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春天

2018-12-15单明芳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府城游仙艺苑

单明芳

“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府城初春,不时飘起绵绵细雨,让人的心儿变得敏感而柔软。巾山路的玉兰花娇娇柔柔的,带出了江南油菜花泛黄涌金;括苍山下的桃花、梨花、杏花也次第开放了,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粉的似霞,白的赛雪。一群群赏花人在府城烟雨中,朦胧了如花的笑脸,迷醉了似花的心田。

同样的春日,同样的万紫千红,2015年,禾睦先生精心编著的《艺苑游仙》问世了。越两年,在同样万花迷醉的今天,我重拾此书,目光在字里画间流转,犹如行走在百花争艳的文化舞台;思绪在艺苑舞台飘飞,完全被此书的图文并茂所牵引。

《艺苑游仙》共收集了500多份节目单,时间跨度长达60年,空间范围覆盖我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有传统庆典的,作者选取了其中最隆重、最普遍、最热闹、最具特色的五个节日庆典——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有戏剧曲艺,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名人、其他;有国家活动,有国际交流;有特别纪念,有地方节庆;还有清宫廷戏、民国戏价、演员签名等各类演艺资料,好多都是我看也没有看过,听也没有听过的,真可谓是一本集大全的我国文艺政策的导向诠释和史料印证。惊叹中,我不由地想到,诺大的中国,又有几人是在收藏此類史料的呢?即便是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或是演员本人,活动过后,往往也都是将节目单视为废物而随手扔掉,又有几人能将节目单视为珍宝收藏呢?试想,多年之后,当你回忆以往的这一幕幕精彩,除了脑中所想、口中所述,又靠什么能显性地重现记忆的印痕呢?试想,多年之后,当一个陌生或熟悉的有心人,拿着一张发黄的节目单,告诉你在某年某日某舞台上你闪亮的身影时,你该有怎样的诧异和感动呢?我也曾组织、参与过各类文艺演出,也曾将收集的各类节目单转送给禾睦先生。这于我,是随手而为;于他,却是精心收藏。现实生活中,大凡收藏者,或陶瓷玉石,或名家书画,或钱币邮票,除了兴趣爱好,收藏的目的大多是逐利。然而,收藏节目单,那纯粹是一个文艺爱好者对文化艺术的真正的爱。除了收获感动,没有任何商业功利。

《艺苑游仙》除了呈现节目单外,每一类别前还附有一则“叙”。与其说是“叙”,不如说是“导读”,它导引着我们去看这一台台的文艺演出,去读懂这一张张节目单背后所蕴含着的大量的信息,包括当时的时代背景、经济基础、发展期望、政策导向、政治宣传、时代审美等。一张张不起眼并常常被随手扔掉的节目单,实际上翻滚着中国文艺的风云;现出一个“懂你”的内涵。禾睦先生,是懂节目单的人,他以收藏节目单来结交朋友,为研究中国文艺发展轨迹提供实证;也只有真正地“懂禾”,才能把随手扔的节目单收藏并转送于他。禾睦先生把他的“懂”化为了一则则的“叙”,来引领着更多的人去“懂”, 仿佛就是高人在指点迷津,在引领人们走进艺术殿堂,这是一个多么有心的文艺宣传者啊!很多时候,我都觉得禾睦先生如水,当你有优点时,他会悄然退却,让你的优点充分显现在人前;当你有缺点时,他会涌上,不让你的缺点在人前尴尬。而此文中的“叙”,便是如此吧,你可以把大量的目光聚焦在节目单上,你也可以把你的“不懂”投放在这些“叙”里,你可以在“懂”里更“懂”,你也可以在“不懂”里变“懂”。从这个角度看,《艺苑游仙》,不正是一本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文艺史书吗?禾睦先生不就是那个精心收集、细细浇灌的文艺百花园的园主吗?

《艺苑游仙》是《禾睦山房集》系列丛书5卷6册中的第4卷。那年春日,在我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禾睦先生重磅推出了此套丛书,着实让人为之大震。这5卷内容庞大而精妙。第1卷《府城漫步》,单就那一串标题,就足以让人迷恋。“漫步府城”“穿越东湖”“玩转巾山”“悠游紫阳”“问汛桃渚”“闻香涌泉”“行走括苍”等,台州府城的精华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被作者以智慧和文心穿成了一串精致的项链,让人爱不释手;《色界追影》,有色影,五彩斑斓,独具魅力;有墨痕,点评精到,引领精妙,足可称为一本绝妙的摄影教科书。《文山踏歌》《学海泛舟》,其内涵之丰富,研究之深厚,如山,似海。一个文化学者,一个曾经的大学讲师,禾睦先生精心诠释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乐学、乐研、乐写”的最高境界,用“教育家”“古文学家”“地方文史专家”冠之禾睦先生,恐不为过。每每看着他的满头白发,我总在想,他的头发里的黑色素是否都化为了涓涓墨水注入了他手中的笔,化为了他笔下的文字呢?系列丛书之中,独独卷四《艺苑游仙》,当时被我粗粗翻了一下便束之高阁了。我想,这无非是节目单的展示,无非说明作者有心收藏罢了,除此,又有多少价值呢?现在回想起来,这一想法真是亵渎了此书啊!直到2015年末,我在《中国网》上读到了禾睦先生在英伦之旅中连续发出的4篇剧评,《昆曲哈姆雷特走进英伦 让中英观众耳目一新》《芭蕾舞<牡丹亭>:自信铸就民族化中国芭蕾》《“孔雀精灵”与<十里埋伏>:从未停止的博弈》《云门舞集2 伦敦首演之观舞随想》,着实让我叹为观止。一趟英伦之旅,哪怕禾睦先生推出关于英伦散记的巨著,我都不觉为奇,因为他就有这个水平。然而,这4篇剧评,不仅评的是剧本的内容,更多的还有昆曲、芭蕾、京剧、云门舞的独门“秘笈”。在英伦,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有时候,即便你水平越高,可能都是“聋子”“哑巴”,然而,禾睦先生不仅不是,而且看得比谁都懂,听得比谁都切,想得比谁都深。那昆曲里的小生和旦角音貌,净丑插科打诨,各类角色描绘得活灵活现;中国传统的丝竹之音加入西方长于抒情的低音部弦乐——大提琴、蝶形筝的音乐欣赏,秉承传统的舞台美术——一壶一剑一花一枪三骷髅等等,单就这些名儿,能说出的恐怕就已不多,更何况是赏析。那芭蕾舞里的足尖舞步,抽象、形象、线条、曲体的欣赏,那京剧里的“将、相、霸、斗、忍、帝、姬、争、裂、博、殇”,那云门舞集里提到的京剧的流水、快板、云步、醉步,太极的云手、推手、挤按、开合,武术中的武当、螳螂、八卦,行意等的独舞、对舞、群舞等,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真是怀疑,禾睦先生到底喝了多少墨水啊!或者,他的头脑中本就装着一部《百科全书》或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只要一搜索,想要的知识便会自然涌现在他的脑海里?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翻阅《艺苑游仙》,看着这一张张的节目单,读着这一则则导引用的“叙”,我似乎看到了禾睦先生这一辈子漫步府城、踏歌文山、泛舟学海、游仙艺苑、追影色界的身影,这里的每一点每一滴,他都在研究着;这里的每一步每一履,他都在积累着;这里的每一环每一节,他都在思索着。也正是如此,才铸就了百科全书般的禾睦先生。《艺苑游仙》,禾睦先生用他独特的美的情怀,让这些舞台艺苑上的仙女、才子们永留人间;《艺苑游仙》,也同样让禾睦先生那超凡洒脱的形象活脱呈现!

又是春日。此刻,大自然的百花齐放和文艺舞台的万紫千红同时遇见,真好!

猜你喜欢

府城游仙艺苑
文旅融合视野下台州府城饮食文化的内嵌化传承与现代化发展
艺苑之星
武夷山归来
游弋在文字内外的光芒
——关于文学游仙的素描
滇风艺苑
艺苑
保住古楼挽住历史留住文化
——府城鼓楼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
台州府城与临海杜桥方言字音对照分析
鹧鸪天 读某君游仙词书后
《游仙窟》与《万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