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新生学习适应调查研究

2018-12-14黄晓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4期

黄晓婷

〔摘要〕适应性是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标准,而学习适应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初高中衔接阶段进行学习适应的调查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新生学习适应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为教师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奠定基础。研究结果显示:高一新生学习适应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适应性较好,学习计划和考试准备的适应性最差;特长班学生学习适应皆显著优于其他班级学生,法语班相对较差,重点班与普通班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高一新生;学习适应;归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4-0012-05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适应”在心理学上一般指个体在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时,调整自身的身心状态顺应这种改变的过程。而“学习适应”,查阅相关文献会发现,国内研究者对其的界定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学习适应是指学习主体根据环境的需要,调整自我,达到与环境相平衡的一种过程;另一种则认为学习适应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学习内容、人际环境、学习任务要求等)的变化,主动作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内外人际环境相平衡并促进学习发展的能力。

不管学习适应是一种过程还是一种能力,学习适应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对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一新生处于初中学段到高中学段的转折期,也是中学生开始三年高中学习生活的适应关键期。与初中时期的学习相比,高中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科知识增多,内容难度加深,逐渐趋于系统化和抽象化,课容量增大;同时对于学习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不仅有知识学习、应用学习,还有综合学习、合作学习,不仅要听老师所讲内容,更要主动探索学习,学习活动的丰富使学生学习量成倍增大。这些变化势必要求高一新生转变原有的不良学习习惯,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形成新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以适应新的学习活动。然而,这些变化与改变,也同样使许多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出现了学习适应问题,如跟不上老师所讲内容,学习效率降低、作业完不成、学习成绩极度下滑,进而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对学习没有兴趣、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厌学、惧怕考试、不愿来学校上学等情况,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然而如果我们只片面地针对学科知识的补差教育,可能短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一定的提高,但却并非长久之事,因为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占据了老师大部分精力,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效果也十分低微。因而对高一新生进行学习适应情况的调查,从多角度了解学生不良适应所表现的方面,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入学学习适应进行辅导与干预,才能使高一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也为学生们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同时,本校已连续多年对高一新生进行学习适应情况的调查,对于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届学生是近几年中招生情况最好的一届,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各方面表现都十分优异,那么对于这批优秀的学生,是否也存在着学习适应问题,所表现的方面是否与以前学生不同,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意义

教育实践表明,学习适应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会产生巨大影响,学习适应不良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甚至不利于他们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会学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大重要方面,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高一新生学习适应的基本情况,有助于老师了解各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差异,为老师开展学习适应辅导、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会学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同时,在前三年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对新一届高一新生学习适应状况的探讨,可以使学习适应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中都更加完善、更为系统,并且使学习适应的辅导和干预更具针对性。

三、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中学生学习适应调查”,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客观题选择:共28题,分别从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考试准备、考试技巧七个维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根据前三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第二部分,归因方式选择:对学习适应的七个维度从教师指导、家长引导、自己努力和其他这四个方面进行归因判断。

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学习生活,在期中考试后,选取统一时间,对高一全体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共14个班,发放问卷586份,回收有效问卷586份,有效率100%,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高一全体新生学习适应总分与各维度分的基本情况

对高一586名学生的学习适应总分和各维度分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总均分为34.71,处于中等水平。在七个维度上,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得分较高,而考试准备得分最低,且低于平均分,其他维度仅略高于均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适应还有待提高,考试准备需要重点关注。

(二)不同班级类型在学习适应总分和七个维度上的差异检验

高一年级共14个班,其中特长班2个、重点班4个、普通班6个、法语班2个,在学习适应总分和七个维度上对四种班级类型进行F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四种班级类型在学习适应总分和七个维度上皆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对他们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学习适应总分上,特长班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班,而其他三种班级间差异并不显著;在学习计划上,特长班同样显著好于其他三种班,同时重点班显著好于法语班,而重点班和普通班间差异不显著,普通班和法语班间差异也不显著;在学习目标上,仅仅特长班显著好于普通班,其他两两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习习惯上,特长班显著好于普通班和法语班,同时重点班也显著好于普通班,而特长班和重点班间差异不显著,普通班和法语班间差异也不显著;在学习方法上,特长班显著好于其他三种班,而其他三种班级间差异并不显著;在学习过程上,仅特长班显著好于重点班和普通班,其他两两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考试准备上,同样仅特长班显著好于普通班和法语班,其他两两之间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考试技巧上,仅仅特长班显著好于法语班,其他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种班级类型分别在学习适应的七个维度上纵向进行内部比较,会发现,在这四种班级类型上,学习方法得分皆是七个维度中最高的,法语班在学习计划上得分最低,而其他三种班都在考试准备上得分最低。尽管法语班的考试准备不是最低分,但普通班在此维度上分数最低,而且法语班和普通班在考试准备上差异不显著,因而考试准备也是法语班应该注意的;同理,对于普通班来说,在学习计划上普通班也与法语班无差异,所以学习计划也是普通班应该注意的。

总体来说,在学习适应的各方面上,特长班皆显著好于其他三种班级类型,而法语班相对来说适应性最差。其中四种班级类型都在学习方法上表现优异,而考試准备是最弱的方面,同时,普通班和法语班还需更多地关注学习计划方面。

(三)高一新生对学习适应七个维度的归因方式选择的基本情况

对学生归因方式选择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七个维度上,大多数学生(70%~85%)都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努力。同时,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上,有将近半数的学生将其归功于教师指导。结合上面各项目的均分来看,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是七个项目的最高分,因此,教师指导在这两方面上起到了很好作用。总体来看,家长引导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不多,仅在学习目标和学习习惯上稍微突出。

五、结论

1.总体来说,本届高一新生的学习适应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适应性较好,考试准备的适应性最差,整体仍需要一定的提高与指导。

2.特长班学生学习适应的各方面皆显著优于其他班级学生,法语班的学生适应性相对较差,重点班与普通班间差异不显著。

3.高一十四个班在学习适应状况上各有优长,学习适应的七个维度比较中,每个班大多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上得分最高,在学习计划和考试准备上得分最低,具有一定的共性问题,同时每个班存在各自的个性问题需要关注。

4.在对学习适应进行归因时,大多数学生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而教师指导也起一定作用,尤其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上表现突出;学生认为家长所起的作用比较少,仅20%的学生认为家长在学习目标和学习习惯上有一定的引导。

六、教育启示

1.积极落实《纲要》精神,重视学生入学后的学习适应性问题,不因学生入学成绩的优异而忽视。

在本研究的结果中可以发现,尽管今年是招生最好的一届,但全体学生的学习适应仅处于中等水平,和往年学生的适应水平相差无几,而且重点班与普通班之间的学习适应情况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所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不能决定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以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以往学习经验中所养成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更容易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在高强度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反而不能轻易、快速地适应;而且由于以往成功的体验较多,很少面对挫折,因而在新群体、新环境中,当他们面对失败时更容易陷入负性情绪中,进而产生对自己的怀疑并难以释怀。所以,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更应该及时发现学习中问题所在,适时地做出调整。

2.做好学习适应性调查有利于了解学生需求,开展有效的学习辅导。

在初高中的衔接阶段,适应是新生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不只外界环境、人际关系、交往范围有所变化,学习上的改变也最让学生头疼不已。

从学校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学习适应的调查在这个阶段尤为重要,既可以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又为学习适应的辅导提供有力的依据;既顺应学生现阶段发展的特点,又为辅导主题的顺序安排提供参考。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才能实事求是,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主题活动,也才能使这些活动真正发挥功效,使学生真正得到改善。

3.根据调查显现的班级共性、个性问题,分阶段整体进行学习适应指导,灵活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与讲座。

从上面的研究中会发现,尽管各个班在学习适应的各项维度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结果显示,大多数班在学习计划和考试准备上得分最低,说明学习计划和考试准备是学生们学习适应中最薄弱的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对于共性问题,可对整个年级共同做统一的学习讲座。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各个班级内部的状况还存在着差异,因此还要根据各个班级的具体情况,对存在的其他问题设置相应的学习辅导主题,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班级学生进行具体辅导。而且,对于同一个维度下所设计的学习辅导方案,还应该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和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灵活处理,使辅导方案符合班级需求,辅导效果才能达到推进班级整体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

4.加强专职心理教师与班主任教师的密切配合,并基于学科特点,将班级辅导、个别辅导与学科辅导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习辅导的作用。

吸纳班主任为兼职心理教师,与专职心理教师共同进行集体备课,使其能够对本班的共性问题进行相应的班级辅导。由于班主任更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因而结合相应学科特点进行的辅导,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在每个班的数据中都会出现一些极端值,针对这些个别学生,在对全班进行相应的班级辅导的同时,对他们辅之以个别辅导,单独探索他们的问题所在,使指导更具有针对性,这样“点”和“面”相结合,不仅促进班级整体发展,还能关注到个体情况,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学习辅导的功用。

5.重视主客观因素对于学习的影响,给教师和家长的学习指导带来有益启示。

在归因方式的选择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有半数的学生认为教师指导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上作用突出,这可能也是导致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分数高的一定原因;而在学生自己努力方面,学习计划和考试准备所占比例虽是最多的,但却没有形成很好的结果,所以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适应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很多家长反映,进入高中后孩子还是需要自己的辅导,自己对孩子的学习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实际的调查结果反馈看来,学生并非觉得家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除了顺应青春期学生发展的分离需求外,家长还应尽量减少孩子学习中自己的参与,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让孩子减少依赖,独立面对和处理学习中情况,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适应性是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标准,而学习适应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学习适应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技能的发展,更能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初高中衔接阶段进行学习适应的调查和辅导是十分必要的,学校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既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能良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本文为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研究”(jk1350322A)及天津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资助“普通高中生涯规划实践研究” (XLZX-J201717)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白晋荣,刘桂文,郭雪梅.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7(2):42-45.

[2]贾晓波.中小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发展与培养途径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教育基础版),2001(3):44-47.

[3]李政云.初一新生学习适应水平特点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6):26-29.

[4]丁君.初中生入学学习适应及其干预[D].开封:河南大学,2008.

[5]聂衍刚,郑雪,張卫.中学生学习适应状况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23-28.

[6]于华林,韩利群,王鹏,高峰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适应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8,24(5):103-106.

[7]白晋荣,刘桂文,郭雪梅.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7,5(2):60-63.

[8]张承芬,张金宝.关于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分析[J].山东教育科研,2000(12):60-61.

[9]宿淑华,张蕊.高一学生学习适应、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Scientific Research,2010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2012:71-74.

[10]马月芝.学习适应量表(增订版)在上海地区的修订与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1]陈佩玲.初高中衔接的心理与学习适应的反思与对策[J].百花园地,2012(12):141-143.

[12]孟四清.当代中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现状与教育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10(5):69-71.

(作者单位:天津市新华中学,天津,300204)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