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饮子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分析及对患者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研究
2018-12-15孙晓冬金春琳
孙晓冬,游 洋,刘 岩,王 珺,程 欣,金春琳,张 晶
(1.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沈阳 110003;2.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2)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婴幼儿即可发病,并可过渡到成人阶段。其发生与遗传相关[1],且发病过程中容易并发其他过敏性疾病。特应性皮炎发病病因很多,机制十分复杂[2],在西医治疗上,临床有很多药物可以快速控制疾病,但是易复发,且西医用药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中医学对于本病治疗经验颇多,疗效突出。特应性皮炎多归于“血风疮”“四弯风”等范畴[3],以血虚风燥型患者居多,主要是由于脾失健运,心火亢盛日久而血虚不能濡养肌表且易兼夹风邪所造成[4]。其病位主要在心、脾。本病治疗关键在于养血润燥,祛风止痒[5]。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当归饮子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病例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39±8.43)岁,病程6~28年,平均病程(17.39±2.53)年。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1~42岁,平均年龄(32.18±7.39)岁,病程6~13年,平均病程(9.39±2.36)年,比较2组患者各项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张建中教授2016年提出的“青少年与成人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特征及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6],1)病程>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2)特应性个人史和/或家族史;3)血清总Ig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阳性(过敏原特异性IgE 检测 2 级或 2 级以上阳性),具备1)加上2)或3)即可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中特应性皮炎血虚风燥证的诊断标准[7]:皮肤干燥,肘窝、胭窝常见苔藓样变,躯干、四肢可见结节性痒疹,继发抓痕,瘙痒剧烈,面色苍白,形体偏瘦,眠差,大便偏干,舌质偏淡,脉弦细。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血虚风燥型诊断标准;3)患者年龄在20~40岁;4)对实验研究涉及中药不过敏者;5)近2周内未服用其他药物;6)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7)患者自愿参与实验,具有知情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2)不符合纳入标准者;3)肝肾功能不全患者;4)存在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如血液疾病、恶性肿瘤等;5)患有其他皮肤疾病等;6)参与实验研究过程中采取其他治疗措施者;7)存在精神心理疾病者;8)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9)不愿参与或不能参与研究者;10)临床资料收集不完善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氯雷他定片口服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氯雷他定片(10 mg,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70204)口服,10 mg/d,丁酸氢化可的松(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70326)局部外用,取适量本品涂于患处,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当归饮子进行治疗,方药组成:当归15 g,炒白芍15 g,炒川芎10 g,生地黄30 g,白蒺藜20 g,防风10 g,荆芥10 g,何首乌15 g,黄芪30 g,炙甘草6 g。12 g/剂,用水220 mL,加生姜5片,煎至180 mL,去滓温服,2次/d。2组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
1.5 观察指标
1.5.1 中医症状积分 中医症状积分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对患者皮肤干燥程度、皮损程度及皮肤瘙痒程度症状进行评分,采取5级评分法,记为1~5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明显,用药疗效越差。
1.5.2 细胞因子IL-6及TNF-α的变化 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l周,分别抽血检测IL-6及TNF-α细胞因子水平。患者清晨空腹采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操作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观察治疗前后有无变化。
1.5.3 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 应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进行测评。该量表共包含2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取5级评分法,记为1~5分,总分为25~125分,由患者进行作答,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50) 例
2.2 2 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s , n = 50)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皮肤干燥程度 皮损程度 瘙痒程度观察组 治疗前 4.37±0.26 4.27±0.28 4.27±0.31治疗后 2.46±0.85#△ 2.45±0.32#△ 2.24±0.34#△对照组 治疗前 4.35±0.32 4.28±0.36 4.38±0.67治疗后 3.64±0.28# 3.32±0.43# 3.62±0.21#
2.3 2 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IL-6及TNF-α变化比较 见表3。
表 3 2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IL-6及TNF-α变化比较(± s ,n = 50) ng/L
表 3 2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IL-6及TNF-α变化比较(± s ,n = 50) ng/L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IL-6 TNF-α观察组 治疗前 1.97±0.23 4.05±1.34治疗后 1.13±0.12#△ 4.58±0.35#△对照组 治疗前 1.96±0.36 4.12±0.33治疗后 1.78±0.15# 4.20±0.37#
2.4 2 组治疗前后WHOQOL评分变化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WHOQOL评分变化比较(± s ,n = 50) 分
表4 2组治疗前后WHOQOL评分变化比较(± s ,n = 50)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68±5.78 96.25±5.72#△对照组 44.25±5.46 57.47±5.86#
3 讨论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很容易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症,属于遗传性相关的慢性瘙痒性、炎性疾病[8]。其临床表现多为多形性皮损如红斑、丘疹、丘疱疹、渗出、糜烂、结痂、皮肤苔藓样变、结节、皮肤干燥以及剧烈瘙痒等症状。此病在治疗过程中,其发病症状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其后期复发率也较高。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在逐渐升高,但其致病因素尚未明确,现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包括遗传易感性、食物过敏原刺激、吸入过敏原刺激、自身抗原、感染及皮肤功能障碍等[9-10]。有研究表明免疫功能异常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关键,其中T淋巴细胞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T细胞群包括CD4+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CD8+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特应性皮炎患者IL-6、TNF-α水平发生变化是由于Th1/Th2失衡即CD4+水平异常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其中Th2与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11-12]。TNF-α由Th1分泌,IL-6由Th2分泌,特异性皮炎患者IL-6水平升高、TNF-α水平降低表明Th1/Th2失衡。有研究明确表明某些有效药可以通过诱导Th1型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抑制了Th2型细胞免疫反应,从而缓解了特应性皮肤炎的发生[13-15]。本实验研究的特应性皮炎患者IL-6、TNF-α水平变化与上其相符。而对于此病的治疗西医传统上使用抗组胺类药以及激素治疗,现有研究发现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对于此类患者的疗效较好,但副作用较大,费用昂贵,患者经济负担重。而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上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有很大优势[16-18]。
中医认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如先天禀赋不足、胎毒遗热、外感邪气以及饮食失调等[19-20]。本研究纳入的血虚风燥型患者,主要是由于脾虚失运、心火亢盛,功能失调状态所引起的血虚风燥的继发性病理变化[21-23]。《黄帝内经》中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论述,中医认为“脾胃虚弱”与慢性皮损关系密切,“心火旺盛”与急性皮损关系密切。患者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湿蕴内生,郁久化热而招致外邪,引起皮肤疥癣、瘙痒等症状,病情反复发作,日久可造成血虚风燥,腠理肌表失于濡养[24-27]。因此应用当归饮子可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此方体现着营血调养,“治风先治血”的理念,其药物组成为四物汤加上白蒺藜、防风、荆芥、何首乌、黄芪、炙甘草。治疗首先应养肝血,四物汤是养肝血最基础的方剂,其中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当归补血调经;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诸药合用既可调血,又可补血。同时配伍何首乌以滋阴养血,配伍黄芪与当归为当归补血汤,以补气生血,防风、荆芥以祛内外风邪,同时鼓动气血达以肌表,白蒺藜可以止痒祛风,以甘草作为使药可以调和诸药的功效。诸药合用既可养血调血滋阴,又可鼓动气血以濡养肌表,同时可兼祛内外风邪以止痒[28-29]。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饮子中所含有的中药对于人体免疫调节也有很好的作用,当归、白芍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力;川芎可抑制抗体、抗菌;防风抗过敏,白蒺藜中含有挥发油、脂肪油及树脂类物质对于防止水分挥发具有重要作用;黄芪具有抗氧化作用;而甘草中含有的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抗过敏、调节机体免疫作用以及扩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
综上所述,当归饮子具有补血润燥、祛风止痒的作用,对于特应性皮炎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可以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调节血清IL-6及TNF-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