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

2018-12-14常爱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7期

常爱红

摘要 目的:探讨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的效果。方法:收治风热犯肺证小儿急性咳嗽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二氧化碳分压、pH值、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中医临床路径;风热犯肺证;小儿急性咳嗽

作为一种肺系病症,小儿急性咳嗽多起病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普通感冒,在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冬季具有比夏秋季更高的发病率[1]。临床多为小儿急性咳嗽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但是这种治疗重点在于对症状的缓解,而非针对其病理进行深入治疗,因此患者的病情易出现反复[2]。而中医可以根据患儿所属的不同证候进行针对性治疗,若依据以计划性著称的临床路径对患儿进行治疗,将会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患者80例,探究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证型为风热犯肺证的小儿急性咳嗽患者80例,按照患儿入院顺序进行编码,并对编码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11岁,平均(6.24±1.11)岁:病程3~7d,平均(5.02±1.31)d。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0岁,平均(6.31±1.22)岁;病程2~8d,平均(5.11±1.43)d。对比两组患儿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病程长短等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1)对照组风热犯肺证急性咳嗽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医护人员为患儿及时使用退热药物与抗感染药物,以缓解其病情,同时使用止咳药物,提供低流量供氧,7d后观察疗效。(2)研究组风热犯肺证急性咳嗽患儿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实际情况为其进行基础中药一药物敷贴一拔管3个阶段的治疗,疗程7d。路径:①中医基础用药:取菊花10g,桑叶10g,连翘10g,杏仁9g,黄琴9g,桔梗9g,前胡9g,甘草3g。煮汁,早晚各服用1次。随证加减方案:便秘患儿加用大黄3g与莱菔子10g,痰多患儿加用射干6g与瓜萎皮9g,发热患儿加用柴胡9g与大青叶10g。②药物敷贴:取白芥子、延胡索、桔梗等药物,加入蜂蜜并进行搅拌,在混合拌匀成糊状后,在患儿双肺俞穴敷贴,1次/d。③拔罐:铺巾并进行消毒,使用凡士林涂抹,以负压方法在相应穴位上扣上气罐,待罐中皮肤上突3~5mm后,停留5~10min再取下,1次/d。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血气指标(包括二氧化碳分压、pH值、氧分压、血氧饱和度)。

疗效评价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显效:患者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全部消失,肺哕音也有明显的减轻;②有效:患者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有所缓解,肺哕音稍有减轻;③无效:患者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肺哕音明显[3]。有效率+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临床疗效: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72.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9<0.05),见表1。

肺功能指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血气指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pH值、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等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物理性刺激、化学性刺激、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是引发小儿急性咳嗽的主要原因,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抵抗能力较差,一旦发病后将很难自行恢复,若不及时治疗,迁延不愈,将会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因此对于小儿急性咳嗽应积极开展有效的治疗[4]。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是一种临床常见证,对此,西医常规疗法是通过止咳药物与抗生素来进行抗感染、镇咳等对症治疗,虽然用药后患儿可以获得一定的症状缓解效果,但是并不能做到彻底治愈,因此疗效欠佳[5]。而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则是基于臨床路径理论,针对某一疾病的检查、治疗与护理,由一组人员共同制定的最为患者所接受、最适宜的治疗护理计划,保障患儿开展有序、有效的临床治疗[6]。其在第1阶段内服桔梗、连翘等中药进行基础治疗,可以达到行气散瘀、止咳清肺、宣肺化气的治疗效果;在第2阶段进行中药敷贴,可以从穴位和毛孔将中药有效成分渗透到皮肤深层,达到祛除病邪、疏通经络的治疗效果[7];在第3阶段进行拔罐,则能将邪气与寒气排出患儿体外,促进患儿血气的运行[8]。通过这3个不同阶段产生的治疗,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研究组患儿,其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均优于采取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同时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5%,远远高于对照组风热犯肺证小儿急性咳嗽患者(72.5%),均可以证明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对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有着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

依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血气状况与肺功能,其对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有显著疗效,临床应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丰富.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的临床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8,27(2):140-142.

[2]吴姗姗,张骠.张骠教授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11):1955-1957.

[3]周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8):94-95.

[4]申冬冬,袁飞,侯江红.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风热犯肺证小儿肺炎[J].中国试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179-184.

[5]常艳鹏,王连心,谢雁鸣,等.呼吸系统疾病风热犯肺证生物样本特征[J].中医杂志,2014,55(23):2048-2051.

[6]莫柳芬,蒋文伟.桑菊饮治疗感染后咳嗽(风热犯肺证)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7):135-136.

[7]樊长征,王冰,张燕萍,等.急咳停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4,33(1):16-19.

[8]丁宝发,孙轶秋.小儿急性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构建相关问题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7):45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