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8-12-14周慧
周慧
当前,教育改革从双基能力走向三维目标到目前的素养教育,核心素养已跃升为教育界热点,数学核心素养渗透在数学各个领域和学段的学习中。小学数学是小学学科中重要的课程之一,担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以及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如何培育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摆在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进一步落实学科育人的切实需要。
一、聚焦核心素养,更新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种提升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数学核心素养是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也就是说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不仅仅是内容,更重要的是意识与方式。如在《圆的练习》(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示范课中,可按照“以学习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以学生学习为主线,有利于或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思路,再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层层递进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对比、分析、验证、表达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达到逐步渗透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性,引入人本化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内容设计,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进而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创设和谐氛围,关注学生发展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环境”。平时调研视导、深入课堂时,我了解到部分老师的想法:只要教态和蔼,语气亲切,不打骂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就达到了。然而这些观念对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应该以民主理念为主导,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与信赖,学生回答问题时耐心等待;学生遇到困难时真诚鼓励;学生交流、讨论时,给足时间;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去探究、合作、发掘、获取知识。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找到存在感,提升自信心,领悟学科的意义,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应逐渐从教师满堂灌走向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优学优教的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三、设计问题情境,培育核心素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问题可以成就好课堂”。老师们在备课时总有这样的习惯:精心设计一套问题,课堂上,希望学生能按自己的思路去思考,于是课堂教学变成了学生连续不断匆忙紧张应对老师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虽然这样教学目标还是会达到,但整个过程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就好比老师牵着学生的手一步一步去登山,最后总会登上山顶,但是无法令学生从独立探险中学会相应的能力和品格。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提到大问题的特点为:能触及数学本质且有一定难度,结果不唯一,能引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如《圆的练习》课,老师可以遵照这些特点,精心设计以下四个问题:(1)在正方形里画1个最大的圆,你有什么办法;(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4分米,你能求出圆的什么;(3)计算结果都是12.56,周长和面积相等吗;(4)观察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这些问题的创设,可以引发学生大胆去探究和尝试,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整堂课以问题为驱动,对学生而言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究性,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了高效课堂。
四、重视学法指导,提升学习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教育不能仅着眼于当下,更要着眼于未来,不仅教会某道题,更要教会解题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关注教什么的同时,更要关注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科能力的获取。又如《圆的练习》课,让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如果老师让学生先计算1个圆、4个圆、9个圆、16个圆的周长和面积时,计算出来的結果比较多,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规律,老师可以最后将设计改为表格来统计,方便学生观察、对比,强化学习方法的引领。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任重道远,只要我们坚守数学最本质的追求——发展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教法的选择、班级的集体交互作用等,所有的构成要素都为形成学生的自主活动而加以统整,都服从于学生自主活动的组织,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学科性的核心素养,学科性核心素养就在身边,就在我们每节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