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研究

2018-12-16杨春华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参与度数学课堂策略

杨春华

摘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变革,进一步阐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含义,强调学习是学生自主实践与自我体验的过程,教师需要从传统教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助者、参与者。无论是什么学科,课堂教学时,应始终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关键词:数学课堂;参与度;策略

一、概念的界定

参与度即“有效参与”,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学生参与涉及行为、认知和情感三个方面的活动。我们把学生这三个方面的活动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由此,我们把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定义为“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心里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

随着参与式教学的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方法有了创新,学生的能力有了发展,新型的师生關系逐步确立。但是,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还是常常看到一些有“形”而无“神”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是课堂的“形”,而完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能力则是课堂的“神”,怎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实效呢?

1. 合理应对学生学情,让学生乐于参与

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归结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是的,学生已知的是什么?未知的是什么?已知的已达到什么程度?未知的离学生有多远?哪些已知的能作为未知的基础?哪些未知的能由学生创造出来?我们只有重视、摸清这些状况,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创造。

例如,我校王老师上“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很好地选取生活中的素材,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王老师是一个有心人,非常注重平时的积累,她深知这堂课的知识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只有真正让学生亲身体验,积极参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于是王老师在一次春游中发现学生带的彩虹糖瓶面上标着30克,她灵光一闪,心想30克的彩虹糖到底有几颗呢?这激发了王老师从生活中找素材的好奇心。她迫不及待地倒了出来——29颗,一颗相当于1克,于是课堂上就有了彩虹糖的身影。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零食——彩虹糖。你知道一瓶彩虹糖的质量是多少吗?

生:30克。

师:这30克的彩虹糖有几颗呢?一起来数数。(稍作手脚)

师:30颗彩虹糖30克,那你知道一颗彩虹糖的质量是多少吗?

生:1克。

……

学生掂了掂,尝了尝,笑了。学生就在这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把一克的感觉牢牢记在心里。王老师把抽象的概念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转化为愉快的学习体验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自主参与探究学习活动。这样的处理能够带给我们极大的思考。吃准学情,顺学而导,教学才能像呼吸一样自然。

2. 全力放大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

很多人喜欢这样一句广告语:“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数学教学也如同旅行,应注重学习过程。对学生而言,经历生动活泼、充满乐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他们就能领略到各种风景——丰富而有趣的数学知识,深邃而精妙的数学思想。对教师而言,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思考、探索、交流等过程,教师就会看到各种风景——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创造性能力。因此,数学教学要关注过程,凸显过程,要把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去追求。

(1)巧提问题,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揭示课题后,教师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师生共同制订学习目标,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每个学生都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巧用载体,让学生参与教学难点的突破

“平行与垂直”一课,让学生理解“同一平面”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只凭着看、听、说等方法,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我在上这课时,充分利用载体:一是利用PPT,在一个正方体图形的正面上画一条竖线,在正方体上面画一条平线,并结合大正方体实物进行演示,学生一眼就看出这两个面上的直线永远不相交,但是它们也不互相平行,因为这两条直线分别来自不同的两个平面。这样学生既直观理解了“同一平面”,也明白了确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3)巧设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探究

有了明确的目标,还需要与之匹配的教学活动,如在情境方面,应当尽可能选用或创设探究成分较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促使学生深入研究。朱乐平老师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练习”时,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及数感。他巧妙地创设了回文算式,如12×42与42×21,62×13与31×26等多个算式。朱老师要求学生先观察、估计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是否相等,再列竖式验证,在此基础上引出疑问——是否所有的回文算式计算结果都相等?这样充满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从一开始就主动地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一节课中更是不知不觉间做了大量的估算题和笔算题,运算能力和数感得到有效锻炼。

(4)切实彰显数学思考,让学生有效参与

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真正让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切实彰显数学思考呢?有人说,课堂实施中,教师多用以下语言能有效促进学生思考。“你是怎么想的?”——这是引导学生反思和有条理地说明思考过程的常规手段。“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这是扩大学生思考面的好途径。“如果……会怎么样?”——这是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的有效策略。其实,教师在课堂上有怎样的语言或行为,与教师的信念紧密相关。教师只要想着“我要引导学生多思考”,时刻关注学生,自会产生相应的举动。希望我们的数学教学都能让学生有效参与,与思考同行。

在本文中,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主要从概念的界定展开,从合理应对学生学情,让学生乐于参与;全力放大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切实彰显数学思考,让学生有效参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目的是真正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贺粤湘.初中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3):147-148.

[2]肖绍菊.陈粤媛.苗族银饰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4(6):149-153.

[3]韩伏彬,董建梅.自由与责任:新世纪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以特许学校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09(4):23.

猜你喜欢

参与度数学课堂策略
在线教学下的大学生内在动机和参与度探析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