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檀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经验总结

2018-12-14刘继民王檀李萌徐雁南刘通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7期
关键词:慢性咳嗽

刘继民 王檀 李萌 徐雁南 刘通

摘要 慢性咳嗽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差,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总结王檀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 慢性咳嗽;王檀教授;治疗经验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持续>8周,又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的咳嗽。咳嗽往往是患者就诊的唯一症状,频繁而长期的咳嗽可影响患者的生活、睡眠,甚至呼吸和心功能,慢性咳嗽患者占呼吸科门诊量的1/3以上,以咳嗽迁延不愈为特征,中医对于慢性咳嗽多从脏腑论治,现将吾师王檀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介绍如下。

肝肾阴虚、风邪犯肺

此类患者多“好内而恶出”,性格急躁易怒,中医认为肝肾同源,金水相生。若禀赋薄弱,劳欲谋虑太过,耗伤肝肾之阴,肝肾阴亏,相火(内寄于肝胆)妄动,引动君火,冲逆上行,木火、君火冲逆上行,火刑肺金,灼伤肺金,肺气不清,而见咳嗽。

再者,肺为娇脏,受不得外来邪气相克。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外风始受于肺,内风始生于肝”。外感风邪犯肺,或者肝阴亏虚,血燥生风,外风引动内风而见“风摇钟鸣”之咳嗽。

临床表现:咳嗽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断,常在夜间或晨起发作或加剧;伴有胸闷、口干咽燥、腰膝酸软、面色潮红、目涩,舌红少苔,脉浮弦而细。

治法:养阴柔肝,息风止咳。

处方:息风止咳汤。白芍30g,天冬15g,玄参15g,当归10g,炒麦芽30g,茵陈篙log,川糠子15g,炙甘草log,代黏石(先煎)20g,生龙牡(先煎)各209,浙贝母15g,龟板(先煎)10go加减:胸闷者,可適当加入积壳、瓜萎;大便塘薄者,适当地减少代黏石、生龙牡、龟板的剂量,可加入赤石脂;面红目赤者,可以加入肉桂,以引火归原;腰膝酸软、口干咽燥等肾阴不足者,可加入生地黄、山萸肉。

脾经伏火、津伤肺燥

此类患者多喜食辛辣、肥甘厚味,多是由于饮食失节或药物用之不当而致脾胃损伤,或先天脾胃虚弱,致脾之精气亏虚而上输肺者亦少,多数潴留于中焦,郁久化热生火;或过饮醇酒、膏粱厚味,日久必致阳热过盛,火热之气不得升发;饮食寒凉或者寒性药物、感受寒邪,使郁火伏藏于脾胃;遇外感风热之邪,或感受寒邪日久,人里化热,引动脾经伏火上行冲逆于肺;或者脾经伏火循经络(手太阴肺经)、三焦之通路上行至肺,灼伤肺阴而成慢性咳嗽之脾经伏火、津伤肺燥之证。临床表现:久咳不止,无痰或痰少而载,口干舌燥、唇红干裂,气短胸闷,神倦乏力,心烦。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数。

治法:清脾泻火,润肺止咳。

处方:相傅宁散。防风10g,生甘草10g,桅子15g,蕾香10g,生石膏先煎30g,黄芩20g,陈皮15g,浙贝母15g,川芎15g,姜半夏7g,川楝子10g,麦冬10g,玄参15g,桑叶10g,批把叶15g。加减:伴有胸闷、两胁下满闷不适者,合用小陷胸汤;伴有后背冷痛者,合用苓桂术甘汤;小便色黄,舌尖红而少苔者,合用导赤散;伴有口臭,消谷善饥者,合用平胃散;胸中烦热者,合用桅子豉汤;脘腹痞满不适者,合用半夏泻心汤。

中虚脏寒、肺气失宣

此类患者多喜热饮,多是由于先天脾胃阳虚或者食冷饮过量,导致胃之阳土受遏,土不生金,寒凝中焦,伤及脾胃之阳气,导致中焦斡旋失司,脾升胃降失司,故胃气上逆,寒气循手太阴肺脉上迫于肺,正所谓“寒凉饮食聚集于胃,从肺脉上干于肺”。故见慢性咳嗽之中虚脏寒、逆气冲肺之证;临床表现:呛咳不已,多为干咳,或有少量黏痰,伴有暖气吞酸、肢冷畏寒、遇凉或饮冷咳嗽发作或加剧,舌质淡暗,苔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脏散寒,和胃敛肺。

处方:温脏敛肺汤。乌梅20g,细辛3g,肉桂10g,党参15g,制附子6g,当归10g,黄连5g,川椒39,炮姜10g,诃子15g,杏仁5g。加减:伴有咽干、声哑者,加玄参、薄荷;下利清谷者,加肉豆翘、补骨脂;伴有暖腐吞酸者,加吴茱萸;肢冷畏寒者,可合用四逆散。

瘀血阻络、肺气失宣

此类患者多偏瘦,久受风、寒、湿侵袭,或者先天肺、脾、肾阳亏,腠理易于闭塞,玄府不通,中医认为“皮毛者,肺之所主”,玄府不通,则导致肺主疏散卫气功能失司,久之玄府失其温养,易于闭塞,血脉不通,卫气不得泄越,为寻求出路而冲击肺门而见慢性咳嗽症状。临床表现:发作性或持续性干咳,或伴少量黏痰,夜间尤甚,面色晦暗,肌肤甲错或者瘀斑;伴胸闷胸痛,渴而欲饮,舌质紫暗或舌下脉络迂曲增粗,苔白,脉细而涩。

治法:活血通络,宣降肺气。

处方:宣肺通络汤。桃仁10g,红花15g,当归10g,川芎15g,白芍15g,熟地15g,地龙10g,香附15g,防风10g,炙麻黄6g,杏仁5g。加减:伴有胸痛者,可加秦艽、虎杖;伴有胁痛者,可加元胡、川楝子;伴有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身痛明显者,可以改用身痛逐瘀汤。

肝郁脾虚、肺气上逆

此类患者多形体偏瘦,对精神刺激能力差,常忧郁不乐;多是由于命门火衰,肝阳不足,疏泄无力或者脾胃虚弱,少阳生发不足,肝气内郁,横逆犯脾,则脾气不生,则人体气机壅塞不通,则宣发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肝郁脾虚,肺气上逆而见慢性咳嗽之证候群。临床表现:咳嗽,干咳为主,情绪波动时诱发或加剧,伴胸闷、情绪不宁、表情抑郁、食少纳呆、两胁不舒,善太息,或者咽中异物感;舌质淡,苔白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脾,宣畅肺气。

处方:疏肝宣肺汤。白芍20g,当归10g,柴胡10g,茯苓15g,白术15g,炙干草5g,薄荷10g,木香5g,积壳10g,乌药10g,诃子10g,杏仁10g。加减:伴有胁痛者,可合用金铃子散或者失笑散;伴有咽喉异物感者,可合用半夏厚朴汤;伴有表情抑郁、善太息者,可合用甘麦大枣汤。

肺中虚冷,宣降失司

此类患者多形体肥胖,性格多沉静内向;多是由于“寒凉饮食聚集于胃,从肺脉上干于肺”,寒凉冷饮,属于阴邪,易伤及肺阳,或者由于久患咳嗽,损阳耗气,伤及肺阳;或者风寒直人肺中,损伤肺阳;肺失通调水道,肺不布津,津停成饮,内泛肺中,肺气不清而见慢性咳嗽。临床表现:久咳不愈,干咳,或有少量痰涎,伴有肢冷畏寒、遇凉或饮冷咳嗽发作或加剧,小便清长,大便塘薄;舌质淡暗,苔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肺化饮,宣肺止咳。

处方:温肺化饮汤。茯苓20g,炙甘草10g,五味子log,干姜log,细辛3g,川椒5g,补骨脂10g,防已10g,酒军10g,葶苈子(包煎)20g。

气虚不固、鼻窍不利、肺气失宣

此类患者多肥胖或者胖瘦均有;多是由于久患咳嗽,导致“子盗母气”,或者饮食过劳,导致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则诸窍不利,鼻窍不利则鼻塞流涕,肺窍不利则咳嗽。临床表现:咳嗽日久、迁延不愈,咳少量稀白痰液,伴咽痒不适或鼻塞、流清涕,面色微黄,唇色淡白,气短乏力、易感冒,舌质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气固表,利窍宣肺。

处方:通窍补气汤。炙黄芪20g,白术15g,防风log,紫苏15g,苍耳子10g,细辛3g,桂枝10g,白芍10g,射干10g,白芷10g,杏仁10g。加减:伴有咽痒者,可加薄荷、牛蒡子;伴有鼻塞流黄涕者,可加辛夷。

有关治咳之法,前人论述不少。《黄帝内经·咳论篇》指出,“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慢性咳嗽的西医治疗方法有限,且不良反应明显。吾师王檀教授从脏腑出发,进行辨证论治,同时不拘泥于肺脏本身病变,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经济便宜,无不良反应,其治疗经验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猜你喜欢

慢性咳嗽
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对慢性咳嗽患儿症状体征及血清IgE水平的改善作用
自拟方剂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分析
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