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针对性提升军人心理服务质效

2018-12-14樊双喜

政工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官兵部队心理健康

樊双喜

军人作为特殊的职业,承担着繁重的日常战备和军事训练任务,时时处于“打仗和准备打仗”状态,极易使官兵产生复杂的心理变化。尤其是在调整改革期间,面临单位撤并降改、个人进退走留的选择;在实战化训练中,面对高难度、超强度、硬碰硬的考核;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面临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不仅基层官兵会有心理问题,机关的同志也会有心理问题,甚至领导干部也可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可以说心理问题在各个层面上都存在,只不过表现各异、程度不同。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心理干预失败,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官兵轻者会丧失战斗能力,重者会导致激情犯罪或自残、自杀,直接影响部队的安全稳定和军事斗争准备。各级领导和基层带兵人特别是医务人员,应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疏导方法,及时调整和疏导官兵不良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提升军人心理服务质效,前提是切实找准影响官兵心理健康的深层次原因。影响官兵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官兵个人性格、经历、修养等个性特征的内因,又有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等客观环境的外因,当然也有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形势不够、指导不科学、工作跟不上的原因。在这众多的因素里面,大量的是基层的人文环境不够贴心温暖、个人的实际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官兵的期待受挫的心理素质较弱等,需要我们从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时代的方位去分析、研究和思考,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求总结加强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是建强心理健康和教育疏导工作人才队伍

当前军队“脖子以下改革”已近尾声,部队调整部署基本完成,各级在部队调整改革期间,应注意保留优秀的心理医生和骨干,防止人才流失。首先,应按照新的编制和医疗体系,建立一支以医院心理医生为支撑、部队医生为骨干、营连卫生员为成员的专兼职心理服务队伍。要通过院校培训、集中训练、以会代训等形式,使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心理问题发生的症状、实施心理干预的手段、预防心理问题的措施等。其次,旅团部队应具体明确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政治工作干部和医疗卫生干部具体工作职责。政治工作干部在负责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官兵一般心理失调问题的调适工作;医疗卫生干部在负责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诊治工作基础上,做好官兵心理思想工作。再次,应重视在基层军官和士官中培养心理教育疏导工作骨干。基层军官和士官心理素质的好坏、心理教育疏导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基层官兵整体心理教育疏导效果。因此,应加强军官和士官的心理素质修养,使他们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成为稳定官兵思想情绪的“压舱石”。

二是把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贯穿到部队工作始终

心理科学是一门系统化、理论化、实践化的学科,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反复学习、创新应用。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人员调整分流已成新常态,不熟悉、不了解心理科学知识,不善于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心理问题等现象,在部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普及心理科学医学知识,是搞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培养官兵良好心理素质的当务之急。首先,要针对社会生活和军事斗争准备给官兵带来的心理压力,组织军内外专家学者编写教材,把近年来发生自残自杀、激情犯罪等典型性案例梳理出来,针对官兵心理问题发生频率高的个体性特点,传授相关技能,使教材成为帮助官兵了解和掌握科学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的工具书,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学会自我解压、调适、矫正、治疗和激励。其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真正把心理科学知识教育纳入思想教育和卫生训练内容体系。利用全军教育训练网、宣传文化网和部队闭路电视、有线广播系统,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微电影、网站(频道)、客户端、手机报等,大力开展形象化教学,让官兵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心理服务。第三,应广泛开展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健康一周一谈、心理疾病一事一议、心理知识问答等活动,及时开辟心理健康园地、心理咨询信箱等形式,有计划地请心理学专家到部队讲课,请心理医生面对面指导,坚持多种教育手段并用,切实把普及心理科学知识的有关活动,贯穿渗透于部队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第四,把握好教育疏导和心理医疗的时机和方法。部队工作千头万绪,官兵心理千差万别。心理教育疏导只有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才能选准切入点,增强吸引力和实际效果。从一些部队近几年心理教育的实践看,主要应把握四个时机:社会发生突发事件时、部队任务急剧转换时、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时、官兵切身利益面临调整时。这四个时机带有明显的规律性,极易引发官兵的思想动荡,造成心理障碍等问题。抓住这些时机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教育,更容易使官兵认可和接受,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通过持续不断地把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一体抓,培养官兵的四种能力,即:适应部队紧张生活、以苦为乐的能力,适应训练艰苦环境、闻战则喜的能力,适应遵纪守法要求、服从命令的能力,适应各种变化压力、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是积极营造促进官兵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积极健康、融洽和谐的内外环境,对提高官兵控制和调节不良心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优化军营人际环境。重视官兵的精神、心理、情感需求和私人空间,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环境与熏陶,使官兵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部队是一所大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坚决纠正人际关系中存在的权钱交易、侵占官兵利益等“微腐败”问题,努力形成尊干爱兵、平等相处、亲如兄弟的融洽关系。第二,建立公开竞争平台。在处理官兵入党考学、立功受奖、选改士官、职级提升等切身利益问题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争取官兵认同。真正做到想干事业有机会、能干事业有岗位、干好事业有地位,切实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第三,畅通反映意见渠道。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应充分尊重官兵的民主权利,不断疏通民主渠道,让官兵有畅所欲言的时机、途径和场所,使官兵口服心服,心情舒畅。第四,完善心理服务设施设备。目前,大多数部队都建有心理服务室,但设施老化、要素不全、服务人员能力不强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应当与时俱进,利用已有设施进行改造完善。更新计算机模拟测试题以及疏通缓解官兵情绪的音乐、器材和药物等,有条件的单位应安排一些沟通能力强、保密意识好的女军人做心理服务工作。第五,加强心理问题诊治。把心理健康问题纳入部队年度体检范畴,遇到心理问题严重的人员应及时安排住院治疗,防止把心理问题简单当成思想问题。第六,科学安排教育和训练。年度安排教育训练,切实把握好工作节奏,防止“五多”。既要保证任务完成,又要尊重官兵休假探亲和休息的权力;既要肯定加班加点干工作,又要提倡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因工作安排过满造成官兵心理压力过大而引发问题。第七,真心帮助官兵解决实际困难。被关爱、被尊重、被理解,是每一名官兵天然具有的心理需求。许多心理问题都是在官兵对自身的问题、困难,不能正确对待、处理,合理需求得不到解决,导致思想包袱过重而诱发的。各级领导应切实把官兵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在政策允许和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为官兵排忧解难。对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引导工作,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争取官兵理解。

猜你喜欢

官兵部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