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阎立本对唐代中国画及建筑的影响
2018-12-17焦兰迪
焦兰迪
摘 要:阎立本是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他出身宫廷,他的父亲阎毗是北周的驸马,母亲是北周的公主,哥哥是唐朝的建筑家阎立德。阎立本擅长工艺绘画,喜欢钻研,而且在建筑方面也很擅长。他与哥哥阎立德建造设计了唐朝的昭陵建筑,后来参与重建大明宫这一工程。阎立本在唐朝为官,官职宰相,不仅在绘画方面有非常高超的造诣,在建筑营造方面,他的兄长阎立德给了他很大的启发。阎立本顺应自然的设计美学思想,将父兄的建筑思想继承并融入其中。虽然他建造设计的大明宫经历了从辉煌到毁灭,但给我们留下了值得参考的艺术瑰宝,也见证了阎立本出色的建筑头脑,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阎立本;唐朝绘画;昭陵建筑;大明宫
一、阎立本生平
阎立本是中国唐代的画家兼工程学家,出身贵族。其父阎毗是北周的驸马,因为隋文帝爱其才艺,将其重用。兄长阎立德也擅长书画、工艺以及建筑营造。父子三人以工艺和绘画在隋唐出名。阎立本其家世代为官宦,父亲为北周驸马,母亲是北周的清都公主。阎毗从七岁起就当了官,后来在隋朝担任殿内少监,以丹青闻名,但是没有传世的作品。阎立本的兄长阎立德在高祖武德年间担任尚衣奉御。父子三人几乎没什么区别,但是相比之下阎立本更多了一些艺术色彩。但是后人只知道他是一名杰出的画家,却不知道他做过宰相。
阎立本以高超的画技深受太宗的喜爱,一路升任宰相一职。但《旧唐书》仍嘲讽他“既辅政,但以应务俗材,无宰相器。”阎立本的绘画技艺为他带来了艺术上的名誉,却未能给他带来事业上的好处。而且,因为他高超的画技让不少大臣觉得他是靠着不正当的方法获得宰相这个职位,都不想与他交好。
二、唐朝人物画家——阎立本
(一)《步辇图》
寺观壁画在六朝时期颇为盛行,到了唐朝初期,人物壁画空前发展,涌现出阎立本等人物画家。阎立本刻画人物时的用笔特别细致,能看出他受六朝绘画的影响,刻画精妙,与六朝绘画有继承关系。在魏晋时期,人物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出现了“疏密”二体。到了初唐,绘画继承了六朝的余韵,顾恺之、张僧繇都对阎立本的人物画技法和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阎立本艺术特点的发展。
作为宫廷画家,阎立本画的多是宫廷的一些重大事件。《步辇图》是他的名作之一,也是阎立本唯一的传世作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步辇图》描绘了吐蕃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这一历史事件。松赞干布是吐蕃的统治者,他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对吐蕃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经历了三次向大唐求亲,最终过关斩将娶到了大唐的公主,并且按照唐朝的建筑理念,在拉萨建造了城池,就是现在我们都知道的布达拉宫。《步辇图》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绢本设色。唐太宗画在图卷的右半部,坐在宫女抬的步辇上面,左部分依次画的是典礼官、禄东赞和通译者。阎立本用对比的手法将唐太宗的形象成为全图的中心,以宫女娇小卑微的形象衬托出唐太宗的高大壮硕,以禄东赞的诚恳谦虚衬托唐太宗的平易近人。这些对比都是为了将太宗的至上人格表现出来。《步辇图》这一作品的设色很具有宫廷韵味,颜色古典高雅,用笔很流畅,错落有致的构图使画面更加生动,也象征了汉藏友好情谊。
(二)《历代帝王图》
《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纵51.3厘米,横531厘米,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全卷一共画了从汉到隋的十三位帝王的画像。画中的人物是按等级森严的封建理念来描绘人物的大小,帝王较大,占图中心,侍从较小,占画面两侧。但这幅画是一幅无款画,后期的学者通过古代的一些史料及研究,认为并不是阎立本所画。根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可知初唐时期有一名叫郎余令的画家也擅长画帝王图,但是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到现在也没有很明确的结果。
(三)阎立本的艺术特点
阎立本在绘画上沿袭了六朝的优秀传统,并且认真钻研其技法特点,“以形写神”这一绘画理论让阎立本将其转化为呈现在画面上的技法,较六朝绘画更超出一个水平。阎立本的人物画大都是从面目表情来传达人物个性,突出“形神兼备”这一特点。但是也保留了一些六朝人物画的残余,比如说人物表情僵硬,头大身小的人体比例等等。但也说明了古代绘画在一步步的发展和演变。阎立本被称赞为“丹青神化”而为“天下取则”,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三、唐代建筑学家——阎立本
(一)昭陵建筑始末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寝,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西北的九嵕山上。贞观十年,文德皇后病逝,临终前跟太宗说,不要将我风光大葬,葬礼越简易越好。唐太宗依照长孙皇后的遗言,在她去世后将遗体放在九嵕山,取名为昭陵,并决定将昭陵也当做自己最后的归宿之地,等他去世后要与长孙氏葬在一起。之后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建造工程。起初,唐太宗建造陵寝是想按照汉高祖刘邦的陵寝规格建自己的皇室陵墓,但是虞世南认為根据汉朝的制度建造不仅劳民伤财,还会引发许多盗窃的事。因为之前的帝王陵寝里面多数会有金银珠宝作为陪葬,所以汉朝的陵墓大多数都被盗窃过,而君主的遗体有的也被弃之而去。于是虞世南向太宗谏言,应该在陵寝中不放那些贵重的珠宝,既能节省劳力,又能让盗贼不动心。此后,唐太宗下令把昭陵这一大规模工程交由唐朝的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二人设计。昭陵的布局设计是效仿的唐长安城的布局设计。长安城是由城郭、宫城、皇城这三部分组成,与秦汉的布局有所不同。其中,帝王在宫城起居,皇城是作为当时的政治地区,城郭属于老百姓的居民区。昭陵的建设可比拟太极宫。
从文德皇后首葬的那年,到开元29年,昭陵的建设持续了107年的时间,总长度60千米,面积达到200平方千米。当时颇为有名的“唐十八陵”就是昭陵中的180余座陪葬墓。昭陵建筑是中国古代陵墓中规模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陵寝,因为在唐代社会非常具有代表性,被称为“天下名陵”。昭陵见证了唐朝从初期的萌芽到盛期的繁荣,是我们思考探索唐文化的历史宝库。
(二)大明宫的首席设计师——阎立本
阎立德在设计建造昭陵的时候给了阎立本很大的启发,由此说明他的哥哥在建筑设计方面影响了阎立本很多,可以说是阎立本的老师。大明宫起初的名字叫永安宫,在618年,李渊建立唐朝,每一个皇帝都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城池,便下令建造大明宫,建造初期,李渊因病去世,工程停止。根据《旧唐书》记载,大明宫建造期间,阎立本作为唐朝的将作大匠,负责大明宫的设计营造。660年,唐高宗李治因病情加重,决定将大明宫复建。阎立本接到带着众多建筑工人考察了地形风貌,利用园林设计思想开展了整个大明宫建设。大明宫从选址到完成,一共跨越了近30年的时间。据史书记载,曾动用了近十万建筑工人修建大明宫。
中国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尊,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的理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体现了儒家的哲学准则,换句话说,就是严格空间秩序。大明宫的建筑格局就是以中国儒家的哲学准则为标准建造的。在建筑技术上,大明宫与以往的建造不同将大面积、大体量的问题一一解决。前殿后寝,中间建有丹凤门、含元殿等以及后宫的麟德殿,都是超大规模的木制建筑。他们的建筑特点也被后世所引用,宋朝的宣德楼、明清紫禁城的午门等都是借鉴了含元殿的反“凹”字样式。大明宫的建造不仅仅影响了中国,对亚洲地区的建筑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大明宫见证了唐朝从雄起到衰败,它的出现体现了阎立本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他成就了大明宫,也成就了自己。
(三)阎立本的建筑设计理念
1.秉承儒家哲学思想
根据中国的园林设计,比如说大明宫的建筑形式属于内部为宫城,外部是城郭。阎立本将宫殿和园林融入一起,营造出工作不忘娱乐的气氛。城外是驻有禁军的“北衙”。整个宫城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主要是居住和娱乐。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门,以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城内的其他建筑也大多数是根据这条中轴线分布的。
2.等级之分,最高皇权
皇宫这一建筑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群的最高代表,所以阎立本要将皇权至上这一理念融合到建筑中。比如说大明宫的含元殿就是继承了皇权至高无上和以君主为中心的思想,沿袭了传统的高台建筑,显示皇宫的威严。在中国古代,宫殿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建筑物。皇宫中轴线的建筑高大威严,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更加突出了宫殿的尊严高贵。
3.空间利用
阎立本将宫殿内的建造采用减法处理,让殿内空间大了许多。并且将自然地形地貌与工人们的建筑相结合,不仅节约了许多人力,还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营造出一种恢弘的气势。
4.女权思想,调转格局
654年,武则天开始执政,阎立本依照武则天的想法,将女权思想融入到建设中。比如说皇宫的正门取名为丹凤门,在古代,凤代表着女性,而代表着男性的“麟”字运用到了后宫的大殿里。武则天这一做法主要是不想让女子再继续卑微,体现了她的政治野心。
四、结语
作为唐朝的代表人物,阎立本在绘画方面用传统的技法,通过深入的描绘将人物的神情传达到画面上。将魏晋以来有关“传神”的理论转化成一种可以用技法来表达的实践,促进了人物画的发展。在建筑设计领域里,他不仅有过人的头脑,也有着非凡的成就,昭陵建筑成为了古代陵寝中最大的建筑,大明宫的建造见证了唐朝的繁荣和辉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奇迹。无论是绘画还是建筑方面,阎立本都深刻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参考文献: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谢赫.续画品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1962.
[4]国宝在线:历代帝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5]舒生.历代建筑与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6]梁思成.拙匠随笔[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吉林師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