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聋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2018-12-15李佳欣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聋生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李佳欣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要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同他们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针对聋生的具体情况,才能让他们有切实的感受,有感而发,逐步提高聋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 聋生;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阅读,使人灵秀;写作,使人思考。学生的成长、发展离不开阅读与写作,但是由于聋生感官上的缺失,造成了阅读与表达上的障碍。如何培养聋生的阅读能力,并且以此为基础带动写作能力的锻炼,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探究中,我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针对聋生的特点、问题来设计教学。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的世界本来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以生活本来的多彩来吸引学生,从而达到培养他们能读、会读、爱读的目的。

一、针对问题,激起兴趣

(一)利用感官,代入实境

由于手语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不能理解课文中的某些句子,这就形成了阅读障礙。为了引起兴趣,我带他们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实实在在地感受,和他们一起调动自己的感官。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不能理解“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就在困扰的时候,远处墙上的一抹绿色告诉了我方法,再好的课件也比不上眼前的实景。于是我带着他们来到操场,孩子们用眼睛观察、动手触摸,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那触着墙的小圆片,不费点劲还真是拉不下来。《桂花雨》一文中有关摇桂花的描写,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在讲解时,学生却只能靠想象,无法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但是当来到桂花开遍的校园里时,轻轻地动手一摇,飘落的小小花朵,的确像是下了一场花雨,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感受到了摇花乐。文中“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个“浸”字,是指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像是被泡在桂花香气里似的,仅仅用口述很难表达。但把学生带出课堂,让他们站在桂花树边驻足,闭上眼睛,用鼻子去感受文中所描述的语句时,立刻就变得生动而具体。

(二)利用通感,弥补缺失

聋生缺少听觉这一重要感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阅读。我就利用他们的视觉、嗅觉、味觉,通过通感的方式,让他们展开联想、想象,体会那些体会不到的美。如在教学《你一定会听见的》一课时,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其乐无穷的声音世界,但是文中写到的各种声音,聋生根本无法感悟到,我只能采用“以形类声”的方法来教学:嚼一口小苹果的声音,拿着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的声音,风吹过树叶的声音,雨落在玻璃上的声音,同学们把纸团揉起来的声音,告诉他们这些声音闻起来是什么味道,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吃起来是什么感觉……用眼看,用心听,用心想,也能拥有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二、结合特点,合理操作

(一)注重方法,加强积累

聋生由于多数时候是用手语来沟通,平时实际用的词汇较少,阅读有一定的困难。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首先就是联系生活,注重语言的积累。比如我在教学“高兴”一词的时候,就让学生们发现生活中符合这个词语的场景,想一想平时哪些事情是值得高兴的。当你受到老师表扬时,当你收到礼物时,你会怎么样?再让学生把词语连起来说成一句话。练习说句,强化词语的应用,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其次,同类拓展,发展语言,比如在教学颜色类词语的时候,可以把词语标注在相应颜色的词卡上,让学生根据颜色进行区分,加强认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求学生勾画出文中的精彩词句,并引导学生赏析,还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生活中的词语,校园草丛里的标语,教学楼里一句句的名言警句,超市里的商品名字,把发现的词语写到“摘抄小本”上,形成积累习惯。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聋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才能得到理解。所以我在教学时,采用多种读法:开火车读、表演读、男女赛读……如在学习《荷花》一文时,教学中我先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叙述的美景,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诵读去感染学生,把文字变成一个活的景象,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让他们纷纷用课文来介绍自己。还让学生一组接着一组来读,比比谁读得更好。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我也会请学生来进行复述,这也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他们在说的同时,会回忆课文内容并且加入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但锻炼了他们思维的能力,也加强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积累了语言。有了这个过程他们的语言就能得以丰富。

(三)提炼情感,提升感悟

聋生因为他们听不到说不出,所以他们的语序存在一定问题,且他们不会关心外在的世界,当他们读课文的时候,仅仅是在读文字,不一定会有感悟。所以,把课文中的感情提炼出来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课文主要写的两岸医护人员为了挽救青年小钱的生命共同所做的爱心接力。在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通过研读人物对话以及手术过程的一波三折,感受到人性的美好,理解到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让学生体验到台湾青年的无私奉献,李博士在手术中的沉着和坚定以及这场生命接力带给我们的深深触动,从这些情感的体验中,体悟文本,感受真情。在讲“大地在余震中摇晃……”一段时,我播放了一段与地震有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震带来的破坏和可怕,理解手术过程中的危险性,加深体会课题“生命桥”的含义。

三、加强实践,培养聋生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那么阅读后,注重的就是学生的读写能力。对于聋生来说,这就是一个教学难点。所以,我就把文中的知识带入到生活中,和我们平时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触动,获得最直接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师生情》一课时,我让学生先思考,为什么老师没来大家都愿意去看望他?像这样贴合实际的课文,学生更乐于表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结合实际来说一说,自己遇到的类似的感人事件,写一写老师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关爱自己的一件事。教师再加以修改提炼,做一个小练笔。《“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让学生思考:爸爸妈妈为什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让他们回忆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那你的爸爸妈妈又是什么样的以及你自己的想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教育道理,能够正确处理问题。

语文实践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发现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我们需要选择贴近生活的文章,进行有效的指导,把读写结合起来。如在教学《海伦凯勒》一课时,此课中我直接将课堂联系到学生自己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跟着课件走进同为聋人的海伦凯勒的生活。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先用手语描述,再根据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从教材中走出来,化为文字内容,从会想到会说再到会写。学生们通过生活获得了认知,又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明确了更多生活中的事例,说话能力也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为了增强聋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我安排了每周两节的读说练习,就是把老师定出的题目,先想清楚再在班级里分享,说一说,同学之间互相建议指正,把这里当作写作的第二课堂,孩子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有了这样实践活动,他们能把课文与生活实际很好地联系起来,锻炼了自己,融入了生活,变得爱表达。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要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同他们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针对聋生的具体情况,才能让他们有切实的感受,有感而发,逐步提高聋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春芳. 指导聋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J]. 现代特殊教育,2018(11).

[2] 黄丽娇. 语文教学:聋生语言发展的基石[J]. 时代教育,2017(18).

[3] 云虹. 浅谈如何培养聋生语文阅读能力[J]. 语文学刊,2014(4).

猜你喜欢

聋生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