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仔猪主要腹泻性疾病的防控措施

2018-12-17许飞

农家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仔猪分析

许飞

摘 要:仔猪是刚出生的小猪,它们很容易患上腹泻性疾病,必须引起饲养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猪腹泻性疾病带有传染性,呈多季节流行特征,无论是大的养殖场还是小的养殖专业户,都会有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生。仔猪腹泻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可能造成其他环节养殖工作无法顺利的推进下去。本文针对仔猪主要腹泻性疾病做出了具体的研究,并且总结出几点防控措施,希望能为其他业内人士养猪管理思路的转变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仔猪;腹泻性疾病;防控措施;研究;分析

仔猪主要腹泻性疾病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属于一种特殊的临床症候群,发生率极高,治愈难度很大。仔猪会比成年猪更容易患上腹泻性疾病,调查结果显示,刚断奶的仔猪腹泻发生率高达45%,死亡率高达25%。一旦患上腹泻性疾病,仔猪的生长速度就会非常缓慢,同时体质不断下降,抵抗力非常弱,严重时会有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对此,笔者特意凭借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养猪场仔猪主要腹泻性疾病的综合防治阐述了几点新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一、仔猪主要腹泻性疾病的发生原因

1.病毒性腹泻

(1)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胃肠炎属于急性的胃肠道传染型疾病。传染源来自带毒猪的肠道内,随着粪便排出体外,传染时间8周左右。犬、猫、鳥均可传染该疾病。各个年龄段的猪都会患上传染性胃肠炎,仔猪的发病率、死亡率更高,严重时以达100%。传染性胃肠炎发病初期,病猪体温会明显增高,粪便呈黄绿色或者灰白色,主要症状表现有呕吐、脱水、食欲不振、消瘦等,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在7天内就会死亡。3周龄以上的仔猪可耐过,但是生长的速度会变慢,伴有明显的发育不良情况。

(2)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毒持续存在,危害性更高。哺乳期仔猪和育肥猪感染该病的发生率高达100%,死亡率均为50%。猪流行性腹泻多发于初冬季节,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呕吐、水样腹泻、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等等。

2.细菌性腹泻。第一,仔猪黄痢。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生产母猪带菌及产房环境污染、卫生条件差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因素。发病多见于3日龄左右的乳猪,7日龄以上的猪发病较少。同窝仔猪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几乎为100%。不同窝的乳猪及继续分娩的乳猪在同一猪舍内也可感染发病,病死率一样很高。临床上常见仔猪出生后10多小时突然全身衰弱发病死亡。产后2d发病的仔猪表现为腹泻,排黄色稀粪,含有凝乳小片,肛门松弛,捕捉时从肛门冒出稀粪。病猪精神沉郁,不吃奶,脱水、消瘦、昏迷,机能衰竭而死亡。第二,仔猪白痢。该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2-3周龄仔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猪场和猪群中,发病率很高,致死率较低。传播速度快,如一窝仔猪有1头下痢,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很快引起全窝发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不好,阴雨潮湿,天气突变,母猪的奶汁过稀或过浓等,造成乳猪抵抗力下降,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临床上表现为仔猪突然下痢,开始排糊样粪便,继而变成水样,随后出现乳白色或灰白色下痢,含有气泡,有特殊的腥臭味。在尾、肛门及其附近常沾有粪便。病仔猪脱水、消瘦、拱背、皮毛粗乱无光泽,结膜苍白,怕冷。一般病程5-7d。

二、仔猪主要腹泻性疾病的防控措施

1.健全生物安全措施。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有利于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交叉传染。妊娠母猪于分娩前14d,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0.2-0.3mg/kg,驱虫一次。分娩舍与保育舍进猪前10d要全面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反复冲洗,干燥后用1%菌毒敌或百毒杀消毒2次,然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1次,空舍6d后再进猪。分娩舍与保育舍每周坚持用0.05%的过氧乙酸或0.5%的强力消毒灵等带猪消毒2次。临产母猪提前3d用温水清洗全身,然后用卫康消毒液喷雾猪体消毒后再进入产房待产。进入分娩舍的所有物品、用具、饲料及人员必须经消毒才能进入。

2.有效改善饲养管理。分娩舍保持温度18-20℃,培育箱的温度为:1-7日龄32-34℃,8-12日龄30-32℃,15-30日龄28℃。分娩舍要保持通风干燥、清洁卫生、冬暖夏凉,无吸血昆虫及鼠类等。母猪分娩完后,产床要清洗干净,并进行消毒;母猪的乳房及乳头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干净,然后再固定乳头让仔猪吃初乳。仔猪出生后要用干净的消毒纱布将全身擦洗干净,并让其尽快吃上初乳。断脐、断尾、剪牙,佩戴耳标等要严格用碘酒消毒,防止感染。仔猪7日龄开始,用少量、多次的饲喂方法给其补料,以锻炼其肠胃的消化机能。尽可能在饲料中添加唯生态,可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饲料利用率,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防止仔猪腹泻。对哺乳母猪要给予全价饲料,保证其营养的全部需要,使仔猪可获得充足而营养成分完全的乳汁。母猪的乳汁过浓,乳内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过高,仔猪吃后消化不良,可引起仔猪下痢。母猪的乳汁稀薄,营养不全,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可引起白痢的发生。让仔猪饮用充足清洁的饮水,防止吃脏水和粪尿等,否则易引发下痢。仔猪实行早期隔离断奶,28日龄断奶后,母猪离开分娩舍,仔猪在原产床上停留3d,然后全部转至离分娩舍100-200m以外的保育舍隔离饲养,并以原窝组群,以切断和控制传染源在种群与子代之间的相互传染。

3.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d。每头猪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4ml,新生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可预防病毒性腹泻。妊娠母猪于产前40d和15d各肌肉注射1次,仔猪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每次每头5ml,新生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可预防仔猪黄、白痢。母猪分娩前6-7周,每头肌注CR型仔猪腹泻混合菌苗2ml,首免后3-4周,每头再肌注2ml,可预防大肠杆菌、C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和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仔猪副伤寒活菌苗,按瓶签注明的头份,用冷开水稀释成每头份5-10ml,给断奶仔猪灌服,50日龄时再加强免疫1次,可预防仔猪沙门氏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与轮状病毒病二联活疫苗:母猪产前5周和1周各肌注1ml,免疫期为4个月。仔猪断奶前7d,每头肌注2ml,免疫期半年。当前在养猪生产中预防仔猪腹泻使用细菌苗的不多,病毒性疫苗也要根据动物疫情和本猪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使用,不是疫苗用的越多就越安全。根本的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适当的使用疫苗接种,实行药物保健,定期驱虫,就可有效的防止仔猪各种腹泻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三、结语

总之,仔猪腹泻常与病毒感染有关,传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治疗难度也越大。养殖管理人员一定要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做好仔猪主要腹泻性疾病的具体研究,配合药物安全免疫,借此取得更好的养殖成果。

参考文献:

[1]刘香.仔猪腹泻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25)31-32.

[2]徐智凤,闫牙多,冯和保.浅谈仔猪断奶后腹泻性疾病的综合防治[J].畜禽业,2016(6)412-413.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仔猪分析
浅析导致断乳前仔猪死亡的因素
仔猪腹泻病的防治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农村集贸市场2016年10月仔猪价格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