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探
2018-12-17侯庆海
侯庆海
摘 要:种植业作为我国农业产业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由于种植业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的“去库存、降成本”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定不可控性和复杂性,因此如何做好现阶段种植业供给侧改革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又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对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植业;风险;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8 — 0082 — 03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种植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做好现阶段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对于提升我国种植业整体水以及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就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在其实际的改革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在现阶段种植业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风险类型以及导致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现阶段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能存在风险分析
(一)种植业粮食产量减少
就现阶段我国种植业发展而言,尽管粮食产量正在逐年增长,但是其产量增长是建立在政策资源以及透支生产基础上的,是一种恶性的、不良的生产模式。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种植业也面临着改革。对于种植业改革而言,其最为重要的改革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使得我国种植业发展越来越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长效发展,但是也同样可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其中较为主要的一个风险就是粮食减产风险〔1〕,导致这类因素出现的主要原因为:非农业就业机会的增多导致农民收入侧重也逐渐由农业种植业像其他产业过渡,加之受市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的制约,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对于种植业生产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低,久而久之,可能会出现粮食减产现象的出现。
(二)农民农业收入降低
一直以来,种植业一直都是保障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保证我国种植业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正常发展,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加大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并以此来避免“谷贱伤农”这一情形的出现。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粮食产量下降、国家政策变化等等〔2〕。这样一来,在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加大农民农业收入降低的几率。
(三)农业政策效果将会削弱
对于现阶段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而言,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还包括我国的农业政策具体效果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得到削弱。对于我国种植业供给侧改革工作而言,其相关改革工作大多是基于我国改革开放来进行的,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业市场也越来越国际化。尽管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也给其发展带来了诸多的竞争以及压力。这样一来,就必然会给削弱现阶段我国农业政策的具体效果。
二、種植业供给侧改革取得的具体成效
(一)种植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各个行业也相继的开展的相应的改革工作。就我国种植业产业而言,自三大改造之后,其一直处于一种改革创新的状态,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我国种植业供给侧改革也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民经济长效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现阶段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其取得的最为突出的一个成效就是种植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战略性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种植业产能逐年增强,研究表明,我国自21世纪以来,由于国家相继出台了诸多政策以及措施来逐渐降低种植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我国的种植业正朝着一个健康正常的方向发展,加之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现阶段无论是粮食播种面积还是总产量均得到逐年的上升;其次,特种粮食作物与特种经济作物得到了平稳的发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我国种植业的特种粮食作物与特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始终保持着一个平稳增长的态势,并且产量逐年增长的趋势也日益明显〔3〕;最后,蔬菜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多,对于现阶段我国种植业而言,在其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需求均明显高于粮食种植,基于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蔬菜种植业也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其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对于实现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生态农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对于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其另一个较为突出的成效就是生态农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就传统的农业种植业而言,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尽管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不仅如此,其生态性以及整体性也相对较差,严重制约了现阶段我国种植业的长效发展〔4〕。但是随着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业生产对于生态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地区将生态农业发展放在了首位,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制约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种植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其现阶段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或者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现阶段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现阶段我国种植业而言,制约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植业种子市场规范性不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农业相关产业以及市场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对于种植业而言,作物种子质量对于作物的产量以及生长产生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但是就现阶段我国种植业种子市场而言,尽管开放的种子市场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种植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市场管理规范以及种子市场准入性较低,这样就极易导致作物种子质量良莠不齐,久而久之,必然会对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较大的制约。
(二)种植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对于我国种植业而言,要想真正实现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其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种植业基础配套设施越完善,就越能促进现阶段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种植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沟系灌溉、灌溉水源等等。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种植业基础设施配套并不是特别完善〔5〕。尤其是我国现阶段的内陆地区,其种植业的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很多地区的田块以及种植区域的沟系以及灌溉水源不能满足实际的种植以及生产的实际的要求。这样一来,不仅会对种植作物的产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还会在较大程度上制约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种植业播种质量不高
由于受不规范种子市场的影响,我国种植业的种子质量并不是特别高,加之播种设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现阶段我国种植业播种质量依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样一来,在实际的播种过程,就极易出现出苗不全、不齐、不壮、不匀等现象,不但会对作物的正常生长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也会严重的制约我国现阶段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
(四)种植业未形成规模
一直以来,种植业发展不成规模都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同样也是现阶段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制约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种植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小农生产思想以及土地流转、种植主体自身素质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这样就严重制约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五)经济作物种植问题较为突出
对于经济作物种植而言,其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就现阶段我国经济作物种植业来说,其主要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广大范围内的农村,但是随着农村近年来流动人口的增加,使得现阶段我国农村青壮年生产力逐年减少,经济作物种植主体主要以中老年劳动力为主,加之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样一来,不可避免的会对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6〕。
四、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对策分析
(一)优化现阶段种植结构
基于现阶段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状,结合现阶段消费导向以及市场需求,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实现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就是不断优化现阶段种植结构。首先,各个地区应根据区域内气候、水文、土质等对主要作物进行生产布局,并在保证主要作物生产质量的同时,不断对其他作物尤其是经济作物布局进行优化,并以此来形成一个良好的种植业产业结构,实现各类种植作物的全面发展;其次不断提升区域内特色种植产业发展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区域种植业生产主体应主动转变生产意识,实现“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过渡,并在此基础上将先进的种植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设备应用到实际的种植生产过程中,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种植结构的优化,促进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发展。
(二)转变种植业生产方式
对于我国现阶段种植业生产方式而言,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生产方式依然停留在一个相对传统的阶段,尽管种植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其方式并未发生较大的改变,这样必然会对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想将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的落到实处,转变生产方式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在这一过程中,种植业应遵循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绿色生态种植生产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引进到种植业发展过程中,通过降低对于化学肥料的投入、创新耕种技术、落实农药减量以及对种地养地思维引起足够重视等策略〔7〕,实现种植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并通过转变生产方式,最终实现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提升种植业科技水平
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的种植业生产过程当中,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升种植业科技水平,对于实现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一直以来,我国种植业生产都是以人力劳动以及机械生产为主,尽管这样可以保证我国种植业可以平稳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其结构性改革。而将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及科学技术应用其中,通过不断提升种植业的科技水平,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其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科技智能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应在各个地区建立相应的农作物区域试验站,以先进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为主要载体,不断提升种植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此外,还应将种植业生产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一个新型的“互联网+传统种植技术”的平台,通过信息间的封箱与传播,不断提升我国种植业科学化水平,这样一来,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落实与发展。
综上所述,种植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尽管现阶段我国的种植业得到了长效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升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最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參 考 文 献〕
〔1〕宫庆彬.找准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短板,大力发展杂粮产业〔J〕.基层农技推广,2018,(08):69-70.
〔2〕徐庆国,徐持平,刘红梅.优化种植业供给侧改革的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18,(04):88-91.
〔3〕黄浩洲.广西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析〔J〕.广西经济,2018,(02):20-23.
〔4〕胡敬东,江庆红,陶丛旺,彭帮佳,胡名凤.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 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河南农业,2017,(34):4-5.
〔5〕代建新.推动种植业与加工业农民与企业对接双赢 持续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模式〔N〕.驻马店日报,2017-06-22(001).
〔6〕顾黄辉.海门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J〕.江苏农村经济,2017,(01):36-38.
〔7〕陈国军,陈建泉,潘仁华.全面推进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江苏农村经济,2016,(12):27-28.
〔责任编辑: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