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证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2018-12-17王喆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研究与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

王喆

摘要:近年来,高职计算机课程的“课证融通”考核方式实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考证率和通过率都在逐年增加。笔者也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新形势下的计算机课程“课证融通”现状的分析,不断摸索,为推动“课程融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课证融通”;研究与实践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证融通”现状

(一)考证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更新难同步

目前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关的考证多达十几种,有的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和不同层次,如高新技术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信息化水平考试等等,符合高职人才技能培养要求的考证项目难于选择。同时因考虑到保持考证内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导致考证内容无法及时跟上信息化发展需要,更新较慢,与课堂教学内容难同步。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例,当 office2010 和 windows7 系统已在教学中使用多年后,考试题库才升级与软件同步。

(二)教材种类繁多,水平不一,难于选择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因需求大,种类繁多,且随着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材更新较快,其中又以校本教材居多,这类教材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院校学生及教学特点,但也存在更新过快、编者水平不一,教材质量难以保证,与全国性考证还存在差距;而那些专门针对考证的教材种类也较多,这类教材纯粹从考证的角度出发,虽然质量有保证,多以考证大纲为知识点,知识点分散,固定题例为主体,不利于学生结合专业教学的信息化素养的整体提升,与工学结合的教学形式也有差距。

(三)学生基础差异大,教学进度不好把握

在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当下,特别是单独招生政策实施以来,高职生源差异较大,整体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利用好“课证融通”的考核方式,把握教学进度、教学难易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考证能力,争取学生有较高的等级考试过级率,是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四)考证热、培训热将课程教学陷入困境

部分学生纯粹为了取得证书而学习,只做与考证相关的练习,对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违背了考证是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初衷。部分老师基于院校课程质量考核及过级率要求等因素的考虑,过分注重考证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与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教学应用的结合,这样,考证热、培训热,考证过级率虽然上去了,但本该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却陷入尴尬的困境。

二、明确教学改革目标

基于“课证融通”现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应着力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动手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理论以“精简、必需、够用”为原则,不宜过多过深,实践操作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的岗位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作为当今大学生的一种岗位通用能力,是很多学科的基础,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证融通”就是要在分析岗位信息技术通用能力的基础上,选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证标准,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进行设计,将考证内容与课程的教学内容一一对接,将课程标准与国家标准相融合,以

获得等级考试合格证书为目标进行教学。

四、做好课程教學设计

(一)教法与学法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证融通”的教学方式宜采用分类教学法,教师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提前调查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及能力,主动采用与学生基础能力水平和专业相切合的教学任务,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生允许达到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取得学习成就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上,宜开展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将章节内容融合考级知识点来组织教学内容。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采取小组负责制开展教学,小组成员互相激励、相互帮助。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利用信息化平台——教师的大学城空间课程资源,课前、课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勤加练习,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完成任务目标的巩固和预习新课,鼓励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其他小组成员,并在上机实践课中增加拓展任务环节,鼓励他们做完基础练习的同时完成拓展任务,不断巩固和扩充知识,提高综合技能。从而使学生在强烈的任务动机驱动下,通过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一个又一个地攻克新任务过程中,不自觉地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选取

“课 证 融 通”计 算 机 基 础 课 程 教 学 内 容 的 选取,应结合考级与实际专业工作过程,两者达到统一,并根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考试知识点有所侧重。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部分,涉及的考证面较宽,主要以选择题形式,教学内容的选取就不能仅局限于教材,有一些教材中没有涉及磁盘容量的计算、寻址空间计算等就需要补充进去,又如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部分,考级时只有简单的浏览网页和收发邮件的操作,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可以考虑不要讲解太深,原理方面的知识尽量少讲。

(三)教材选取

鉴于目前各类相关教材较多、水平不一的情况,倡导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要杜绝粗枝滥造,需结合考证知识点,可分为考证基础篇与工作过程拓展篇,基础篇主要针对计算机考级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的教学内容;拓展篇主要针对兴趣高、基础知识扎实的同学,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拓展内容。教材的编写除了汲取本校课程教师意见外,也可与同行专家及其他院校开发平行教材,以确保教材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恒山,范亨玖,秦涛.搭建技能大赛平台推动“岗课证赛”融通[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12:8.

[2]张仕学,等.基于岗位需求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6.12:31

[3]卢春燕.课证赛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高教学刊,2017,1:73.

[4]许俊,张勇.高职教育的计算机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89.

[5]覃开贤,吕丽梅.基于项目驱动的工作室平台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49.

此论文是2017年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基于课证融通”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JG-YB-10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研究与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
基于课证融通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探讨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