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条件下加强文化自信建设解读
2018-12-14武建慧
武建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4 038-01
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我们文化自信建设的“本来”。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吸收外来”的技术便利。我们需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的功能,“不忘本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外来的有利因素,摒弃外来的不利因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互联网 自媒体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文化自信是正确的,但是,不能走向自负——近期网络上热炒的“战狼式维权”也提醒我们要对这种觉醒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走向反面——自负、自大。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如何把握机遇,既不自卑、也不自负,真正重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文化自信的基础
建立文化自信的关键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坚定理想信念的价值旨归。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一致的。一提及传统文化,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以及“天人合一”说。实际上,如果剔除“阴阳五行”中封建迷信的内容,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阴阳”,就是矛盾正反两个方面的通俗说法。所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就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朴素表达,是老百姓容易理解的科学发展观。
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本来,我们不能忘记这个本来。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
“不忘本来”是文化自信的基础。为了民族的发展,我们还要“吸收外来”。不能“吸收外来”,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只能是国家落后、挨打。
改革开发是“吸收外来”的基础,互联网的发展给“吸收外来”提供了技术支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联网技术所导致的自媒体时代也会给文化自信的建设带来诸多变化。
二、自媒体时代的特点
自媒体所带来的一个关键变化就是公民意识的觉醒,具体表现在,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强。公民意识的觉醒是一把双刃剑。积极的一方面就是舆论监督能力的增强。比如早期的“华南虎事件”、“天价烟局长事件”“躲猫猫”时间、“郭美美事件”等等,无不体现出了自媒体的强大监督功能。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由于猎奇心态的影响,加之“眼球经济”“流量至上”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自媒体的“炒作”倾向愈演愈烈。而且,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走红”,“博出位”无所不用其极,完全没有了道德底线,甚至触犯法律,走向社会的对立面。
自媒体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因为网络的“放大效应”——本来是个别人的小事情,由于网络的传播,猎奇心理的刺激以及每个人参与意识的鼓动,导致网络上的舆情骤然爆发,就像“雪崩”一样。把本来的些许小事儿,无限地上纲上线,直至不死不休。这种现象也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影响文化自信的建设。
更为严重的是,自媒体这种放大效应如果不加引导,往往会被别有用心的“外来势力”所利用,近年来各种“颜色革命”就是现实的例子。
网络时代的自媒体,增加了公民的参与度,促成了网络的放大效应,这种效应必须有正确的引导。引导得好,就能在文化自信的建设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不好,也会带来灾难。
三、自媒体时代的应对策略
对网络自媒体进行引导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引导的方式应该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解铃还须系铃人,网络的问题,也需要通过网络来解决。
一方面,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对网络上恶意炒作的行为进行限制、规范,逐步压缩恶意炒作的影响范围,削弱其放大效应。
另一方面,各主流媒体,社会各种组织也要通过微博、微信等等新媒体形式广泛传播、弘扬健康向上的内容,从而引领、影响各种自媒体的导向。
习总书记指出,构建文化自信必须是三位一体,既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也要“面向未来”。“面向未来”就是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自媒体环境所带来的各种技术优势;“吸收外来”文化的各种有益元素,通过“不忘本来”充分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摒弃各种不利因素,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而“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