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12-13张珍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城市管理城镇化问题

张珍

【摘 要】 文章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管理的相应对策。要制定合理的规划蓝图;提高执法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文明执法;增加关注度;全员参与城市管理。

【关键词】 城镇化;城市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城镇队伍的逐渐扩大,贫困人口得到更多的就业岗位,脱离贫穷的行列,实现了追求自己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城镇化也促进了城市甚至全国经济水平的大踏步提升。但是城镇化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农民进入城市后之前种植的土地荒芜;也会给城市带来严重的交通压力,污染程度加大、犯罪率上升、市容市貌管理困难、相关执法部门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对于城市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了,为创建幸福美满的生活城市,管理的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解决,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

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包括停车场、道路、垃圾存放点、健身器材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建设,导致道路严重阻塞,车辆随便摆放、垃圾满街都是、噪声分贝过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由于不健全的交通管理制度使得私家车辆随处停放影响到市容市貌。随着城镇化的普及,城市中的秩序变得越来越混乱,一些私自经营的小摊非法占用道路面积,使得车辆和人群无法行驶,加大了交通压力,在某些地方还会加大出现车祸的频次。一些来自农村的人员对当地的法律没有清楚地了解,私自建设房屋,不听从城市规划管理者的要求,致使城市美化进程减慢。

2、城管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

城市管理中城管占主体地位,但是城管执法却没有相应健全的执法法律保障其工作顺利进行。城管的工作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范围如此之广可想而知其工作的难度。城镇化的到来无疑使大批农民以及少数民族投身到城市中寻找自己的栖身地和幸福的生活,他们利用自己的双手去做一些小本生意。这些新进入城市的人员对城市的基本法律没有清楚地认识,不了解有些事情在城市中是不允许的。加之没有有效的法律制度支撑城管在工作过程中做出的合理的决策而受到市民的严重抵制,甚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听说到市民和城管打架等事件。对于出现这样的事件追根溯源是城管的决策自由性过大,没有统一的标准,甚至有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一些违背法律法规的事情,这样只会加剧城管和市民的矛盾,影响城市的发展。

3、执法观念落后

政府制定的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在不同的城市不具有特色性。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是针对于本国内所有城市的,所以相对来说比较笼统不具有地方代表性,当上级下达指令后没有对本城市的具体情况做到统筹兼顾,实地考察去制定详细的执法文件,对于这样的情况只能使得执法部门主动性加强,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利益去实施执法过程。再者,执法部门在执法之前并没有广泛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使得执法过程变得没有意义并且加大了城管和被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民怨的此起彼伏只会加大城市管理的难度,阻碍城市的发展。

4、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城镇化还在进行中,城市人口以指数形式上升,但是市民的素质却没有得到提高,其主体人群就是新进入城镇的人口。素质低下大体体现在环保意识薄弱、没有公德心地去随地乱扔垃圾、随处停放车辆、为了自己一些小小的利益去偷窃公共设施、破坏公共设施等。还有一些市民在未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建设建筑物占领空地,破坏城市建设蓝图,这样的行为使得城市的建设进入恶性循环。再者,公民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抛弃城市整体的布局和规划也是管理难度攀升的因素之一。

5、城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据相关城市管理报道指出,城市中具有行政处罚权的人员是有身份限定的,必须是公务员。但是就目前的数据显示,这些执法人员并不是都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大多是一些相关部门为了解决编制不足的问题而招收的社會人士。不具备法律知识和行政知识的闲散人员加入到城市管理部门,只会在执法过程中由于处理不当增加民怨,致使城市管理难上加难。城管的综合素质是城市政府的象征,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一重大问题,市民会对城市管理者失去希望。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城市管理的对策

1、制定合理的规划蓝图

城市建设之前应该对城市的周围环境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不应该像目前国内的一些城市,在建造好建筑物之后才发现该建筑物严重影响了其他与之邻近建筑物用户的采光和对周围的交通起到堵塞作用,迫使城市规划者重新规划城市布局。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占主体地位,在城市的适宜位置安放恰当的基础设施,便民利民。比如城市中垃圾的回收应该系统化,从垃圾箱的布局和后期垃圾回收、垃圾处理等各个环节都设置详细的流程图便于市民建设一个美丽的城市。对于车辆随处停放的问题,在规划阶段车辆停放处的选址非常重要,为了使得城市整体面目焕然一新,要严格实施车辆停放规则,减轻交通压力。对于商业区等地区实施统一的规划,在严禁摆摊的地方保持路面畅通无阻。

2、提高执法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

执法部门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需要相关法律知识的储备以及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否则执法过程只会增加政府和市民的矛盾。在执法部门招收人员时,需要对现有的公务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测试,主体是法律知识和基本常识,通过初试的人员加入到复试的行列中对其综合素质测评,只有通过最终复试的公务员才可以进入到相关执法部门工作。这些人员在后期要由充足经验的前辈进行相关的培训来了解出现问题时应该如何解决,当该人员真正执法时则需要积累实践经验来为城市更好地服务。

3、增加关注度

城市管理实施计划的难度主要取决于管理部门的投入以及当地民众对其的支持度,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要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提上管理部门的日程以及增加民众的关注度。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来实施城市的规划,这是管理者始终要谨记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不能以当前的利益为主,眼光必须长远,统筹兼顾。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切记不可盲目推进。要强化城市规划对市民的服务理念,削弱利益为先的思想,依法实施城市规划蓝图,为市民建造一个美丽便民的环境。

4、全员参与

真正的城市管理不只是依靠管理部门采取措施即可,需要市民的积极参与。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广泛听取市民对于城市管理的建议,最好是设置无记名意见箱来收集,在管理部门执法过程中要接受市民的监督,对于其未依照法律就处罚市民的行为可以及时反馈到领导部门,对其执法人员进行处罚。管理部门要加大力度宣传制定的法律法规使得全体市民都了解法懂法,这样才可以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和监督作用,否则依照法律实施执法就变成了空壳,没有主体起不到任何有意义的作用,这样做只会阻碍其城市管理的步伐。

5、文明执法

在执法的过程中,要以亲民为首要原则,避免和市民发生冲突。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城管和市民发生冲突引起严重后果,致使人命案的发生,这是政府和每一个市民都不愿意看到的事件。若城市管理人员积极了解城市中的情况和市民的意愿来进行执法,换来的就不是市民的对立态度了。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一切为了人民,在依照法律的基础上做到服众市民、文明执法。

三、结语

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镇化过程中外来人口加入到城市中为城市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管理方面。要想让城市发展按照指定的法律法规和城市规划的蓝图顺利进行,城市执法部门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付诸于行动,切实改善城市管理方式方法与措施。

【参考文献】

[1] 岳文海.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2] 王春艳.浅析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 经管论坛,2016.

[3] 张毅. 浅析当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

【作者简介】

张 珍(1984.2—)女,汉族,陕西汉中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共白银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城市管理城镇化问题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浅析如何加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数字城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