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资源探索活动中幼儿探索能力的开发与利用
2018-12-14龚晓萍
龚晓萍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自然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农村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大自然中,和花草为伍,看虫儿嬉戏。但孩子们观察到的只是一些粗浅的东西,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将生活中的科学巧妙蕴含于环境游戏中,给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引发其主动探索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
1.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机会,营造一个特殊的探索氛围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感知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事物的认识需要以感知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自然资源符合幼儿的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它是具体的、时刻在幼儿生活周围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根据以上特点,我们每天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到户外探索场地上去游戏、散步,和花草为伍,看虫儿嬉戏。玩他们喜欢的游戏,从而真正的乐于探索、乐于学习、乐于创造。比如玩“过家家”游戏。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自然材料做游戏材料。让幼儿自己拾小石头或废砖头垒锅台,用瓦片代替锅,大片树叶代替锅盖,小草代替菜,沙子代替米,泥土代替肉,树叶代替碗,小棍代替筷子……就这样,各种各样的美味就在一群孩子们中间产生了。
2.因地制宜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
农村幼儿与市区幼儿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不一样,因此我们不能什么都模仿城市幼儿园。我们更多地是要利用身边的、易得的材料来让幼儿进行探索。这样的探索活动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提高探索能力,还能让孩子学会利用资源,能让幼儿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因此,在为幼儿准备泥土和沙子的同时,教师、幼儿和家长还共同收集稻草、麦秆、黄豆杆、小树棍、玉米芯、玉米壳,各种树叶、小石子、瓦片,各种蔬菜、种子、草、等分别投放到各个区(操作区、泥工区、制作区、美工区、建构区、编织区)。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例如:有的小朋友对粽叶、玉米壳和新鲜的蚕豆感兴趣,迸发出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思维火花,系成了套环、串成了项链、插接出了各种小动物;孩子们用小棍儿、玉米芯拼搭了房子、大桥;女孩子们用稻草、粽叶玩起了编织,用丝瓜瓤干起了“家务”。总之,孩子们通过触摸、混合、操作、摆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了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
3.创设儿童需要和喜欢的探索活动,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
创设和实施基于幼儿需要和喜欢的探索活动,引发其主动探索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观察、记录、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第一从幼儿的角度来思考,他们喜欢什么活动?喜欢什么样的方式?喜欢在哪儿玩?第二是在满足了幼儿兴趣的基础上老师来衡量探索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如幼儿现有的经验是怎样的?现阶段需要获得什么样的发展与支持?孩子们在自发形成的,无拘无束的自由自主的活动中,我们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在与幼儿互动或孩子们的活动中,老师要观察、记录孩子们的变化,发现儿童的关注点、兴趣点,不断给予适当的启发、提醒,让幼儿在活动中尝试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常常可见他们的身影蹲在草丛中寻找着……原来他们对小小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爱的小蚂蚁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他们在与蚂蚁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了许多问题,“蚂蚁的家在哪里?”“蚂蚁有妈妈吗?”“蚂蚁吃什么?”等等。可见,蚂蚁作为一种会动的虫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蚂蚁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无论是绚丽多彩的春天,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蚂蚁忙碌的身影:美丽的花丛中,葱绿的草地上,冷落的墙角边……面对这一切,我们成人可能会不屑一顾,而孩子们却欢呼雀跃,用充满好奇的眼睛去观望,用充满灵性的耳朵去倾听,还会迈开活泼好动的小脚去追逐。有趣的蚂蚁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的确,孩子的问题往往是随着兴趣而产生的,一件小事往往是一个主题的“引子”,在上面这个活动中,“蚂蚁”就是一个切入口,孩子的兴趣由此而产生了,这时老师做好捕捉和引导,并顺着孩子的话题接着说,与孩子进行问题的抛接,那么便能将孩子的问题引向更深的层次。反之如果老师任之自由观察,不给予指导,则孩子的兴趣点将一晃而逝。
4.实施有效引导,助推孩子探索能力的提高
教育的价值隐含在孩子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教师的支持、启发和引导是实现教育价值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幼儿探索活动过程中,需要我们老师有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观察幼儿的技能,在探索活动中抓住幼儿典型、重要、有意义的表现进行细致观察,仔细分析,了解幼儿,从而设计有效且适宜的环境及活动,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二是研究幼儿的能力,包括研究幼儿的愿望,研究幼儿真实的发展需要,让教师的指导有理有据。
在活动中,我们老师不是一个教授者,而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相信每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我们教师的指导更多的趋向于隐形,通过幼儿相互的交往、模仿学习,协商合作,达到相互指导的目的。在户外探索活动中,老师并不是总跟着孩子或者引领孩子,而是通过观察活动中孩子们处于什么水平,他们的兴趣点在哪,对材料的使用情况等,然后根据幼儿探索活动的进程,老师确定是否需要介入。在确定介入之前,老师也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与材料产生积极的作用,允许幼儿出错,不急于求成。幼儿通过同伴之间的信息交换来达到探索的目的。同时教师也逐步积累了观察、分析和指导活动开展的经验。
在自然资源环境中,儿童的自由自主的机会更多,他们可以在户外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可以观察环境中一切新奇的事物,把玩场地中的一切物品,随时发生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因此,在农村自然资源环境中,更容易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解决事物能力以及让幼儿获得良好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