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的发现
2018-12-15冯海涛
冯海涛
齐鲁大地,人杰地灵,资源丰富。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胜利油田的发现,使鲁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能源生产基地。
1955年1月13-23日,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石油工业部前身)在北京召开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确定1955年在华北平原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根据国务院决定,本次会议宣布:从1955年起,地质部担负石油、天然气的普查任务;石油管理总局担负石油、天然气的详查细测和钻探开发任务;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担负石油综合研究任务。1955年12月,地质部华北石油普查大队编写出《华北平原石油普查地质报告》,报告指出,华北盆地为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有凹陷和隆起存在;奥陶系、石炭系、侏罗系及第三系可能为生油岩系;找油对象是古生界、包括白垩系在内的中、新生界。
1956年年初,毛泽东主席在听取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副部长康世恩等人的汇报时指出,石油工业要有全国性的规划,广泛开展石油勘探。3月26日,石油工业部、地质部、中国科学院联合组成全国石油地质委员会,并确定本年度在华北平原打基准井。第一口基准井—华1井定位于北省南宫县明化镇(沧县隆起南端)。4月1日,石油工业部西安地质调查处111队以陈勤为组长的华北平原综合研究组到达济南,进行收集、整理、综合研究华北平原石油地质资料的工作。4月15日石油工业部西安地质调查处华北石油钻探大队在河北省南宫县明化镇成立。该队配备乌德钻机3部,承担华北地区石油钻探任务。9月15日,以格鲁别尼克夫·库茨为队长的苏联钻井队一行10人,到达河北省南宫县明化镇,负责指导中方32104钻井队进行华1井的钻探工作,目的在于钻探海相第三系,了解该地区下覆地层构造年代、岩性、含油情况、形成环境。华1井于1956年10月26日开钻,钻至古生界井深1936.7米完钻,取芯收获率为18.32%,未发现油气显示。华1井虽未钻遇第三系海相地层,但获得了重要的地质资料。8月18日,负责华二井施工的华北石油勘探处32120钻井队开钻。该井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神岗集,于11月7日发生事故而完钻,完钻井深2108.44米。
1958年12月18日,负责位于山东省堂邑县(今聊城市)的华4井施工的华北石油勘探处32104钻井队开钻,发生井下漏失卡钻事故而完钻,完钻井深2908.5米。该井在石碳-二叠系和奥陶系岩芯的节理、裂缝中有9处见油迹、油斑,首次在华北平原石油探井中见到油气显示。
1960年初,华北石油勘探处贯彻石油工业部党组“区域勘探与积极准备构造两条腿走路方针”,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以济阳、黄骅、临清坳陷为重点,以沙河街、堂邑南、林樊家三个构造为主攻战场,开始找油气。1-3月份,地质部中原物探大队地震二队在东营地区发现东营、胜利村、坨庄、义和庄四个构造圈闭。5月24日,华7井开钻,该井位于在山东省商河县沙河街,华北石油勘探处32120钻井队负责施工,11月11日完钻,完钻井深2713.86米。华七井首次发现了华北地区良好的生油层--新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为山东和华北地区的石油勘探展示了良好前景。在华七井施工过程中的8月份,华北石油勘探物探资料综合研究成果汇报会议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及华北各省石油普查大队技术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中原物探大队报告了东营构造的勘探成果。会议认为华北石油勘探应集中到济、黄地区,并立即在东营构造打一口探井,这就是后来胜利油田的发现井--华8井。
1961年2月26日,华八井开钻。该井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东营村(原属广饶县)东1500米处,井位由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的地质专家在东营构造上确定,由华北石油勘探处32120钻井队施工。本次鉆探目的是了解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在济阳坳陷东部的岩性及含油气情况。3月5日,在1194.39-1200.39米井段获岩芯0.45米,岩性为褐黑色疏松油砂,这是在华北平原山东境内第一次从探井中发现油砂层。井队地质员连夜将油砂送往济南华北石油勘探处,勘探处负责人速往北京送石油部。为了早日在山东找到油气田,石油工业部决定,从井深1233米开始,不取芯快速钻进,于4月1日完钻,完钻井深1755.88米。4月16日,华北石油勘探处试油队用原钻机试油,在东营组地层1207.8-1630.5米井段射开油层8层16.2米,用9毫米油嘴试油,日产原油8.1吨。这是在华北平原渤海湾地区石油勘探的重大突破,也是发现胜利油田的重要标志,从此揭开了华北油区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为相继发现大港、华北、冀东、中原等油田奠定了基础。
1962年9月23日,山东东营地区营2井喷出高产油流,日产原油555吨。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为纪念这一喜庆的日子,将山东东营探区命名为“九二三厂”。
1964年1月25日,党中央正式发文《中央批转石油部党组关于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的报告》,批准开展继松辽油田大会战之后的又一次大会战。
1966年2月18日,32120钻井队施工的坨11井,射开沙二段31层共85.9米油层,日产原油1134吨,这是中国第一口千吨井,该井位于东营胜利村附近,“胜利油田”的命名也源于此。
1971年6月11日,山东省委批准将“工业部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
1974年9月29日,新华社首次对外公开报道:在中国渤海湾地区建起又一个大油田--胜利油田。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我国建起又一大油田--胜利油田》为题,介绍了发现、开发胜利油田的重要意义。文中指出:报道了文中指出:胜利油田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它的开发、建设,对于高速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改变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974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国建起又一大油田--胜利油田
胜利油田从发现到大规模开发建设已经历了50多年的历程,经历了艰苦创业、快速发展、稳定发展、整体提升、科学和谐发展等五个阶段,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从东部到西部,从国内到国外的三大跨越,是“一部艰难创业史”—胡耀邦题。2011年6月10日,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产油10亿吨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出席会议,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股份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出席会议并讲话。。截止到2012年底,胜利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04579.10万吨,生产天然气421.49亿立方米,为我国的能源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