资能力,精准到位的营销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金融专业知识,理财规划、风险认知能力,同时加强他们的合规意识,在销售环节尤其注意风险的充分揭示。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管的新变化,之后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同质化、存款化、通道化等问题,最后本文结合我国对于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的新的监管要求,提出针对性建议:一是加强创新,丰富产品品种;二是构建理财业务大平台;三是建立风险隔离制度;四是提高理财人员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田维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162-164.

[2]陈萍.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7,(30):45-46.

[3]刘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问题研究与建议[J].时代经贸,2017,(30):9-11.

猜你喜欢

个人理财商业银行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个人理财影响研究
P2P金融解读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