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德育课的教学规律

2018-12-15刘奕

卷宗 2018年30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统一道德

刘奕

摘 要:纵观学校德育过程,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我们必须循经求道,探索德育课的教学规律,将理论实践相统一,古今思想相统一,德育课程目标与学生社会化目标相统一。

关键词:德育;教学规律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警官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费资助(JSPI17GKZR40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公安学》资助(PAPD),“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公共管理资助,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TAPP),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7SJB0466),江苏警官学院科研项目(2016SJYSQ02),江苏警官学院品牌专业“公安政工专业方向”建设阶段性成果。

道德教育是一个广泛延伸,内容丰富的理论和实践领域,伴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与时代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从宏观角度看,道德教育一直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更是强调教育应以道德教育为本。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特殊的学生群体具有自身的成长特征,道德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纵观德育课的教学过程,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基于德育课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循经求道,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将理论实践相统一,古今思想相统一,课程目标与社会目标相统一。

1 理论实践相统一

道德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也是使学生思想品德转化为社会化要求的行为。教师应基于社会和人际需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这是现代德育的真正意义。

1.1 德育理论在德育中的内容和目的

理论是关于实践总结的自然和社会知识的系统而科学的结论。正确的科学理论对指导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综合性课题,中学的道德教育学科不仅具有自己的基本理论,而且在跨学科渗透特征,综合多学科而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经济学指在经济实践中,经过长期积累,泛化和发展,形成的系统理论。在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政治经济学。今天我们面对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圆中国梦的新要求,中学道德教育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作为主要内容,而且要创造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

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及其法律学科,为道德教育的形成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道德教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政治价值更为突显。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教育的政治内容与其他社会形式有所不同,必须以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理论为基础,体现无产阶级的政治原则。

文化是包括世界观等意识形态和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政治、经济等内容相互渗透,文化已成为民族力量的重要来源,成为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先进文化,辨别落后文化,抵制颓废文化,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投身精神文明建设。

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想知识的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结晶,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道德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融入到学习与生活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了正反多方面的历史经验,解放头脑,追求真理,建立了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必须坚持执行的重大战略思想,通过学习这些思想的结晶,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道德教育也涉及伦理学,法理学等。简而言之,道德理论含有广泛的内容,具有多学科,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1.2 德育实践的内容与功能

实践是改变自然和社会转型,甚至转变自己的意识活动。要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必须把道德教育付诸实践,通过道德标准的检验实践,否则道德教育将成为僵化的过程模式。

近年来,德育教育课程,无论从德育内涵还是技术上,都有意识的注重实践训练,克服简单的传统的灌输道德素质教育模式,以行动为载体,在学生活动中发展良好的道德品格。"活动式德育模式"可以充分体现道德教育的实践特色,在整体道德教育中,这种模式必须在整个人生中保持一致,在个体的整个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3 遵循德育课德育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规律

二十一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要重视实践活动中的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教育意识,使道德教育教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是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而不是空谈的道德主义者。我们要找到道德教育的真正含义,发挥道德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关注生活中的道德实践教育,使道德教育成为一个动态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古今思想相统一

中国历来强调道德熏陶,注重礼仪教育。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情感和生活准则。中学道德教育,必须从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学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换句话说,道德教育的新时代是传统与现代道德教育的传统

结合。

2.1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重视礼仪

2)提倡人伦价值 强调孝道

3)推崇仁爱合群思想

孔子强调仁爱,其理想是建立大同世界

4)强调爱国主义

5)踐履修养立德重行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言行统一,知行统一。不仅表达思想,更强调践行。

儒家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是传统道德教育的主体,在中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对于社会的稳定,人们的道德教育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 中国现代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

2)道德素质教育

基本道德往往被历史上被接受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准则。要礼貌,诚实,谦虚,仁慈等,尊纪守法,维护公共秩序,保护

环境。

3)家庭美德教育

家庭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集体主义教育

5)爱国主义教育

6)民主法制教育

爱国主义在政治生活中的表达是积极参与国家民主法治,自觉维护国家民主和法治。

7)信仰道德教育

信仰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们行为的起点和道德教育的基础。

2.3 传统道德教育和现代道德教育观念相统一

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宝贵的遗产,但具有历史局限性,现代德育思想是传统德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为了能够进行更好的道德教育,有必要统一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和现代道德教育思想。

1)传统德育崇尚美德与现代德育崇尚道德相统一

尊重道德教育,追求道德价值观和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中国现代教育一直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从崇尚道德教育方面看,传统和现代道德教育思想是统一的。

2)现代道德教育的自律思想和传统修身相统一

古代自我修养思想有"践行"和"慎独"两个标准。践行强调知行合一。慎独意为道德教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意识,提高觉悟。我国现代道德教育改革正是道德内化的要求,道德情感与行为一致,使学生有意识地认识道德思想。可以看出,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和现代道德教育思想是统一的。

3)传统的危机感和爱国精神与现代强调的爱国主义教育相统一

中华民族长期的生存发展,培养了高度的集体精神,逐渐凝结成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一点上,和现代道德教育强调爱国与奉献精神是一致的。

4)传统以义致德的价值观与现代强调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相统一

集体主义把"天下为公""克已奉公"作为价值理想。显示了传统道德教育和现代道德教育思想强调的共同价值观和奉献精神是一样的。

5)传统的自强不息精神和现代要求的进取精神相统一

正是古代自强的精神,凝聚力和强化中华民族的向心力量,诞生了中华民族的自信,自立,独立自主的个性。中国目前倡导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正是对传统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和现代道德教育思想是统一的。

6)传统的节俭倡导和现代高中道德教育强调节俭理念相统一

作为行为准则,我国一直信奉"俭以养德,节以修身"的理念。从古至今,节俭是人们的美德,也是社会的要求。

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是现代道德教育思想的根源,现代德育思想是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因而,中学德育必须融合传统和现代思想。

3 课程目标和社会目标相统一

3.1 道德教育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

道德教育课程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学段目标,年级目标,单元和课堂目标等各个层次。简而言之,课程标准,国家根据具体的学科提出的教学内容目标,是评估教师教学的标准,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

标准。

3.2 道德教育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社会化是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型过程。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活动,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将理论思想层面的内容转化为受教育者的社会道德素养。

1)政治素养:政治素质是指在长期稳定的政治社会化进程中,人民内部作用的基本品质。对学生而言,要求形成正确鲜明的政治立场、态度和方向。

2)思想素养:思想素养的培养是指按照某些理论,政治原则和要求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教育的思想素质要求,做到具有高尚的情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惠及社会和

群众。

3)道德素养: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观念、情感、意志和修养等方面,道德,道德行为。要求中学生有意识地通过道德守则,自觉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

關系。

4)心理素养: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教育有意识地培养,构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第一是使学生智力得到最佳发展。培养敏锐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加强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其次是发展丰富的情感。要特别注意培养道德意识,理性,美感等情感。三是要加强意志品质培养,使意志的自觉性、坚韧性均得到全面改善和发展。第四是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动机,优雅的气质,广泛的兴趣,健全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心理素质训练是中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3.3 道德教育课程目标和学生社会化目标的统一

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教学生生活,培育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需要的公民。这也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达到此目的,我们必须将道德教育课程目标和社会化目标统一起来。

一是考虑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不断变化,不同时期的道德目标不一样,道德教育的目标应反映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二要根据教育的总体目标。首先,道德教育的实施与其他课程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所以道德目标的设计不能单独进行,以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托还要兼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其次,大、中、小学等阶段的道德教育是相互关联的,道德教育目标的设计要注意一致性,逐步深化体制建设。

最后,在实践中落实道德教育和学生实现社会目标要求。使学生对具体道德教育的实物和文本,通过各种感官活动获得感性认知,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使用调查,访问,访问等,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社会化是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师生双方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素质的社会化。社会化要求的目标决定了道德教育课程的目标。课程目标不能超过也不能落后于社会现实的要求。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又互相排斥,对立而统一。为此,我们需要满足学生的社会需要,以确定课程的目标。

4 结语

事物的发展遵循着道法,即自然规律。道德教育规律是道德教育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被创造和消除,它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转移,掌握和利用教育规律,德育才能有更好地发展。德育的内涵与时俱进,道德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道德教育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过程,新课程将学生的发展定义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融合,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道德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时代要求,结合道德教育本身的要求,发展道德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而且应该强调实践环节,在过程中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道德教育教学,推动道德教育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锋.习近平思想政治工作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9).

[2]赵祖地,李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水平的若干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4).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统一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统一数量再比较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