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研究与设计
2018-12-15陈玥君许镇辉
陈玥君 许镇辉
摘 要: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课程建设”,唯有课程能够体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办公室事务管理”是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的必修课,其主要培养学生的日常办公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文章探索了“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办公室事务;高职高专院校;课程设计
1 前言
教育传达信息与表达意义的重要媒介—“课程”,课程建设在教学改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菲利普·泰勒指出: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了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通过课程建设与改革得以实现。单一的课程与整体的课程体系都具有研究价值,其中“单一课程”的研究其关键点在于创新思路“办公室事务管理”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的必修课,其主要培养学生的日常办公能力,课程设计的思路创新,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需求。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对文秘人员的要求也趋向于全面化,但现有教学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矛盾主要集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所安排的时间比列严重失调、文秘专业实践岗位有限时间不足与社会需求多技能人才相对立。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突出实践教学,文章从微观层面探索高职高专院校“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与整合校内外不同的资源进行科学设计。
2 “办公室事务管理”的课程定位与设计
2.1 正确定位
课程定位于服务市场、用人单位与社会。通过调查了解,在现有的社会形势下,文秘人员的能力要求更加全面与综合,不但要熟练掌握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会议接待等,还要有较好的人际交流能力与管理能力,这样的社会需求就需要将课程定位于培养集多种工作能力于一身,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文秘人员。
2.2 調研与访谈
课程设计前,首先了解市场与学生需求。随着社会化分工趋于明显,不同的工作领域中文秘工作者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文秘职业其自身具备服务性、辅助性的特质,因此必须对市场及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和详细了解,才能充分掌握社会对文秘工作者的实际需求现状。应该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从中提取出和市场需求相关度最高的知识点,再把这些知识点安排到课程当中为学生讲授。至于学生的需求,则在第一次的课堂上向学生公开征集,其民主性、人性化特点不言而喻,这种做法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期望,也让“自己想学”和“教师要教”的内容可以紧密连接、互相补充。[2]真实工作的课程设计是在日常教学中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场景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升学生的工作技能。
2.3 课程设计
学生能否掌握办公室事务管理技能,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与课程的设计能否与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相吻合密切相关,课程的内容能否与工作的需要相符合,在教学中能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程学习后自身技能能否有一定的提升。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应围绕以下四方面开展。如图1。
课程设计的主体框架搭建完成后,就要着手填充框架具体内容,让课程设计变得直观、立体、充实。将“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设计进行立体化填充是把课程的定位与设计形象与充实化,其中案例剖析好比演示者的具体“行动”,通过分组讨论后,知识点便成为一种“固有模式”被深刻记忆。模拟再现则是将“固有模式”转化为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使用的“行为”,模拟再现过后的互评总结可以看做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强化”。如图2。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课堂互动
在课堂上,设定教学任务的情境都要参照真实工作环境,运用仿真教学道具,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灵活、多变的引入案例分析、分组与集体讨论、启发思考与引导反思、角色扮演与互换、互评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让学生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3.2 讲座互动
在课程教学中引入“讲座互动”,诚邀社会各行企业、单位的文秘工作者来到教学现场讲述亲身工作经历,介绍成功经验、分享自我感受,而后运用“学生提问讲座者回答分享”的方式进行互动学习。由于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文秘工作者分享的经验,因此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收获要远远超过普通课堂,这种形式也比传统课堂教学更新颖与易于接受,更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也给学生带来更为广阔的视野。
3.3 科学考核与评价
笔试成绩虽然不能反应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能说明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程度,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笔试也具有一定的意义。[3]由于“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实践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在最后考核与评价过程中,笔试成绩所占比例应该低于实践考核成绩。并结合出勤、笔记及平日作业给予综合评价。
4 结语
文章以“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为主线,在课程内容上以案例分析、分组与集体讨论、启发思考与引导反思、角色扮演与互换、互评总结串联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课程变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为实践服务的一个整体。为课程设计、改革与调整提供一定的支持,也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的文秘工作者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石岩.高职教育文秘教育之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9):140-141.
[2]文娟.“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6(12).
[3]梁贝妮.浅析文秘“校内顶岗”实训模式——关于《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的一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08).
作者简介
陈玥君(1989-),女,汉,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公共事务及汉语言。
许镇辉(1966-),女,汉,四川绵阳人,教授,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研究方向:课程教育与教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