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水绘园与陈从周当代复建

2018-12-17周向频

中国园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如皋园林

周向频

王 庆

1 水绘园营建历史

1.1 冒襄营建水绘园

水绘园是被称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①的私园。由明入清,伴随着如皋冒氏家族的兴衰和时代更替,水绘园也历经变迁。

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最初为冒襄叔祖冒一贯的别业②[1],位于如皋城之东北,内有寒碧堂、因树楼等建筑。因园起于水泽,尤以水景最富生气而被称为水绘园。

明天启三年(1623年),冒襄祖父冒梦龄辞官回乡,在水绘园东南造逸园。园外有洗钵池③[2],“池广十亩,澄泓濎潆”④[3]。冒襄在少年时几乎每日都由冒府前往逸园向祖父请安,之后便留在园中学习、游玩,也会顺道至水绘园流连,常在寒碧堂里吟诗、习字。

明崇祯年间,冒襄因科考长期寓居金陵。备考之余广交好友,加入复社,在金陵文人圈中享有盛名。但他五赴科考,仅两中副榜,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失意返乡,次年纳董小宛为妾。清顺治三年(1646年)冒襄拒绝了清廷的征召,和董小宛在如皋重拾金陵秦淮河畔的风雅,开演戏曲、焚香品茶、论诗鉴画,度过了几年宁静从容的时光。那时水绘园仍是叔祖冒一贯留下的家业,冒襄和董小宛时常前往水绘园散心,在临近的逸园中烹茶对饮、在洗钵池泛舟而憩。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此时董小宛已去世3年,冒襄买下水绘园并修整,将逸园、洗钵池纳入水绘园中成为一体,作为自己隐居和交游的场所。他以明遗民身份自居,为故友遗孤提供庇护、邀请后辈入住水绘园;同时仍沉迷文艺,发展冒氏家班、频繁举办宴集修褉。水绘园因园主冒襄的声名及来往宾客的推崇传颂,很快成为江北名园,车水马龙、访客不息。园内丰富的文化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社会影响,成为清初扬州地区重要的文化标志和遗民群体的精神乐土。

然而到了冒襄晚年,其家族开始没落,因财产争夺而产生的冲突愈演愈烈。水绘园开始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况,宾客离去、笙歌渐消。之后被其胞弟冒裔霸占,冒襄只能在水绘园西北另筑匿峰庐自居直至去世。水绘园日渐荒废,洗钵池也“芦竹丛生,鱼苗零落”⑤。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如皋乡绅汪之珩因仰慕冒襄,在洗钵池西构建了一座水明楼⑥。清嘉庆元年(1796年),冒氏族人赎回水绘园残址,辟为家祠公业。

1.2 20世纪80年代水绘园复建

辛亥革命之后,如皋地方政府开始关注水绘园的恢复。民国四年(1915年),政府在水绘园旧址周边建如皋公园(1949年改名为如皋人民公园)。民国六年(1917年),冒氏后人冒鹤亭邀请陈宝琛、林纾、梁鼎芬等名士为水绘园赋诗填词,又有吴湖帆、顾鹤逸等人为之作水绘园图。但此时水绘园仍残破不堪,景致不再。

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如皋水绘园”被评为“江苏省二级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水绘园外围的水明楼、隐玉斋等古迹经修缮后对公众开放。

1980年秋,陈从周应邀出席如皋城市总体规划会议。他漫步在水绘园附近的冒家桥上,追忆自己年轻时在上海随师长拜访冒氏后人冒鹤亭老先生的经历,感叹水绘园已非旧貌;1986年秋,陈从周再次应邀至如皋,为古刹定慧寺制定修缮规划。如皋政府征求陈从周的意愿,希望他之后能负责水绘园的复建工程,陈从周应允;1987年,陈从周的学生、时任南通建委副总工程师的范子美为抢救几间古屋,建议政府将古建移至水绘园内,最终商定用作重建水绘园景之一的寒碧堂;1988年,如皋政府组织专家召开“恢复水绘园研讨会”,之后南通市拨款30万元用于“如皋水绘园恢复工程”。同年冬天,如皋政府派人赴上海正式邀请陈从周主持水绘园复建事宜。陈从周安排弟子路秉杰绘制详细规划图纸,推荐曾经修复上海豫园的常熟古建工程队负责施工。

1989年之后,陈从周多次赴如皋勘察水绘园旧址,在现场反复观察,返回上海完善设计图册和模型;1991年秋,水绘园复建工程开工,历时2年建成。1992年,陈从周于病中请人为之书《重修水绘园记》。

2001年,水绘园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由水绘园及周边景点构成的如皋水绘园风景区⑦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 水绘园历史空间复原

2.1 冒襄时期水绘园空间复原依据

本文复原依据的材料主要包括水绘园建成后冒襄本人和友人描绘园林的园记、园诗、园画等。相关园记有佚名的《水绘庵记》、冒襄的《水绘庵六忆小记》和《水绘庵修褉记》;园诗有冒襄的《水绘庵六忆歌》《雨登湘中阁眺望》《许荫松为余筑悬溜山成赋赠》、杜爽的《游饮水绘庵》、陈维崧的《戊戌冬日同诸子过水绘庵》等;相关绘画包括沈复的《水绘园图》、金钥的《水绘园图》、顾尊焘的《水绘园主落花觅句图》、禹之鼎的《水绘园篠濑图》等。此外,民国《如皋县志》中的《明万历如皋县城图》《清乾隆如皋城池图》等勾画了不同时期水绘园在城内的大致方位以及周边景点。

通过以上材料的相互参照,笔者绘制了冒襄时期水绘园的空间布局平面图,在此基础上分析水绘园在清初的整体格局、园林要素及各景点的空间位置关系。

2.2 冒襄时期水绘园空间特征

冒一贯时期的水绘园占地仅十数亩,冒襄接手后对园林进行了增拓和改造,将逸园、洗钵池等纳入形成一体,使得水绘园“南延袤几十亩”⑧[4]。园林西望碧霞山、北倚城墙、南临中禅寺,东至佘氏壶岭园,四周有中禅寺、隐玉斋等古迹(图1)。

相比冒一贯时期的疏朗景致,冒襄时期水绘园的建筑比例和景点内容显著增加,共有画堤、妙隐香林、壹默斋、枕烟亭、镜阁、悬溜峰、悬溜山房、潇湘阁、小三吾亭、鹤屿、月池、涩浪坡、月鱼基、波烟玉亭、碧落庐、因树楼、寒碧堂、逸园、洗钵池等十余处佳境。全园水面开阔,“林峦葩卉,坱圠掩映,若绘画然”[4]。呈现出收放自如、疏密有致的空间特征。具体游览线路和景点分布(图2)如下。

自园林西面的碧霞山往东约70步,首先来到画堤,“堤广五尺,长三十余丈”[4]。画堤尽端为园门,“门夹黄石山,如荆浩、关仝画。上安小楼阁,墙如埤堄,列雉六七”[4]。门后有沿水岸铺设的规整石径,循径百余步即来到妙隐香林,此处植被浓密。

从妙隐香林分出了2条岔路,左行可来到壹默斋和枕烟亭。壹默斋是读书之所,四周环境清幽雅致。枕烟亭位于壹默斋之东,藏在林木更深处。从妙隐香林出来的另一条园路则直达寒碧堂。寒碧堂南临洗钵池,冒襄常在此听曲、品茗、会客。

寒碧堂以北是悬溜峰,是对南岳山峰⑨的缩移模拟。悬溜峰为园内制高点,其上及四周分布着波烟玉亭、湘中阁、悬溜山房、因树楼。波烟玉亭为纪念董小宛而造[5]。由亭而上是湘中阁与悬溜山房,两者构成上下错落的关系。悬溜山房的西边有石洞、石穴,石洞“前临因树楼,则蟠伏宛在地中”[4]。

悬溜峰东北流淌着小浯溪,其源头起于洗钵池。沿溪遍布芦苇,充满野趣。沿着小浯溪折而西行便至鹤屿,“旧时常有鹤巢于此,今构亭,曰小三吾”[4]。小浯溪、小三吾亭是冒襄仿唐代诗人元结于湖南卜居之处的浯溪、吾亭而造。

鹤屿之北是碧落庐,冒襄建此庐以纪念复社好友戴重。鹤屿往西是涩浪坡,“坡广十丈,皆小石离列可坐。当雨晴日出则飞泉喷沫如珠,下有石渠可作流觞之戏,有声淙淙然”[4]。

从空间上看,水绘园延续了晚明文人园林雅致与天然的特性,也有一定“尚奇”的趣味与表达。通过对园林诸要素的组合,园林空间充满了畅通与曲折、开阔与促狭、秀雅与野趣的多种对比,体现了晚明清初文人对园林空间意趣的探索和发展。

3 陈从周的水绘园复建⑩

3.1 目标与理念

陈从周对水绘园有很深的情结,他曾说:“我之所以一次、两次、三次来如皋,这是因为水绘园有它自己的历史,它跟扬州的个园不同,跟泰州的乔园也不一样,很有个性。”

陈从周认为水绘园的个性体现在2个方面。首先是园景的独特:“水绘园的个性在‘水’、‘绘’二字。以水为贵,倒影为佳。”其次是园主身份特殊,水绘园之所以能成为清初时期的江北名园,其声名实则因园主冒襄而起。冒襄素以才华和风度驰名,明代覆灭之后,不同于其他遗民举步维艰的贫困状态,冒襄仍然有能力在园林中经营精致风雅的文化生活,令水绘园成为延续晚明文化的象征[6]。

水绘园作为如皋最负盛名的古园林,其复建的意义不言而喻。陈从周总结复建的目标,一是“按考据办事,尽量恢复水绘园本来的面貌”;二是将水绘园打造为苏北第一园,成为如皋的城市名片。

陈从周熟知水绘园的历史,他精准地抓住了明清水绘园的造园基调:格调淡雅,景致秀丽。提出复建的关键在于重现园林的水绘意境和秀雅园景,于细微处呈现出冒襄的风雅品味,并总结了“园依城垛,水竹弥漫,杨柳依依,楼台映水,以水绘园”的复建要点。

3.2 建设过程

复建工程开展之前,水绘园遗址内仅有洗钵池和1987年复建于池北的寒碧堂。因此陈从周提出:“恢复水绘园得首先搞造园理论,水绘园是文物,得了解它的历史。”他的复建依据主要是《水绘园旧址图》《水绘庵记》。其中《水绘园旧址图》出自沈复之手,沈复晚年于清嘉庆后期在如皋做幕客,与冒氏后人冒晴石交好,为其作水绘园图。虽然沈复所画的是清中期的水绘园遗址,但画作采用的写实手法为复原提供了很多参考。园记《水绘庵记》内容翔实,不乏对景点细节、方位、距离的描写。但陈从周特别指出,如果按照《水绘庵记》绘制出的平面空间显得拥挤时,就不要迷信园记。因为古代文人写园记免不了溢美之词和夸张表述,古园已废且历时已久,复建本就不可能做到完全重现原貌,重要的是利用史料来把握水绘园的风格基调,同时依据基地现状和实施条件,让这座著名的文人私园既恢复晚明清初的韵味,也适应当代人的游览需求。

图1 冒襄时期水绘园周边环境格局(作者绘)图2 冒襄时期水绘园复原平面图(麦璐茵、王庆绘)

笔者根据水绘园复建工程相关工作人员所记录的陈从周指导语录,大致梳理出陈从周复建水绘园的步骤和要点。

1)恢复古城墙。

在复建水绘园之前,如皋政府准备先在园林北面恢复一段百米左右的古城墙。在陈从周的建议下,复建城墙西起现今碧霞路与水绘园路交叉口的东侧绿地,东至园内土山附近,两端都修建了台阶供游客登高。城墙脚下栽满竹子,形成沈复《水绘园旧址图》中园林北依城垛、竹林成片的景象。既隔离了周边的喧嚣噪声,又遮挡了外部高楼,也让园林有景可借。

2)拆建与移除。

复建之前,陈从周观察场地后要求先拆除有损园林古建风貌的构筑。具体包括拆除水绘园园门对面的公厕、现代灯柱、占据大片场地的京剧团大楼;更换水明楼的石棉瓦盖顶;移除寒碧堂内的风扇、现代吊顶、西式陈设等;还移走了园中雪松、悬铃木等“西洋品种”。

3)强调理水筑山。

复建工程开始时,园中水体只有5亩(约0.33hm2)左右的洗钵池。为了实现水绘园的水、绘二字的特色,陈从周提出在基地北部开浚新池,还指出:“水通则活,现称‘鹤屿’的位置不准确,且阻塞水流,应切去,切掉后便水面洋洋了。”新池[11]最终占地6亩(约0.4hm2),与洗钵池连贯呼应。同时,陈从周还认为洗钵池东侧人民公园的大草坪在空间上喧宾夺主,显得洗钵池十分局促。故要求在洗钵池与草坪之间设围墙作为障景,使视线不致互相干扰,而且围墙可界定园林的边界,墙上的花窗亦可产生景色互相渗透的效果。经过这番调整,园区水面开阔了许多。为了进一步追求“白波浩渺”的水景效果,陈从周还提出4个关键做法:一是池水不宜深,二要修建自然式的弯曲驳岸,三要控制水中洲岛的面积,四是在水里打6~7口井以保证水质清澈。

陈从周推荐常熟古建工程队负责重修悬溜峰景。造山师根据史料描绘的山势特色,用橡皮泥制作山峰模型,经陈从周修改后再实地堆叠。如皋城内外都平坦少山,陈从周认为既然有机会在园中叠山,则尽量堆得高些,以加强地势变化。此外,陈从周视悬溜峰为水上的隔景,利用山体将水面隔出了远近不同的空间层次。

4)因地制宜布置绿化。

在绿化布置上,陈从周以“因地制宜,好栽活”为原则,同时遵循了水绘园的历史特色,以竹、桃、柳为基调树种。乔木还有银杏、松、柏等,草本则以芭蕉和麦冬为主。具体的植物布局是:河岸边栽种杨柳;山上山脚种竹成林;园林深处布置大片桃花;院角、墙角以芭蕉造景;地面、土坡用麦冬遮丑。基于分期建设的理念,近期以竹、柳、芭蕉为主要植被,远期逐步补充银杏、松树、柏树等。

5)以亭台楼阁缀景。

建筑物是水绘园中的关键节点和空间点缀,陈从周强调建筑布局要疏密有致,做到“正中求变”,利用弯曲的水岸和园路串联各个建筑物。建筑形态要“玲珑精巧”,体现苏北风格。建筑具体造型“可参照扬州的个园、泰州的乔园、如皋的水明楼和当地的一些老房子”。建筑选材“要用青砖,且需磨砖对缝。以钢骨、水泥之类代木,是绝对不行的”。在诸多建筑中,陈从周选择从壹默斋开始复建,将其定为园林主体建筑,充分考虑从壹默斋往外望的景观视线和其作为四面观景对象而产生的效果。壹默斋完工之后,再以之为基点,确定其他建筑物与它的空间尺度关系。

6)推敲园林细部。

陈从周在园林的建筑立面、室内陈设、场地铺装乃至匾额等细节上也颇费心思。建造壹默斋时,他利用当地拆除古建冒氏祠堂时留下的木料和建筑构件,采用如皋传统木作做法打磨梁头、卷杀、梁楣、雀替等。对于其他景点建筑,也细致考虑其屋顶、门柱、窗户、栏杆、挂落的选型和安设。室内陈设以桌椅屏几、文玩书画塑造古韵,前庭后院以湖石造景。

自水绘园复建之初,陈从周就同时筹划起园内的匾额、碑文和对联。他邀请了书法家苏局仙为因树楼题额、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为壹默斋题额、画家钱定一为枕烟亭题额、书法家蒋启霆为碧落庐题额、书画家喻蘅为湘中阁题额。陈从周自己则题写了寒碧堂、洗钵池的匾额,以及一对楹联:“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正是恼人天气。种成花柳筑成台榭,更谁同依栏杆。”

陈从周主持水绘园复建工程,并未留下太多规划和设计的图纸。他不太认同设计师绘制图纸、施工队伍按图施工的模式,认为“园林是立体的,用几幅平面图、单体图无法尽善尽美地表达出来。我们中国园林的设计得用中国法,叫作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是活法”。至于这类复建历史园林的项目,更不能纸上谈兵、只顾图纸“天花乱坠”。所以陈从周及其领导的复建团队注重推敲模型和现场指导。例如枕烟亭,规划图上此亭被绘制在寒碧堂之北、壹默斋之东,但陈从周反复观察场地,认为枕烟亭附近的建筑过密,最终将亭移到壹默斋西侧,通过长廊衔接两者,使枕烟亭拥有清幽宁静的半私密氛围。

3.3 复建园林的空间要素与游线分析

陈从周复建的水绘园(图3)占地近30亩(约2hm2),整体格局以南北两池为主,建筑、山石、林木随水而设,倒影入水,形成清爽淡雅、虚实交错的景致。基本恢复了清初冒襄时期的主要面貌和景点构成。

复建园林依然体现了游线与景点的紧密结合:游人通过水绘园景区的西入口进入,北转来到画堤,再经霞山桥至水绘园复建部分。霞山桥东侧遍栽绿竹,间以土坡,此为恢复的妙隐香林景点。于林木中穿行隐约可见西北侧的枕烟亭。亭子独处一隅,陈从周点评其位置“稳临流,合园记,利全局,更增色”。此处不但可观画堤春色,还让人联想起古人在此处焚香品茗的画面。

图3 今水绘园风景区导游图(红框为陈从周复建部分)(作者摄)

从妙隐香林向北经过一东西走向的曲廊,循廊西行便至主体建筑壹默斋。壹默斋体量突出,居于全园重心,建筑采用硬山顶、清水墙,屋脊饰有梅、兰、竹、菊四种象征君子节操的泥塑。斋南是叠石种竹的小院,斋北设临水平台。由壹默斋往南即达寒碧堂,与水明楼遥相对应。

因树楼设于壹默斋之东,北临悬溜峰下。楼为2层,三面临水,一面依山。陈从周通过巧妙的构思,使人四面观之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致:由南望之是一座二层小楼,由北望之被山体遮挡成一层建筑,隔池由西望之则宛如画舫,由东望之可见一面景墙形成隔景。

继续北行便至悬溜峰景区。悬溜峰是土石山,以黄石点缀。作为水面上的隔景,它将水面隔出了远、近层次。湘中阁位于悬溜峰顶,为两建筑,采用十字交叉歇山卷棚顶,飞檐翘角、出檐深远。阁的四面设有长窗,檐下饰有挂落。悬溜山房则深藏于悬溜峰脚,以土窗泥墙表达质朴无华的隐逸境界。边上有小浯溪联系着洗钵池与月池,沿悬溜峰东侧蜿蜒而过。

镜阁在月池西岸,架水而设,与悬溜峰众景点隔池相对,以小石桥连通岸边。镜阁虽名为“阁”,实则为亭,设上下二层,但不能攀登。一层四面设圆洞门和美人靠,二层四面开圆窗,远看似月如镜,与水中的倒影浑然一体。若逢水位高涨,镜阁则如浮水上。镜阁还与波烟玉亭、小三吾亭形成环绕月池的三足鼎立式关系。波烟玉亭为飞檐五角亭,位于悬溜峰北麓,以露水石磴通岸边。小三吾亭为三角亭,立于水中石基之上,造型简约,与波烟玉亭形成简繁对比。

由小三吾亭北望,碧落庐掩映于乔木之间。冒襄时期的碧落庐曾为僧人所居,庐前是“隆然而高的土山”[4]。复建将此庐设计为三开间民居样式,前院临水而无土山,但其身后即是古城墙,亦是一种依靠。碧落庐西侧为涩浪坡,《水绘庵记》载其原位于悬溜峰南麓,复建时结合视线角度和观赏距离将其布置在月池的西北部。涩浪坡上遍植黑松,地势朝月池层叠而下,坡顶引城外活水作瀑布流入月池,富有动感。涩浪坡同时还发挥了障景之妙,因其遮住了城墙西端,令人感到百米城墙被无限延伸。

总体上,水绘园的复建既遵循了历史格局,又结合现状环境和游赏需求大胆突破。全园空间结构清晰,水面开阔,林木秀丽且富有层次,山石组合有致,建筑形态精巧多变,于自然中体现了精致人工(图4),重塑了陈从周称其为“天下名园”的空间形态与文化内涵。

图4 水绘园鸟瞰(杨晨摄)

4 结语

水绘园是典型的中国文人园林,其营造、衰败和复建与时代密切相关。文人园林发展至晚明,无论是造园立意还是实践技法都臻于成熟。明代覆亡后,虽然晚明文人惬意的园居生活迅速瓦解,大量的园林被劫掠或废弃,但文人园林并未就此消逝。待到时局稍稳,遗民园林悄然再造,冒襄的水绘园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水绘园在空间布局、元素手法上仍然延续晚明时期的特征,园内活动亦延续了晚明文人的园居与交往方式。冒襄之后,水绘园虽难逃衰败,但其风格和内涵仍对后世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从周在《中国的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中说:“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水绘园更是“于我国私园中别具一格”。因此在复建这座著名的文人园林时,陈从周严谨推理、考证史实,但也不拘泥于史料,大胆表达自己的园林见解。水绘园属水景园,陈从周在复建时尤其注意令桥梁、廊架、建筑等贴水、依水、浮水而设,形成映带左右的景致。而“隔景”则是他解读水绘园历史后着重强调的造景手法,他利用假山、长廊、景墙等作为隔挡,“虚虚实实,游者幻觉迷目,水绘意境于是稍出”[7]。

当代水绘园复建工程能够交由陈从周主持是一件幸事。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多处对历史建筑、园林大拆大改,或随意仿建,产生很多不伦不类的项目。陈从周奔赴各地竭力阻止不合理的改建,承担起保护和维修濒危历史园林与建筑的重任[8]。水绘园是陈从周的收笔之作,体现了他作为造园大家的专业功底,凝聚了他作为中国文人的才情学识和赤子之心。

注释:

① 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同时也是明代复社领袖之一,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并称“明末四公子”。明亡后退隐故乡如皋,营建水绘园。

② 冒一贯曾辅导冒襄父亲冒起宗学业,冒起宗考中进士后,将冒一贯及其家人从乡下接至如皋冒府居住以报恩。但冒一贯向往野趣的生活环境,便与友人佘元美等在如皋城及周边寻址造园。最终选定城北伏海寺以东、中禅寺以北的十数亩水泽地,用冒起宗答谢他的酬金购地、营园。冒一贯造水绘园后不久,佘元美亦在园林东北造佘氏壶岭园,即是现今水绘园内“古澹园”的前身。见参考文献[1]。

③ 洗钵池前身是唐代中禅寺的放生池,宋代文学家曾巩幼年随父来到如皋,曾在中禅寺东厢房内读书,常在此池中洗钵,后世遂改称洗钵池。见参考文献[2]。

④ 冒襄《逸园放生池歌》,见参考文献[3]。

⑤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如皋知县何廷模为水明楼匾额题跋:“冒辟疆先生水绘园旧址于今荒落殆尽,仅一洗钵池存焉。然芦竹丛生,鱼苗零落,要非昔日面可知也。其右为雨香庵,乃宋曾文昭公读书处。朴庄汪副使构楼于洗钵池上,以为游息之所。”

⑥ 陈从周评价水明楼为“徽派袖珍园林风格的海内孤本”。因其紧邻水绘园,今被纳为水绘园风景区景点之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⑦ 景区占地面积约30万m2,除了水绘园,还包括水明楼建筑群、逸园、古澹园(中国如派盆景园)、匿峰庐、游乐园、商业广场等内容。

⑧ 根据冒一贯时期的水绘园占地十数亩、逸园占地2亩(约0.13hm2)、洗钵池广10亩(约0.67hm2)、洗钵池旁的小池占地5亩(约0.33hm2)汇总计算,以上占地面积至少27亩(约1.8hm2)。此外还有未知的其他水面和陆地面积,因此推测冒襄时期水绘园占地很可能达到30多亩(约15hm2)。

⑨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冒襄赴南岳省亲,历时近三月,期间遍览南岳山水。南岳之旅是冒襄生平唯一一次远行,其晚年有诗《走笔友沂借鹤》:“曾游黄鹤下湘烟,孤屿摹成水绘篇。”

⑩ 本节及至文末,引用的内容若无特殊注释,都表示是陈从周指导水绘园复建工程时的原话。

[11]现今水绘园景区将月池改名为碧宛湖。

猜你喜欢

如皋园林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清代园林初探
2020高考模拟试卷(八)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三角、向量综合卷
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把世界带进如皋,把如皋带向世界”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