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级护理干预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8-12-17商娜
商 娜
(辽宁省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以急性肺静脉曲张性出血为主,主要包括胆胰管出血、空肠吻合术吻合口邻近病变出血导致的病变。其具有较为复杂的病因,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均可导致该疾病的发生[1]。有研究表明,予以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分级护理干预,可提高舒适度、治疗依从性,降低再出血的概率[2]。本研究为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部分消化道出血患者行临床分级护理干预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为收治时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具体如下:研究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为19、11例,上限年龄值为44岁,下限年龄值为24岁,平均年龄值为(38.99±4.05)岁;上限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4 h。下限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1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7.74±5.31)h;上限BRS评分为10分,下限BRS评分为5分,平均BRS评分为(7.85±1.02)分。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为18、12例,上限年龄值为43岁,下限年龄值为24岁,平均年龄值为(38.50±4.09)岁;上限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4 h。下限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2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7.80±5.47)h;上限BRS评分为11分,下限BRS评分为5分,平均BRS评分为(7.90±1.10)分。对比2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值>0.05)。
表1 2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方法:行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观察生理体征,用药护理等。研究组方法:行临床分级护理措施,采取BRS积分评定量表对于患者出血的高危风险进行评估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低危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对高危患者实施出血期护理(保持冷静,配合主治医师抢救患者,叮嘱并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协助其在创伤大小便,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3];识别护理(早期识别患者的休克情况,当患者出现焦虑、呕吐等症状可能为休克早期,此时迅速告知医护人员展开预防措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主动与其沟通,讲解治疗成功的事例,告知患者配合治疗的重要性)[4]。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相应护理方案干预的再出血发生率、治疗依从性评分、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为2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相应护理方案干预的治疗依从性评分、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予以(±s)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为2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相应护理方案干预的再出血发生率,予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进行χ2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2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相应护理方案干预的再出血发生率、治疗依从性评分、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 结 果
研究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经临床分级护理干预的再出血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评分为(90.25±8.55)分、舒适度评分为(89.45±7.09)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64±8.99)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有研究表明,凝血机制障碍、肝肾功能异常及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均可导致消化道出血,依据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年龄因素及出血量,可将消化道出血分为轻、重度,依据患者的病情严重性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的效果,降低再次出血的风险。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经临床分级护理干预的再出血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评分为(90.25±8.55)分、舒适度评分为(89.45±7.09)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64±8.99)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临床分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本文研究中,采取BRS系统评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对于高危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保障生命安全,对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亦提高了舒适度,且通过联合护理,降低了再出血的概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李萍学[5]亦在《临床分级护理干预护理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率观察》一文中表明,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临床分级护理干预护理可降低再出血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其研究结论与本文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综上所述, 对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临床分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