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羊场羔羊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2018-12-14张学海马铁柱
张学海 马铁柱
摘要:羔羊大肠杆菌病临床较为常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羊肠道或全身组织而引起,临床主要分为败血型和肠道型两种;败血型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剖检以全身组织器官病变为主,肠道型以肠炎表现为主,病理变化也集中在肠道;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但治疗时一定要针对具体发病类型合理用药,同时还应加强管理,必要时通过疫苗免疫来预防本病的发生。
关键词:羔羊;大肠杆菌;治疗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羔羊急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临床发发,尤其是环境卫生条件不达标、管理水平低、母羊奶水质量差的羊场最为常见。
1本病简介
羔羊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可能和寒冷刺激有关,同时冬春季节青绿饲料缺乏,饲料品质下降,对母羊奶水可造成影响,也会诱发本病的发生。山羊和绵羊都会发生本病,未及时吮吸初乳的羔羊发病率更高,气候突变、圈舍潮湿、垫草长时间不更换、饲养密度过大、羊舍通风不良、饲料品质差等原因都可成为本病的诱因。感染羊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顽固性的下痢,常造成大量死亡和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每年给养羊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近些年的临床监测表明本病常呈地方流行,疫区羊群应重点加强防控。
2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为自然界常在菌,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河流、沼泽等地,动物的体表、口腔、肠道、鼻黏膜、粪便等处也有存在。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两端钝圆,中等大小,不会形成芽孢,多数种类有周身鞭毛,可自行运动。大肠杆菌兼性厌氧,培养时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就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佳pH值为7.0- 7.2,一般培养24h后菌落呈圆形、扁平、表面湿润、整体呈浅灰色的菌落。本菌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很快,18h即可明显浑浊,培养基底部出现菌体沉淀,部分菌株可形成菌环,对糖类化合物有很强的发酵作用。临床生产中常用麦康凯琼脂平板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鉴别本菌,具有方法简单、结果可靠的特点。
3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
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癥状特征,本病可分为败血型和肠道型两种。
3.1败血型
败血型主要是由大肠杆菌侵入机体血液和组织液而引起,在其中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随血流到达全身组织器官,引发体温升高,可达42℃,以15日龄到2月龄之间的羔羊发病最为严重。感染羊精神萎靡,四肢僵硬,走路蹒跚,头常向一侧弯曲,口腔中有大量泡沫,鼻孔处流出大量黏液,部分羊关节肿大,无法行走,病程一般不超过1d,临死前四肢作划水样运动,倒地后头向后仰,一般无腹泻情况出现。
3.2肠道型
肠道型主要发生于出生后一周之内的羔羊,病羊体温可升高到40- 41℃,精神不振,吃奶减少,很快发生下痢,粪便由黄色变为灰色,不成形,内含凝乳块和气泡,恶臭。部分羊腹痛严重,常弓背,里急后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则会在24h之内死亡,病死率最高可达80%,经济损失较大。
剖检病变主要集中在肠道,可见胃肠内容物为灰黄色半液体状,瘤胃和网胃黏膜脱落,皱胃和小肠黏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切面紧张。整体羊呈脱水状态,可视黏膜苍白,尾巴常被粪便污染。
4本病的治疗
治疗本病需要针对羔羊的具体发病类型进行用药。抗生素是最常用药物,常见的敏感药物有庆大霉素、安普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阿莫西林以及磺胺类药物等,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败血型感染尽量采用肌肉或静脉注射给药。羔羊在2月龄之前,瘤胃中的微生物菌群还不十分成熟,整个微生态平衡还很脆弱,如果口服给药,抗生素会首先与消化道中的益生菌进行相互作用,结果导致抗生素被大量消耗,同时益生菌被大量杀死。此外,败血型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血液和组织液中,注射给药效果更为明确,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见效最快。
2)肠道型感染以口服抗生素给药为主。因肠道型大肠杆菌感染病原主要集中在消化道,且发病日龄主要为7日龄以内的羔羊,此时瘤胃中还未有大量益生菌定植,口服抗生素基本无影响。可采用灌胃的方式,选择水溶性好的药物,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3)治疗要及时。本病发生后感染羊死亡很快,一般不超过24h,故发现病羊不能拖延,第一时间进行治疗,治疗越早,预后越好。如果病羊出现神经症状,则表明疾病已经进入晚期,治愈的概率较小。
5结论
治疗只是针对病因的,如果诱因不除,本病仍会发生。羊场应加强管理,勤消毒,特别是环境消毒,病羊表现症状后及时隔离,其排出的粪便洒上生石灰后清理,污染区喷洒消毒剂。垫草要勤更换,避免潮湿,冬季到来之前注意储备青贮饲料,避免母羊冬季掉膘。常发生本病的羊场可用羊大肠杆菌病灭活疫苗进行全群免疫,从而减少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