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急处置事件相关因素分析

2018-12-14任成军靳玉宏田亮韩金祥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7期
关键词:应急处置因素分析精神障碍

任成军 靳玉宏 田亮 韩金祥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急事件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社区发生应急处置需求患者81例,分析应急处置患者的年龄、性别、经济因素、病程、应急处置发生的时间频率以及访视方式等因素。结果:35~60岁男性患者、病程8~35年患者、2~3月份应急处置的患者、电话和其他场合访视的患者应急处置发生率高,且危险性评估等级与患者躯体健康程度呈正相关。结论:35~60岁男性、长期病程、季节变换、健康状况良好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应急事件的高风险因素。

关键词 精神障碍;应急处置;因素分析

精神疾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多指对自身、他人物品造成威胁和(或)伤害的各种行为,可表现为语言攻击、身体攻击、攻击物品及自我攻击等多种形式[1]。Sands等研究发现[2],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相关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敌意/愤怒、激越、思维紊乱、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怀疑和易激惹。国内研究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阳性症状等因素与患者的攻击行为有关[3]。中国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的比例为15.3%~53.2%。因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及时干预,以预防和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一直是精神卫生领域的关注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障碍患者出现应急处置情况的相关因素。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7月西城区辖区内明确诊断的6类精神疾病患者,经筛选,符合调查标准81例,男52例,女29例。

选取标准:①社区建档患者;②发生应急处置的明确诊断的患者,其性别不限、年龄不限。

排除标准:①应急处置的缘由是躯体疾病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②没有明确精神科诊断的疑似患者。

观察指标:观察辖区内已经应急处置过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经济状况、处置发生的时间频率以及工作人员的访视方式,根据危险性评级0~5级评估标准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数据以(x±s)表示。通过相关分析、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应急处置患者危险评估的相关因素。

结果

应急处置患者的性别构成:符合调查标准的81例应急处置患者中,其中男52例,占全部应急处置的64.2%;女29例,占全部应急处置的35.8%。男性应急处置百分比高于女性,见表1。

应急处置发生与患者年龄的关系:进一步对81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进行统计描述,发现(47.6±13.47)岁左右更易发生应急事件,见图1。

应急处置患者的经济状况:符合调查标准的81例应急处置患者中,贫困28例,非贫困53例,对贫困与非贫困患者发生应急处置事件的危险性评级进行样本均数的t检验,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应急处置发生与病程因素的关系:进一步对81例应急处置患者的病程进行分析,发现病程(21.74±12.96)年的患者发生应急处置的频率较高,见图2。

应急处置事件发生的时间频率分布:对81例患者应急处置发生的时间进行频率分布对比,发现2、3月份共发生应急处置34例,占总应急处置例数的42%,见表3。

应急事件与访视方式的关系:全区81例应急处置中,24例曾采取入户访视,30例采取电话访视,17例采取门诊见面访视方式,4例采取其他场合见面的方式,2例采取见其他知情人的见面访视方式,4例采取居委会了解情况的访视方式。对比各种访视方式,电话访视和其他场合见面发生应急处置概率较高,见表4。

危险性评估与相关因素的分析:将符合调查标准的81例应急处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等级及基本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发现危险性评估等级与时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及躯体健康程度等因素相关。危险性评估等级与患者躯体健康程度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及病程呈负相关,见表5。

讨论

本研究主要观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急处置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黄先娥研究显示[4],男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明显多于女性,且35~45岁是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好发年龄段[5],本研究与上述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35~60岁的男性患者为应急处置重点人群,需要加以关注和访视。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访视方式中“其他场合见面”“电话访视”均为侧面了解患者病情的方式,可能造成对患者具体情况了解不全面,评估不够准确,使患者發生应急处置事件的比例偏高。

本研究还发现每年的2~3月份应急处置事件的发生频率有所上升,但目前缺少长期的调查数据比对,仅能从既往的经验得出在季节交替时对患者病情要加以关注。更准确的结果需进一步开展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

综上所述,47岁左右男性、躯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应急事件的高风险因素。但是所有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发生没有准确的评估指标,目前的条件和方法来讲工作人员不应降低对社区内任何患者的访视频次,以及时发现有危险行为倾向的患者,尽早采取相应措施,同时积极制定出社区高风险患者的测评方案,预警风险。

建议:①建议出台个案管理小组各相关部门长效工作机制细则,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及转介标准。②建议对35~60岁的患者实行优先访视原则,对此类人群要尽可能收集、掌握患者及患者家庭信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③建议对于年龄>65岁、伴有严重躯体疾病、行动不便、维持治疗效果明显的患者,采取以生活照顾为主的管理治疗方式。④建议每年春季,对于青壮年、维持治疗效果不佳、2年内曾住院治疗、躯体活动度良好的患者,采取联合集中排查、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Morrison EF.Violent psychiatric inpatientsin a public hospital[J].Sch Inq Nurs Pract,1990,4(1):65-86.

[2]Sands N,Elsom S,Gerdtz M,et al.Mentalhealth-related risk factors for violence:usingthe evidence to guide mental health triagedecision making[J].J Psychiatr Ment HealthNurs,2012,19(8):690-701.

[3]郭秀珍,西登彬,李秀玲,等.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752-753.

[4]黄先娥.对社区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相关因素调查及干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7,9(8):605-608.

[5]昂正荣,韩宝东,张进岭.1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杀亲行为分析[J].临床精神病学,2008,9(12):894.

猜你喜欢

应急处置因素分析精神障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