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有多乖,就有多“危险”

2018-12-14易利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乖孩子危险

易利民

〔关键词〕乖孩子;压抑;释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4-0074-02

假期和几个朋友聊天,聊到孩子的话题,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吐槽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说啥啥不听,不让干的事情非干,等等。吐槽归吐槽,最后大家都一致认同:千万别让孩子太听话,这不是什么好事。都是从事教育行业的,背后的理由自然都心知肚明:孩子有多乖,就有多“危险”。这个“危险”表现在或是伤害自己,或是伤害别人。就像下面的例子:

某地的一名15岁少年自杀,据其父母说该孩子从小比较乖,从不惹事,听老师的话,不管是在小区也好,还是在学校里,和别人的关系都是挺好的,从来没有逃过课。但是前两天曾因欺骗老师被要求写检讨书,事后却交不出来,所以就自杀了。

某地一名少女,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由于某一次考试没有如愿,加之父母说了几句埋怨的话:你怎么搞的……,所以就从楼上跳了下去。

某地一名男生,与同学发生口角,用椅子将对方砸晕,原因是对方说了一句你不是个好孩子,你不能得这个奖……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你会发现,类似的故事在现实中时不时就会出现,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将来这些类似的案例依然会发生,因为这些案例的主人公都是乖孩子,乖孩子的结局应该都是大同小异,或是一模一样。应该说,这是一个很痛心的命题,没有哪位家长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但这就是现实。

一、孩子为什么这么乖

我看到这些案例后,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些乖孩子是怎么来的?

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从小就很乖,没咋管过。这既是一句看似真话的谎言,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标签,被家长贴在孩子身上,时间长了就再也揭不下来了。

养过孩子的都知道,没有乖孩子或孩子听话这回事,孩子的天性是:都想肆无忌惮地玩耍,喜爱五彩缤纷甜到彻骨的糖果,等等,而且心里又有不少本能的欲望,这才是个体的真实表现,也是生命力的表现。

与这个规律相对应的养育方式应该是:随着个体慢慢长大,家长或老师帮助其慢慢习得一些社会规则,个体在这个规则之下达到不伤人,不伤己的自由状态。这是规则的作用,既能让孩子有界限感,也不会失去生命的活力。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天生活泼的孩子后来为什么变得那么乖了?可以想到的是这背后一定是家长或监护人做了些什么,这个方式有直接的暴力,有间接的糖衣炮弹,反正就是软硬兼施,而且功不可没。没有他们的需求在先,孩子不可能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用一句话可以总结:孩子乖这个行为是和家长长期密切配合互动的结果。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几乎每个家长都喜欢乖孩子,这样自己就可以省心省力,而且更可怕的是,作为小孩子让妈妈高兴几乎是一种本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妈妈的喜爱与关注,才能生存下来。慢慢地,一些被家长认为乖的行为就被筛选出来了,即家长想(要)看到什么,孩子就表现出来什么,这也是亲子间的投射性认同,既隐秘又有杀伤力,而且很少有失败的,家长们总会成功。

但是家长这个时候就像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因为孩子为了努力迎合大人喜欢的这种“乖”,甘愿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压抑在内心深处,这就为以后的“随时爆炸”在一点点地做准备。

二、乖孩子只是表面现象

如果接触过乖孩子,就会感到这个个体是没有什么活力的,不是没有能量,只是这个能量就像一个火山一样,处在休眠状态,只是看上去是冰冷的,平静的。但不知哪一天就突然喷发了。

所以这也是乖孩子后来会有危险的原因,本质上是一个能量释放的过程,一个是对别人,一个是对自己,只是这个方式有些极端。这个能量正如上文说的,很早就开始积累了。

在乖孩子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个小细节,就是家长希望孩子变乖,孩子接收到这个信息,就变成了父母想要的样子,然后家长就会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孩子做到了我想要的样子了。对于家长来说,这是让孩子变乖的方法和手段;对于孩子来说,这是自己想要乖的目的:这个乖可以让自己得到想要的东西。

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刺激-反应(S-R)的过程。家长是操纵者,孩子是被操纵者,孩子偶然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发现可以得到好处,这个行为就保留下来了。

但是这样的表现是有代价的,而且代价还很大,是拿自己作为赌注:我不是无缘无故就表现了这样的行为,是因为我表现出了这样的行为,你给了我相应的反馈,而且这个正是我需要的。

長期互动下来,就形成了“乖=我的需求被满足”的思维模式,但这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形成的关系互动模式,只限于和自己的父母互动时有用,到了其他的关系之中,就有可能不管用了,但是乖孩子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会把这个关系互动模式扩大到所有的关系之中,即认为只要我是乖孩子,别人一定会爱我,会给予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就会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但现实不是我们的家庭,别人也不是我们的父母,所以当他们再乖也没人爱时,他们之前形成的关于乖的逻辑就会被冲击到崩塌,这个时候,个体就真的受不了了,而且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通常情况下,会有两个反应。

一个是都是我不够好,不够乖,所以别人才不爱我的,不关注我的。这是诱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将自我价值感是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要求自己必须是一个可爱的、完美的人,当自己无论如何做,别人的评价都没有按照自己预想的发展时,就崩溃了,就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一无是处,就开始自我攻击,这是一种杀死自己的方式。

另一个表现是:我都这么优秀了,这么乖了,你居然没有给予我需要的东西和反馈,你是坏人,你是恶魔,我要杀死你。这个时候,失控的情绪就像是洪水一般,肆意释放,杀伤力极大,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三、让孩子慢慢成为自己

每一个乖孩子都很可怕,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或别人的规矩做事,就像一个木偶一样,任由别人操纵,离开家庭后,还希望和别人进行同样的互动,但谁能保证外边的世界还会这样呢?

其实,他们也是很可怜的人,这种乖既是深深的压抑,也是厚厚的铠甲。他们的世界是苍白的,只有一种色彩,不管多么浓烈,终究只是一种,不是五颜六色,他们也只有一条道路,除此之外皆是荒野。

还有就是他们的生命从来没有被看见,在关系的互动中,别人用乖来操控自己,自己也在用乖来控制别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成分了。尽管这个控制显得很温柔很隐秘。若是有人能看到这个生命本身,就像是射下了一束光,让其感到世界还有另外一个样子,但是如果没有人这样做,父母没有做到,走出家庭后也没有遇到贵人,结果就只能令人惋惜。

其实,作为家长,也需要问问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自己的孩子变乖?为什么那么希望孩子服从自己?自己想从孩子身上得到什么?如果这个东西可以从其他地方得到,可以先放过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们成为他们自己。

个体生命的成长需要被看见,无论是聪明伶俐,还是略显笨拙,这本身就是一种滋养,个体也会在这种滋养中慢慢成为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的那个自己。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政通路小学,郑州,4500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乖孩子危险
乖孩子国的秘密
什么是好孩子
乖孩子
危险快递
长没长大
喝水也会有危险
真怕你是个乖孩子
拥挤的危险(三)
哭过多少次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