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2018-12-17姜军
姜 军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2)
我国临床中,肝硬化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肝部疾病,就现阶段我国的诊断手段而言,针对肝硬化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肝硬化同时合并小肝癌,诊断率会大大降低,主要是由于合并小肝癌影像学检查患者的超声回声并不明显,并且病灶结构超声成像并不具有典型性[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磁共振、CT等影像学方法对硬化合并小肝癌进行诊断,但上述诊断方法不能够对微小病变进行有效诊断,能够使其诊断准确率降低,目前主要采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进行诊断,诊断率相对较高。本文主要探究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探究结果将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接诊的45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进行试验研究,选取患者的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全部患者均行二维超声、超声造影进行诊断。其中,男性患者25例,患者的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为(62.39±6.97)年,患者的病灶直径0.46~3.25 cm,平均病灶直径为(1.68±0.36)cm,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为(63.04±6.21)年,患者的病灶直径0.52~3.88 cm,平均病灶直径为(1.76±0.48)cm。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诊断标准;②患者检查3个月内并无感染的症状发生;③患者未进行过输血治疗;④患者为适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排除标准:①存在循环障碍的患者;②患者的肝功能分级为C级;③患者为弥漫性肝癌患者;④患者肝癌发生远处转移。
1.2 方法:全部患者检查均使用相同的造影仪器,对患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患者取平卧位,并对患者的肝部进行扫描,仔细观察患者的肝部病灶未位置、数量以及大小的情况,并对患者的超声影像进行仔细观察,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存相连等情况,并从多个切面肝部进行观察,最终根据成像结果进行判断。超声造影检查,首先,患者使用Sono Vue超声对比剂进行检查,并将对比剂冻干粉进行溶解,溶解物为生理盐水,使用剂量为5 mL,并将其与患者的肘部静脉进行注射,注射剂量为2.4 mL,应在2~3 s内完成注射。随后患者取仰卧位,对超声仪器的功率进行设置,设置MT<0.05,将内置计时器打开,观察患者的病灶的位置,并观察患者病灶部位的造影情况,注意观察超声的变化情况,主要对成像结果进行有效观察,患者应根据医师的要求将对呼吸的情况进行有效控制,针对现象不清晰的部位,于15 min后而对患者实施二次超声造影检查。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经过病理诊断全部45例患者均为肝硬化合并小肝癌。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45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诊断准确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两种诊断方式比较,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比较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MRI、CT等影像学方法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进行诊断,针对小肝癌的微小病变并不能够进行有效诊断,因此,当下临床主要采用超声造影进行有效诊断,该种诊断方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3]。
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早期诊断对患者有着重要意义,患者早期诊断后能够积极接受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相关流行病学显示,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经过早期手术根治后,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将超过80%[4]。通过超声造影,能够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有效分期,能够使患者了解小肝癌的实质期,并能够对患者的可疑部位进行反复检查,从而能够保证诊断的准确率。临床中使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肝硬化合并小肝癌回声并不明显所导致的,因此,该种诊断方式只能够作为初步诊断在临床中应用,并对可疑病灶应给予患者实施超声造影进行进一步检查,从而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诊断,并采取对症治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意义[5]。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检查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该种诊断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