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
2018-12-17郭笑天
郭笑天
摘 要:当前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不同商业银行应对国家颁布的不同的货币政策有着不同的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央行颁布的货币政策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本文基于上述状况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
关键词: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银行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为了进行有效的宏观经济调节,进而维持社会主义市场金融稳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采用了多种调节手段,其中货币政策在解决金融危机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也受到很大影响,由此引发了多方位的重大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结构始终处于不断转变革新的过程,此时正是这一变革过程的重要阶段。而在当下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在宏观调控中扮演了重要决策的货币政策也值得注意。现如今信贷市场的交易金额总量逐渐上升,这一变化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而使得参与其中的社会大众数量大增,与此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这种情况引起了数量众多的学者的注意,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市场变化的现实情,花费许多经历研究了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信贷的供给的关系,并取得了卓著的成果。
2 研究意义
在经济市场不断壮大与发展的时期,社会态势也逐渐呈现出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商业银行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情况不定期的进行上下波动,这种波动也使得当今社会大众深受其害,有的甚至家破人亡,然而对于收益者来讲,这也无非不是一种快速致富的手段,一时间就可能家财万贯,正是由于信贷供给市场中会带来如此高收益,也使得现今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身于信贷供给市场研究当中。在高收益的背景下带来的是高风险的投入,信贷供给市场价格的波动另外一头牵连众多社会大众,因此研究信贷供给与货币政策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对于社会大众的利益来讲,还是对于信贷供给市场来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信贷供给市场会引起一系列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现象发生,很多社会大众甚至会做出违反道德以及违反法律的事情,这样对于社会稳定来讲具有严重的威胁。鉴于以上情况,本文将论述重点放在了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信贷的供给关系上。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加快社会转型,促进我国经济的良好健康发展。
3 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影响分析
3.1 货币政策传导分析
对于政府来说,货币传导机制的主要问题则是货币政策究竟是通过哪种通道或途径来发挥其作用,对市场经济产生影响。为了实现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与部门产生的影响能够精准、有效,我们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判断。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是指为了实现稳定市场物价、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等经济的宏观目标时,有效地运用银行利息率或者调节货币供给量等中间手段来实现。
货币供应量变化还会对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一定影响。据凯恩斯需求理论,前两个动机会因为人们的收入水平而发生变化,当时的利率水平影响了最后一个动机。因此认为利率与收入的函数就是货币需求。凯恩斯通过将利率把产出与货币联系在一起,后来希克斯等人又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IS-LM模型,将上述缺点解决。随后出现的新凯恩斯主义则进一步提出关于工资与价格的刚性机制,奠定了货币政策的基础。
资本主义在1970年后出现经济滞涨,现有理论无法给出答案,因此佛里德曼等人提出新的货币理论主义,提出由政府来制定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来稳定国民收入变动,减轻经济波动,为此提出上述的建议,通称“单一政策”。所以佛里德曼等人认为关键的货币政策变量不是利率,货币供应量才是恰当的政策工具。
关于货币是否是中性的看法与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产生分歧,新古典主义学家觉得货币政策是无效的,无论是短时间内,还是长时间内。他们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经济当事人无法对价格预期做出合理判断,从而所做出的投资行为会导致经济的波动,如果他们能够做出合理预期,那么政府所颁布的货币政策将没有效果,所以卢卡斯等人觉得引起经济波动的根源不是其他,而是货币存量变动。
3.2 信贷传导渠道分析
上述基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国外学者因各自的研究角度不同,因而研究出不同的传导机制,但仍然无法得出一致的观点。而主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则是资产价格、汇率、信贷等渠道。通过现有研究,我们能够发现货币观点与信贷观点(信贷可得性)是其进行分析的主要角度。
其中“关于银行信贷供给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在信用传导机制理论中被首先提出,突破了以往认为的只有货币供给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能够起作用的局限。即可以通过银行信贷供给的变动调控宏观经济,即使对于某些资本市场规模较小,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等情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能够调控实体经济的运行,促进经济的发展。
按照信贷观点的划分方法,金融资产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债券、银行贷款与货币。在三种形式中银行贷款具有特殊性,它有其他两种资产所不能比拟的特点。强调货币政策为了影响局部投资水平,从而进一步的影响经济的产出,它只能借助银行信用渠道;加倍重视在调控宏观经济中银行信贷可得性的重要性,认为因为货币政策可以对信贷供给产生影响,银行为了应对其冲击,只能及时调整资产负债表。由于我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表现,并不能建立良好的判断,使得通货膨胀往往超过了预期,直接的影响了我国宏观经济的良性健康
发展。
4 对策建议
4.1 以消费需求促进实现信贷交易消费的合理配置
在当前信贷交易严重过剩的状况下,提高居民的收入是对于等于需求最为有效的解决方式,也是协调信贷交易消费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消费需求结构中,是存在一定的客观误区的,会降低其购买能力。因此,要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實现内部需求获得稳定的提高。在方法上,建议采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采用消极的储蓄利率政策,降低居民的储蓄动机,满足社会群体不断增长的实际需求表现。二是,实行切实可行的信贷消费政策,并对居民的消费提供完善及有序的信贷支持,进而完善我国的信贷市场的运行。
4.2 对商业银行信贷交易进行结构性调整
要切实可行的解决我国国际信贷交易双顺差的问题,其主要的任务是要对出口信贷交易中的差额影响情况进行足够的重视,进而协调和处理两者之间对应关系。进而实现进出口的总额的变化,使得获得稳定的长期有效递增表现。同时要严格对外资在我国的结构、规模进行有效的限制和研究。防止我国资本的大量流出,也能够在源头上控制我国外汇储备处于有效范围内。并且,要避免人民币的增值幅度超过一定的预期线,使得资源的利用效果获得有效的提升。并对于贷款的基准利率进行有效的降低,可以使项目中贷款获得稳定的保障。对于一些重要项目以及建设贷款,可以进行研究刺激范畴的制定。最后,通过外资的有效利用,并通过信贷交易风险的有效降低,使得国内外的货币供需获得高均衡水平的稳健表现。此外,外资的有效利用对分散外汇也有一定的风险预防和规避作用。
4.3 加快相关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经济需要摆脱过度依赖出口的弊端,要对于经济增长的模式进行有效的研究,进而实现商业银行信贷交易方的双向均衡表现。因此,需要继续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使其对我国的经济运行状况有良好的资源配置表现。同时,也要加强并提升经济发展的崭新模式,要努力建立适宜发展路径。要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有效的利用并进行方法研究。获得其就业、产出双向结构的均衡调整,实现市场经济环境的良性化运作,并对于新经济发展趋势进行足够的重视,有效符合国际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自身经济结构的稳定。
4.4 运用货币政策宏观调节规则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不断调整取得了较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货币供应量的连续变化,使得货币在总量目标框架内,依旧面对了较为严峻的调整。这些挑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均会对我国稳健的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理论对货币政策进行有序的指导和规则制定。但是,我国并未具有这一方面的考虑,特别是我国的货币政策长时间采用的是相机抉择特征的办法,使得社会公众面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并不能够获得合理的疏导,直接的引起了宏观经济的变动表现。所以,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相应规则的制定,也引入合理的规则体系去构建完善的运作流程。因此,在具体的货币政策规则里,需要对不同的环境、在时间周期一定下,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有效的的货币政策规则。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特别对货币政策的框架进行有效地规划,并对其运行的效果行进行关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从货币政策传导和信贷政策传导两个方面,就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一是以消费需求促进实现信贷交易消费的合理配置,二是对商业银行信贷交易进行结构性调整,三是加快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完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规则。
参考文献
[1]刘达禹,刘金全,赵婷婷.经济周期与规则型货币政策的动态关联机制研究——基于中国典型经济波动阶段的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2017(02):48-61.
[2]杨亚伟.我国商业银行新型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