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子校区寝室文化建设探索

2018-12-15董燕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政策建议

董燕

摘要:高校寝室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寝室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共同学习和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在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多方面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群体性文化;随着高校的扩招,多校区大学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子校区与母校区在空间位置、学生人数、专业设置、校园文化等方面都与母校区有一定的差异。本文梳理了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寝室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高校子校区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措施。分别在制度建设层面、队伍建设层面、基础设备层面、精神文化层面上落实落细,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积极创设和谐友善的寝室文化氛围。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校区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子校区;寝室文化;政策建议

一、研究意义

学校办学,要坚定社会主义方向,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寝室是大学生生活的最基本场所,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深化“立德树人”的重要基地。寝室文化的优劣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人格影响甚大。寝室文化建设具有思想教育作用、提高人际交往、平安校园创设等深远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扩张,各地高校在校生规模往往达到数万人,原校址容纳渐趋饱和。两校区办学、多校区办学在高校中普遍出现,多校区大学正成为高校办学的一种普遍现象和主流的办学模式。(1)于是呈现出多个子校区,有的子校区跨城市发展,有的甚至跨国际化发展。在这种新背景下,研究子校區寝室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白连永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他认为:宿舍集体生活是大学生不可缺失的美好。寝室集体生活会塑造出一个个不同的自我,令学生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迎接挑战、承担责任。(2)钟晓娟在《高校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路径探索》中指出:新时代、新形势下应深入浅出、耐心细致、有的放矢地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个性,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最佳途径。陈诗源在《多校区背景下的寝室文化建设》中指出:高校在新校区宿舍区的管理中会节约管理成本,聘用文化水平有限的人员,使得寝室文化建设管理在执行中有较大的差离。

三、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寝室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子校区寝室文化现状

自2014年新校区启用以来,萧山校区在金华本部校区的领导下,在萧山校区全体教职员工的支持和努力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能基本满足学生的教学、人才培养的需求。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发现萧山校区寝室文化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具体表现在:

1.子校区寝室基本生活保障稳定性不够

浙师大萧山校区学生寝室基本生活保障的稳定性不足。调查中有47.5%的学生反应这个问题。比如:学生公寓缺少门禁系统,目前有的就是简单的门锁系统。访谈中有37个学生表示学生寝室冷热水供应很不稳定,突然停水现象经常发生,热水供应出现有的楼层热,有的楼层没有热水。萧山校区寝室区域缺少基本的生活便利商店。

2.子校区寝室周边无配套,像孤城中孤岛

浙师大萧山校区不仅远离母体,而且独处在一个相对偏远的郊区,远离市区。校门口只有一路公交可达杭州市区,且时间上需要1个多小时。校门口没有出租车、公共自行车。夜晚,老师们都回家后,整个校园像孤城中的孤岛,让学生感觉身处萧山校区像是被“母体”遗忘的“孩子”。

3.子校区缺乏寝室文化建设专业人员

专业的人,成就专业的事。萧山校区目前有学生2300余人,学生工作队伍只有7人,人员配比不足。目前这支队伍不仅承担学生辅导和日常管理,每人专涉一项,如学生心理、学生资助、学生党建、学科竞赛等。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并非依一人之力可以完成。

4.萧山子校区寝室文化缺少现代化技术与新媒体系统的应用

萧山校区寝室文化创设的两年中缺少现代化技术与新媒体系统的应用。例如,寝室的门禁系统可以由传统的刷卡升级为指纹读取或刷脸进出,不会出现因为忘记带卡不能进出寝室大门的尴尬。夜间安全检查时,可以利用网络+快速梳理出未归和迟归的人员,这以方法可以节省很多劳动力成本,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四、子校区寝室文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子校区因新建而出现寝室生活区域设施设备配套不足

萧山校区是新建校区,不是政府项目,更不是“拎包入住”项目。学生报到时,学生寝室的环境让很多学生产生转专业的想法。新生家长直言:高中的寝室环境都比这里要好些。这现象确实存在,如学生寝室走廊通道十分暗长,一层有48间寝室,中间缺乏采光间。

如今学生公寓不再简单是睡觉、休息的地方,已是集休息、生活、学习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3)在这个多功能区域,需要有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设施设备。比如:供学生在碎片时间段在寝室区域练习专业技能,比如舞蹈室、琴房、书法交流室。此外,学生的生活小事,比如理发、拍照等学生生活的商业文化街。

(二)子校区因远离母体而运行成本高

萧山校区距离金华本部约300公里。参加一次本部活动的往返费用需要300元左右。原本只需要利用课间或者走几步或十几分钟就能到的,现在需要请假一天的课。这对于学生、学院是受制约。

例如每年的寝室文化节,子校区的学生就不可能共享到这样的活动。如在寝室文化节中的“寝”你来当家、“寝”你来做主、“寝”你来做客等等各类活动。

(三)子校区因专业设置单一化而增加管理难度

萧山校区专业设置单一,以学前教育为主,且95%以上是女生。单一化的群体在管理上有很大的难度。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男女搭档,干活不累。反之女生多,争议多,失平衡,管理难度大。如果子校区的专业设置多样化,学生群里中多一些不同性格、不同追求、不同爱好的男女生,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管理难度。

五、高校子校区寝室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为了促进子校区寝室文化建设,结合兄弟院校的经验和自身发展的总结。从实际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制度建设层面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子校区寝室文化实现全员育人,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并随着学生的变化、时代不同要求、参照母校区不断增减,改进制度。

学生生活区有传统的、创新的管理模式,如社区制和书院制。萧山校区搬入已有五年,尚未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一直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结合萧山校区现状和多年学生工作经验,建议浙师大萧山校区可以结合专业特色采用“专业书院制”的育人体制。寝室入住相对固定专业的学生,拟将各幢学生公寓依据专业设置为“**专业书院”,如学前书院、特教书院等。“寝室区域”里设有研读室、心情访谈室(心理咨询室)、党团工作室、医务室、商店、银行服务点、各类专业相关的文化活动场所(舞蹈房)、休闲吧、学生工作室、成长导师室、校友联络室等等,学生可以在“专业书院”里学习、生活、娱乐,休闲。一个远离母校区的二级学院推进“书院制”,难度相当大。建议先将一幢学生公寓进行专业书院制试点(建议取名:鹤琴书院),利用目前已有的空间和资源,构建书院制。书院制的推进,需要全院师生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上下合力,形成全员育人新局面,推进书院制建设。对于参与书院制工作推进的导师、管家、工作人员、学生等形成一整套的新考核体制。

鹤琴书院把学生思想教育、生活服务、科学研究相结合。鹤琴书院院长带领一支集老师、学生、后勤服务为一体的队伍为本书院的师生服务和管理。鹤琴書院里还可以吸引专业教师“安家”,使专业教师成为“生活中的邻居和专业成长中的导师”。书院制体系的学生组织和学院学生会、团委进行分工与合作。二大架构一起承担全员育人、多维度育人。

(二)队伍建设层面

子校区的管理队伍中很多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因此,我们要着力打造子校区寝室文化建设的专业队伍,包含学生管理部门的专人、后勤服务人员、学生队伍等。

目前很多高校普遍实行辅导员入住寝室制度,还在公寓建立了专门的学生工作办公室,这些措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如:一些年轻专业老师由于子校区地处偏远,住宿问题一时又难以解决。于是以公寓辅导员身份进驻学生公寓,借此解决自身住宿问题。而这些特殊的公寓辅导员本身有很多的教学和科研压力。他们出现在寝室的时间并不多,并不能真正深入到寝室当中。公寓辅导员不应当由“过渡人”来充当。

学生寝室文化建设队伍还需要整合学校各部门力量,包括班主任队伍、系部专业教师等,彼此相互配合。此外,生活指导老师应该固定化、专业化,也可以留用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生干部担任“生活成长导师”,来补充现有队伍建设中的不足。

子校区寝室文化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力量,使学生参与寝室管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升自我服务意识。如今的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比较任性。面对老师的说教是当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寝室管理,改变这种管理的尴尬。同时,有便于学院工作的开展。通过“学生领导”把学院规定和要求、把正能力的信息告知到身边的人,正确解读学院在学生管理中的“良苦用心”,做好信息的传递者、规章制度的先行者、舆论的导向者。

(三)基础设施层面

人的大脑主宰人的思想,人的思想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子校区学生寝室环境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子校区应不遗余力地保障学生寝室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营造个性化服务配套的寝室环境。

1.合理规划,统筹安排

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首先在基本设施的数量和功能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如寝室的分布、南北朝向、房间大小,卫生间布局、阳台功能、照明、采光、通风、绿化、网络设置等等,为学生创造一个便利、优美、舒心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子校区建设初期可结合母校区文化、子校区专业特色、地域特色、专业设置、学生性别比例综合考量。

其次,充分发挥寝室架空层等空间的作用。例如:在架空层可以展示学生作品。楼道入口可以张贴温馨提示、设立天气预报栏、漂流伞、动态更新的寝室微故事、访客接待室、小狮子失物招领点等;可以用触摸屏电子产品呈现专业动态、实践实习;可以定期推出“寝室达人”、“学霸寝室”的养成记等等;可以设置传递爱——闲置书籍、物品漂流吧。每层的楼道进行不同主题文化布置,构建不同文化主题的寝室长廊。架空层可以创设空间更灵活,可以用屏风、绿化和可视亚克力材料隔出大小不同的专业活动空间,如微舞蹈房、手工交流室、手语房、悦人悦己空间、阳光奔跑吧等空间。

2.增加个性化配套服务,提高学生生活质量

总结工作经验,学生会因病、因事而要求不同的住宿环境。目前,很多子校区没有这方面的个性化配置。事实上,这样的不同房型是很需要的,它可以减少因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差异而引起的各种矛盾。个性化配置的房型方便了有共同兴趣爱好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成长。在学生报到之前,可以由学生在网上自主选择寝室房型、房价,这是服务与管理的创新形式,也是人性化的体现。一个班级的10个寝室中总有1——2个寝室会找班主任,提出自己想换寝室的申请。如果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习惯、个性特点、生源地、兴趣爱好等来自由选择室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寝室矛盾的发生。

3.努力提高子校区寝室优于母校区居住环境,提升舒适度、满意度

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是2000年后出生,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较高,对寝室居住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日常家电空调、独立卫生间、淋浴间,学生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它,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子校区建设优于母校区,提升舒适度,可以在其楼下建立小型的开放公共学习生活空间。目前萧山校区已在寝室区域设置两个研读室,这一公共空间对于学生良好学习氛围的养成有很大促进作用。在寝室楼附近空地上设立小型的健身区域,提供锻炼身体的场所,增加学生对子校区的满意度。

高校一般都会禁止学生在寝室内使用大功率电器、违规电器以及烧煮设备等。笔者认为,要变堵为疏,特别是在独处郊区的子校区。学生有外出聚餐、活动的需求。而交通的问题导致学生不便利。因此,学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改善伙食、交际的需求。对于坐实烧煮现象的发生,需要找寻真实原因,在告知安全隐患的前提之下开展针对性教育。如日本某些高校,会在学生公寓楼设置一个烧煮空间,方便学生烹饪。结合萧山校区实际情况,本研究建议可以设立公共厨房,采用文明寝室自主申报制,学生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在校园的公共厨房烧几个小菜,欢聚一次。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气息,又可以减少外出聚餐的浪费和攀比,提高学生对子校区的满意度,增强学生对母校区的认同感。

(四)精神文化层面

在子校区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精神层面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以社会角度为始发点

学校教育要不断细化“立德树人”,应真正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纵横结合育人树人。在教育教学、学生日常生活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中巧妙地融入、持续地渗透正确的思想意识,全面形成全员育人、以德育人的全方面、全过程的长效育人工作机制。学生工作是一个细活,工作过程中考虑学生成长快慢有差异性,思想领悟理解有差异。95后乃至00后的大学生出生、成长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断深入推进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优越的生活物质条件,多彩的社会生活环境,使他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呈现多层次、多元化。

2.以家庭角度为始发点

95后乃至00后学生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有祖辈宠着、惯着,被各种各样的精心呵护,还有日益增长的攀比心理。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缺乏独立思考、动手的能力,总觉得别人应该帮我、让着我、向着我,不会独立去面对,缺乏解决困难和挫折的方法。(4)去年寒假前夕,我看到学生都把大件被套(棉花垫未拆除)寄回家。这就是学生缺乏锻炼的结果,同样也是家长一手包办导致的后果。鉴于此,萧山校区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法。学院成立“家长评委团”。定期邀请家长到学院学生寝室区域开展生活技能、生活知识方面的微讲座、微互动,对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情况出谋划策。

3.以自身角度為始发点

如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受挫和抗压能力明显不足。当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心理和身体的问题,不及时给有不良情绪学生加以正面疏导,势必会造成学生难以面对挫折和挑战。本研究建议在学生寝室生活区创设心情访谈室(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以适应变化的新环境。萧山校区结合实际推出“导师联系制”、“园长导师制”等管理新模式。“导师联系制”就是学院全体教职工与寝室(学生寝室先自主申报)组成结对关系。“园长导师制”就是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结对一个寝室。结对导师对所联系的学生进行包括思想道德引导、专业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在内的教育引领,形成全员育人、学长育人、以德育人的氛围。

注释:

陈诗源.多校区背景下的寝室文化建设.光明日报.2010年12月7日.第010版理论与实践(1)

白连永.宿舍集体生活不可缺失的美好[N].人民日报2013年5月14日

衣庆永.对话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洪满春.《90后大学生寝室文化现状及其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2).

猜你喜欢

政策建议
为金融消费者铸就维权的“盾牌”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本外币监管一体化的思考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