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海防人才培养应确立“四化”育人目标

2018-12-14刘军光

国防 2018年3期
关键词:指挥员军队院校四化

刘军光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推进边海防部队现代化建设,人才是根本。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边海防部队部分人员的“四边”(热爱边防、安心边防、建设边防、扎根边防)意识弱、专业对口率低、岗位适应性差等问题较突出。科学定位边海防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提升边海防人才培养质量,愈加显得紧迫。

一、边海防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一是培养目标精准设计不够。在边海防人才培养定位上,受传统思维观念制约,对信息化条件下边海防部队建设发展状况研究不够,边海防部队兵种意识相对淡化,按步兵专业人才目标“定型”意识占主导,在培养目标模型、能力素质建构上,“专”“精”“实”突出不够。

二是教学内容接地气不够。军队院校唱主角,“用存量定需求”仍是主导,“用需求调存量”推进困难,“教非所需”“学非所用”的问题依然存在,院校能讲什么讲什么、有什么条件上什么课,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推进不力。

三是育人模式重实践不够。重基础教育、轻任职教育,重理论教学、轻实践锻炼,重技能培训、轻指挥训练,重校内培养、轻部队实践的问题仍较突出,导致部分毕业学员指挥能力、组训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偏弱。

四是培训衔接递进式不够。据调查统计,边海防部队基层指挥军官专业对口受训率低,总体对口率不足50%,有的旅、团甚至不足20%;岗位晋升梯次衔接专业培训机会少,某战区陆军边防部队近80%的基层军官,从排长到营长未经历岗前培训或选送专业院校深造。

五是“留不住”的现象存在。边海防一线连队,大多处于严峻的边海防斗争、复杂的边海防形势、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单调的执勤工作环境中,不少年轻军官心理落差大。面对基层分队单身干部成家难、已婚干部团聚难、孩子老人照料难、个人发展进步难等问题,部分军官“扎根大边疆、献身边海防”的意志信念有所淡化,出现了“想调走、想换岗,不愿留、留不住”等现象。

二、边海防人才培养“四化”育人目标

(一)品质“特殊化”

“备边足戍,国之重事。”边海防历来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重要屏障,是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因此,对戍边守防军官品质培塑有着更高的“特殊化”要求。

一是政治标准更高。“边防无小事,事事连国家。”边疆的一草一木、一岛一礁,都是国家领土主权的体现和象征。边海防特殊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在国家安全和国防发展战略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无以替代的作用。边海防军官培养,必须把思想铸魂作为核心,把培育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的品质放在首位,把铁心向党、忠诚戍边教育贯穿培养始终,把党“信得过”作为遴选边防军官的最高标准。

二是奉献意识更强。边海防部队,大多驻守在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的荒漠戈壁、冰雪高原、崇山峻岭、孤立岛礁上,有的常年驻守在“生命禁区”与死神抗争,有的长期在偏僻的执勤哨所、岛礁与孤独为伴。与内陆部队相比,边海防军官奉献的不只是特殊的职业,更有特殊的任务在考验,特殊的环境在检验,特殊的条件在磨炼,奉献精神和奉献意识标准更高、要求更严。

三是吃苦精神更强。极高、极寒、极热、极偏、极远,是边海防部队的“代名词”;缺氧、缺绿、缺水、缺电、缺网,是边海防哨所的“专用语”,核心是一个“苦”字。新形势下,特别能吃苦是边海防军官素质构成的“必需品”,是岗位履职的“敲门砖”,是爱边戍边的“压舱石”,培养超常的吃苦精神、吃苦能力,应作为军队院校教育的必修课。

四是抗压能力更强。边海防连队、哨所独立驻守,有些还地处领土、领海争议地区,军事斗争任务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反恐维稳压力大,极端恶劣气候环境身心压力大,远离内陆城市生活压力大,信息网络滞后情感关怀压力大。军队院校应把抗挫折能力、抗打击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作为边海防军官培养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

(二)素质“专业化”

新时代边海防部队建设,必须摒弃传统守防思维定式,把培养一批视域宽、知识广、理论通、技能精,真爱边、愿安边、会建边、能扎边的高素质新型专业化人才,作为推进现代化边海空防建设发展的战略支撑。

一是宽广的专业视野。边海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历史、地理、民族、宗教、国际法等领域。边海防安全事关国家安危,边海防斗争事关国防外交,培养一批“视域宽”的边海防指挥人才是奠基之举。院校应有意识、有计划培养学员宽广的、国际化的边海防大视野,强化主权意识、大局意识,具备一定的战略思维能力。

二是系统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结构,决定边海防指挥员综合能力素质和职业化发展。随着边海防部队建设转型发展,对指挥军官专业知识要求越来越高,培养一批“知识广”的边海防指挥人才是时代召唤。除具备传统的“德、智、军、体、美、育”基础知识外,还要有厚实的“科、文、战、训、管、信”方面的专业知识,构建起从基础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法规、从国内到国际完整的边海防专业知识体系。

三是扎实的专业理论。边海防专业理论,是边海防指挥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支撑,培养新型高素质边海防指挥人才核心是培养一批“边防通”。完善专业理论体系,设置专业背景理论、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应用理论、专业拓展理论4个理论模块,开设《中国边海防战略》《边防基础理论》《边防政策法规》《边境管控基础》《边防会谈会晤基础》等系列课程,形成完整的边海防专业理论体系。

四是过硬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专业能力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边海防部队执勤管控是日常中心任务,对指挥军官掌握专业技能质量标准要求更高。因此,培养一批“技能精”的边海防指挥人才是关键。特别是随着大批信息化边海防执勤装备投入使用,军队院校应把熟悉各种装备性能、熟练各种装备操作、掌握各种执勤组织、应对各类特情处置,作为指挥军官培养的重中之重,突出应用,强化实践。

五是深厚的专业情怀。边海防部队军官,没有深厚的专业情怀就很难有强烈的使命担当。边海防指挥人才培养,更应注重培育指挥员深厚的“边关情”,把爱边、安边、建边、献边的专业情怀,作为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一环,全程且不间断地培育学员热爱边防的忠诚、安心边防的执着、建设边防的担当、扎根边防的信仰,真正使毕业学员成为边海防部队建设“信得过、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有用之才。

(三)本领“多能化”

边海防部队特殊的任务编成和管理、保障模式,对沿边、沿海一线指挥员能力素质提出了特殊要求。与其他兵种专业指挥员相比,边海防指挥员素质不但要“专精”,而且要“多能”,这也是其胜任岗位的一个基本要求。为此,要注重培养提高边海防指挥员的6种能力。

一是独立处突能力。边海防连队、哨所在日常执勤巡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非法越界、偷渡、出逃等突出事件,重点方向与敏感地区还会有武装越界、边境对峙等冲突事件,一线指挥员往往没有时间或来不及请示报告,必须第一时间分析情况、定下方案、组织指挥、果断处置,这就要求指挥员必须具备独立指挥、独立作战、独立处突能力。

二是独立组训能力。军事训练,是提升边海防部队执勤管控和防卫作战能力的基本途径。与成建制、群队式驻防部队相比,边海防连队独立的、特殊的驻防环境,对一线指挥员组训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训练计划、筹备、组织、保障都要独立完成,在缺少训练依托条件和保障资源的情况下,军队院校更应注重培养和锻炼学员全面过硬的组训能力。

三是独立管教能力。边海防连队编制人员少、岗位多、门类全、点位散,人员高度分散集中难、常态执勤巡逻管控难、条件环境艰苦压力大,这些特点给指挥员日常管理教育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军队院校应注重培养和提升指挥员独立管控部队能力、独立开展思想教育能力,特别是善于排解疏导官兵心理压力、情感压抑能力。

四是信息处理能力。边海防一线连队,都开设有机要、通信、网络、视频等终端设备,有的边境沿线还建有无人值守终端,信息化装备逐年增多,但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匮乏。为此,要求一线指挥员必须具备熟练的终端设备操作维护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和运用能力。军队院校应注重培养信息获取、分析、处理能力,注重信息化装备基本操作维护技能训练。

五是后装保障能力。边海防连队因远离旅团机关,远离城市乡村,后装保障基本靠自我保障。常用装备维护保养靠自我解决,生活供应靠自己饲养种植,还有军马、军犬等饲养管理,这些对一线指挥员的后装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队院校应注重学员后装建设保障综合能力培养,使其做到会管财管物、会保养维护、懂水电建用、懂饲养种植。

六是对外协调能力。边海防连队在日常边境执勤巡逻、边情处置、边境封控、会谈会晤、军民共建等方面,大量事务需要与有关方面沟通协调,一线指挥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交往能力。军队院校应有意识、有计划培养学员交际沟通、协调会商能力。

(四)定位“差异化”

我国边境线漫长,邻国众多且差异较大,边境防卫管控情况复杂、要求不同。与此相适应,边海防指挥人才培养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一案制”“一模式”,而应采取“1+X”的差异化模式培养。

一是按不同区域指向定“案”。根据不同战区方向边海防防卫管控重点任务和环境差异,制定“1+X”培训方案。“1”为人才培养的共同基本案,不分方向必须完成的本科通识教育、专业基础培训内容。“X”为分方向岗位任职培训方案,可按主要方向分,也可按主要邻国分,构建相同专业不同方向培训内容,目的是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

二是按不同方向培训选“才”。在学员选拔方面,突出定向差异化培养,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应加大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定向选拔数量,增加定向优秀士兵保送提干数量,特别是西部战区、北部战区应适当增加定向少数民族地方考生、士兵入学比例,确保训为所需,人尽其才。

三是按不同任职需求定“课”。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应根据不同方向邻国边防部队实际、不同方向边境防卫管控需求、不同方向岗位任职需要、不同方向少数民族语言风俗和宗教信仰等实际,分别确定分方向专业任职课程,使培训内容突出方向特性,突出区域特点,突出岗位特色。

三、边海防人才培养实现路径

(一)培养体系“一体设计”。陆军边海防学院,作为全军唯一的边海防人才培养高等教育院校,应科学统筹分校校区教育训练资源,充分发挥各校区传统特色优势,强化人才培养“整体观”“融合观”“效益观”,全程围绕育人目标,一体设计培养方案、一体构架教学体系,分区落实培训流程。

(二)教改内容“无缝对接”。教改内容体系构建,是培养高素质新型边海防人才的核心。要围绕强军战略,着眼陆军转型,瞄准现代化边海防建设需要,按照“课堂与战场无缝衔接,教学与岗位无缝对接”的思路,对表育人目标,对位作战需求,对接岗位需要,革故鼎新重构课程体系。

(三)培训模式“分段定法”。遵循“强化基础、突出任职、注重实践”的原则,按照本科通识教育、军事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分向定型教育“四个阶段”,区分入学入伍、科文基础、军政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能、部队实习、综合实践、岗前模拟“八个环节”,分校区、分阶段、分内容确定具体培训模式和方法。

(四)人才质量“联合鉴定”。严把人才“质量关”和“出口关”,严格落实奖惩激励和全程淘汰机制,探索试点“院-系-室-队”人才培养责任绑定机制,建立完善校区考专业、学院考综合、部队考使用的联考机制,以部队受欢迎、官兵真爱戴的“三百四得”(“三百”:毕业学员百分之百服从组织分配、百分之百志愿建功基层、百分之百自觉按时报到,“四得”:毕业学员政治可靠信得过、能力过硬用得上、建功基层上得去、扎根边疆留得住)干部为检验标准。

猜你喜欢

指挥员军队院校四化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部队评价机制探析
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混合式教学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舰炮射击指挥员指挥决策过程混沌建模与分析*
26所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1.2万名
贵州: 干好“指挥员” 做优“作战员”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指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