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大学开设“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的探索与思考

2018-12-14杜利成张亚萍贾玲普何平陈阳刘德春张廷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课程建设

杜利成 张亚萍 贾玲普 何平 陈阳 刘德春 张廷红

【摘要】在信息化及网络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化学与社会各方面的结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化学知识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化学的思维方式对学生人文素质提升有重大意义。本文探讨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法上进行化学与社会课程建设的实践。进一步思考将传统的化学与社会课程与MOOC进行有机结合的设想,使化学学习更加灵活生动和实用。

【关键词】化学思维 化学与社会 人文素质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O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38-02

1.绪论

1.1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它与数学、物理学共同成为当代自然科学的轴心。国民经济的绝大多数领域都需要化学科学作支撑。

从社会发展来看,化学对于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新材料和新产品开发、能源开发及合理用能与节能、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空间科学和军事科学技术、电子科学技术、石油化工、冶金与矿业、轻工、环境保护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1-2]。

1.2化学与素质教育

大学教育既要适应世界新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新一代各行业科技人员,又要使大学教育适应社会广大公众的需要,让每位公民了解化学,提高公民的化学素质。知识结构的单一确实导致了思维角度的迥然不同[3-4]。然而如今社会快速发展,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国家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这就不仅需要从业人员知识的深度,还需要知识储备的宽度。

2.我校化学与社会理工农文管法综合性的课程建设

我校从2008年开设《化学与社会》选修课至今,已有十年的历史,开始在理科专业中开设,两年后又在理工农科专业开设,三年后又在全校各专业中开设,包括理工农商管法等专业,一直到现在。选课人数由10-30人/期·班,50-60人/期·班,100-120人/期·班到现在的120人左右/期·班。教材由唐有祺、王夔亟主编《化学与社会》 [5],到蔡 苹编《化学与社会》[6],直到现在自己参照蔡 苹老师的教材,收集国内外资料、视频、讲座,精心组织八个专题讲座,深受广大学生欢迎,每期选课人数大幅增加。

2.1课程目标体现提升人文素质之特性

素质教育通选课是面向不同学科专业背景学生,侧重于启发心智、健全人格、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基本核心竞争力的选修课。界定课程目标要着眼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着眼于学生能力和智慧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2教学内容体现化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着眼于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化学细节,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尽可能反映人类最新、最有价值的成果[7],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化学与社会的学习令人愉快,可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下表是我们专题讲座的丰富内容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结合实际案例。

2.3 教学方式体现形式多样和生动活泼

化学与社会课程面对的不仅仅是理工科的学生,还有文科生。因此,在授课方法上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强调趣味性、技术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通过收集筛选优秀的专家视频讲座、专题视频讲座、科教视频讲座、实验视频等方式,使讲授内容更加形象生动,调动学生们的听课积极性,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终生受益。

2.4计分方法体现灵活性的过程和结果考查

由于化学与社会授课内容比较灵活,所以不必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而是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我们按学习态度35%、平时作业25%、读书报告40%三部分构成总成绩。无疑,通过过程与结果考核,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3.化学与社会课程建设与MOOC结合是未来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今社会的电子化速度越来越快,与移动终端配合学习化学确实是未来化学学习的大方向。化学与社会课程与MOOC的结合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8],为此,我们提出下一步化学与社会课程与MOOC结合的设想。

3.1构建形式多样的线上课堂

在现有的八个模块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调整和修订,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知识体系,以适用于自主学习。在上述基础上生成微课件、微视频和微实验,设计能够提供多线程多终端(手机、电脑及iPad等)的学习平台,课堂将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由教师主导学习。

3.2合理地进行测评

将平时练习、微视频和作业结合,在微视频之后有随机从题库中出现的在线自测题,为学生提供客观自测题,这些自测题不会重复、无法预测,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或者引发学习者的思考与讨论。

3.3授课的方式结合有关视频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要设计或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化学实验视频,通过看视频,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结语

在计算机及网络大发展的背景下,化学与生活相结合越来越密切。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学习化学,其意义在于学习化学的思想与思维,有了基础的化学素养后,学生进入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因此,将化学与社会课程与MOOC进行有效创新整合,使化学学习更加趣味化、实用化、灵活化,这也是未来教学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路丽英,减丽坤,李新.化学与社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大学化学,2007, (2):24-27.

[2]杨叔子,余东升.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高等教育研究, 2007,(6):1-7.

[3]王宇婷,林钰.化学环境社会选修课程开设的实践与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32-36.

[4]王红,汪春红.大学生通识课程“环境健康学”教学模式探索.教改教法, 2013,(2):31-32.

[5]唐有棋,王夔. 化學与社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蔡苹,化学与社会[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5.

[7]彭蜀晋,刘瑞,伏兴. 美国高中教材《社会中的化学》第6版简析.化学教育,2016,(7):13-19.

[8]臧丽坤,邓宇轩,邓晓惠,闫红亮,车平,李新学. 化学与社会文理渗透型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大学化学,2017,(8):32-36.

作者简介:

杜利成(1963.12-),男,学士,副教授,长期从事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课程建设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