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美术与民间美术的相似性及借鉴

2018-12-17曹溯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

曹溯

摘 要:儿童美术与民间美术这两支独特的艺术奇葩,以稚拙夸张的造型、鲜艳热烈的色彩及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所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独特的美学享受。儿童美术教育是儿童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能够有效将审美和创造、情感合而为一。儿童能够利用绘画的方式展现自身对于世界的认知,他们以自己异于成人的独特方式,将稚拙的画面与富有节奏感的高纯度色彩结合,形成了儿童画鲜明的艺术特征。民间美术是生产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经过世代传承和不断创造,蕴含“乡土味”,生动有趣,雅俗共赏,同时也具有民俗性,带有民族文化特征,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对比两者,就会发现它们在造型、色彩、构图以及绘画形式美感、情感等方面具有很多共通相似處。就两者之间的相似特点进行浅析及探索借鉴。

关键词:儿童美术;民间美术;相似性借鉴

一、儿童美术与民间美术的相似性

(一)创作意图方面

通常,民间艺术创作过程中更重视内心情绪的深度表达,作品中目的性较弱,饱含民间艺术家的创作感情。相对而言,儿童美术展现出的创作,更多的是无意识的创作,表达自身率真的看法。儿童并非是儿童面对着世界百分百的真实临摹,而是表现自身对世界认知的诠释和表达,因此,儿童美术与民间美术在作品的创作观念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为数不少的民间美术属于民俗的范畴内,因此,自身的魅力就在于能够将本地文化和创作相结合,例如木偶戏、皮影戏以及舞龙舞狮等等,都能够展现民间艺术的魅力。相对而言,儿童的天性在于天真烂漫,美术活动中也存在着天真烂漫的气息,创作意图更为单纯和直接。

(二)造型方面

在造型方面,儿童美术创作往往更会受到主观意识的自由支配,而非对于事物的理性分析和逻辑思维等等,民间美术创作更倾向于进行二维或者三维的形象展示,这种造型方式与儿童美术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主要的相似点在于:首先,造型都强调事物的夸张性特征,更倾向于平面化;其次,造型上都很追求美的享受,在二维的世界中谋求多维感觉的描绘;最后,在造型上现实性不强,用简单的技巧进行高度艺术概括和造型。尤其是儿童美术,儿童美术的造型一般成人是不容易理解的,因为他们的想法与我们不同,而且未经专业训练,民间艺术家却有着与他们相同的造型思维。

(三)色彩方面

从色彩角度而言,无论是民间艺术还是儿童美术,创作者都通过感性的方式进行色彩展现,以主观感知为核心,部分儿童美术还呈现出随心所欲的特征。同时,儿童美术和民间美术都对于大量的高对比度色彩有所青睐,儿童喜欢运用鲜明的色彩凸显画面的饱满,民间艺术也喜欢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提升节日氛围和装饰水平。由此观之,儿童美术与民间美术两者在色彩运用上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表达也多通过丰富的色彩来实现。

(四)构图方面

民间美术的构图方法,因主题不同,选取的艺术手法也较多,构图方式的展现也是多种多样的:1.中心式构图,形象多为画面的主体部分,而次要的部分起到陪衬作用,主要次要的关系很明确,因此画面显得更为舒展,周围部分画面更多是为衬托中心画面而存在的。2.对称式构图,很多民间美术采取对称构图的模式,也就是对称双方有所呼应,装饰感比较强。3.阁楼式构图,能够将整体画面进行自然分构图,进行两分或者三分,能够实现在同一个画面内展现出不同环境事件的目的。4.散点式构图,主要采取平铺的模式,让画面得到充满,更适合烘托广阔气氛等画面中,景物相对更为适合,人物画中比较少见散点构图。5.情节式构图,类似漫画的构图,更多的通过一张画面分割开来展示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具有较好的连续性。6.全景式构图,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入手,将宏大场面背景下的人物山水进行充分展示,同时,由于儿童的美术基础技巧相对较为薄弱,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展现出不同模式的构图,可能并不属于某种科学的构图之一,但是却有着独特色的趣味性。这些构图形式与民间艺人的构图形式类似,可能并非是有意为之,但是能够实现较好的艺术创作效果。

在实际研究中不难发现,儿童美术和民间美术在构图上、造型上、创作意图上都具有相似性,色彩运用上更是呈现出相似的特征。

二、儿童美术对民间美术的借鉴

因为二者在艺术的表现特征上很大程度的相似性,所以如何更好地继承、融合与借鉴吸收就变得尤为重要。针对这点,本人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一)节日与美术的相辅相成

我国发展历史悠久,传统节日及其民俗具有丰富性的特征,据统计我国从古至今传统节日总计多达800多个,借着节日的机会,美术创作也迎来良好的机遇,节日活动中保留着民族文化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特征。通过节日的机会,儿童美术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例如端午节可以令儿童创造出自己心中的端午节形象,可能是龙舟,也可能是屈原画像。表达美术的形式也不仅仅是绘画一种,而是更为丰富的,尤其是民间美术层面上,能够进行年画、木版画的绘制,同时对于剪纸等也可以进行了解。用剪纸剪出龙舟的形状,用木板画绘出龙舟的样子,一方面进行了创作,另一方面实现了传统节日民俗的了解,令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二)组织学生户外写生艺术实践活动

组织儿童美术走进生活,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之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生活中美的存在,通过画笔的形式,记录下民间艺术的存在,例如旧城区的厚重历史感,新城区的繁华和现代。民间的艺术就在新旧城区和居民生活之间存在着,让孩子走进民间民俗,走进生活这个深刻的大讲堂,得到良好的民间美术学习机会,将民间美术和儿童美术巧妙结合起来。

(三)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

在美术教育上,多媒介、多材质、多手段等实践练习及借鉴。例如,陶艺制作课。可通过鉴赏传统民间塑作类作品,让人认识到民间美术和自己距离并不遥远,充分理解和认识民间美术能够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例如,立体塑造的泥塑(陕西凤翔的桂虎、坐狮、坐虎);民间祭祀礼仪活动的木雕面具、软雕塑、民间面塑,还有一些民间工艺品属于综合材料,如风筝、皮影、灯彩等。这种直观的感受,为儿童的想象与创造作了充分准备和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资源。例如,把家乡的椰雕、木雕根雕以及手工编织等项目纳入到手工课程之中,进行充满艺术性的图案设计,传统的民居聚集区以及古建筑都能够成为艺术灵感的来源,而民间美术和儿童美术的结合也有助于实现民间艺术的发展传承,体现出文化的持续性和发展性。通过创作者们的临摹、复制民间艺术,让儿童也真正体会到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尤其是思维方式的培养,从构图到上色,是一个全方位的能力培养模式。同时,在艺术创作中,必须重视想象力的重要作用,从构图、造型、上色各个角度发挥出无尽的想象能力,民间艺术家可以基于经验,儿童更多的是基于自身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材料的选取和技术的选择上,也不必太过僵化和呆板,积极将最新的科技引入到美术创作实践中。例如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雕刻印刷等工作,利用彩色吹塑制品替代铅画等等。

综上,在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文化日趋多元的背景下,应当认识到儿童美术与民间美术的联系,在不同层面加强对民间美术的定位和价值观的重构。儿童美术教育是在人之初的血脉深处注入了本民族的精神,使可贵的传统在生命本体上得到内在的延续,应是大家仍需继续探讨和努力的课题。

作者单位:

海口市群众艺术馆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
当代文化情境下民间美术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艺术传承语境中的民间美术
简析民间美术的主题内涵功能
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陕西民间美术中的图形视觉思维研究
浅论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论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