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吃你的“棉花糖”
2018-12-13王任圳
王任圳
一、课程背景
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自律发展水平处在行为与愿望之间的矛盾需要解决的这一特点,从小处入手,借助《别急着吃你的棉花糖》实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提高学习效率。根据以上情况,我确定本次班会课程目标:
1、了解自我纪律的表现情况,知道自律含义。
2、认识自律的重要性。
3、掌握一些形成自律的方法。
二、课程准备
1.布置教室: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准备小品:《我控制不住我自己》。
3.准备背景音乐:上课铃响声。
4.设计班会的步骤及主持词。
三、课程实施
主持人:宋同学、阳同学
宋:敬爱的老师们
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宋:在开始今天的主题班会前,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情景剧《我控制不住我自己》第一幕《周末电话》。
(学生表演)
宋:听了两个家长的对话,你们觉得孩子在学习上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宋:正如同学们回答,有的人学习没有计划,有的人有计划却无自律性。
阳:那什么叫自律呢?
宋:自律就是遵循法纪,自我约束。针对自身情况,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
阳:江水因为有了河床,才避免了到处泛滥,最终流向梦想的大海。
宋:人因为学会了自律,才避免走上歧途,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合:下面我宣布初2019级11班“别着急吃你的棉花糖——增强自律性,提高学习效率”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发现“自律”之魅
阳:咦?现在一定会有同学想——为什么主题与棉花糖有关呢?
宋:不急,让我们先通过一个有趣的心理实验来了解一下。
阳: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博士1966年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心理学经典实验。他找到几个孩子,在桌上放了一块棉花糖,并告诉他们在15分钟内没有吃棉花糖便可获得另一块棉花糖。对于孩子来讲,那简直是煎熬!
(观看实验视频)
阳:10多年后,研究人员发现:坚持15分钟不吃棉花糖的孩子,长大后不论在事业还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都比马上吃掉棉花塘的孩子更优秀。因为这些挡住棉花糖诱惑的孩子已经懂得了成功最重要的原则是“推迟享受”的能力——自律。
宋:同学们看了视频之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宋:正如同学们所说,自律很重要,我想起王老师以前跟我们分享过《那些自律到极致的人,最后都成什么样了》
(分享文章,对比人物)
阳:那些不放任,不沉沦,拥有强悍自我主宰能力的人们,终有一天会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非凡成就。
(二)思考“自律”之行
宋:学习就是我们的领域,但我们是不是能做到自律?有时计划好做作业,预习课文,却又没按计划执行,然后找理由自我麻痹。
阳:对呀!我经常这样。一会想喝水,一会碰手机,这些干扰我们学习的因素被称为“棉花糖”。
宋:我们身边有一位夏科同学,他最近感觉自己不受控制。
阳:请让我们继续欣赏情景剧《我控制不住我自己》。
(学生表演《上课走神风波》、《自习不律》)
宋:看了夏科同学的表现,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给他?你在生活中又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棉花糖”?你又是如何应对?请小组成员讨论。
(小组讨论,填写分享)
思考“自律”之行
1.学习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棉花糖”?举出印象深刻的两、三个例子。
2.是如何应对这些“棉花糖”的?有没有成功经历?
(三)策划“自律”之举
阳:听了同学们的分享,我们也想跟大家分享视频中的细节,孩子们不是硬撑着不去吃棉花糖,而是采取了策略,如“转移注意力、冷静思考、以别人为榜样、想象自己可以得到的奖励。”(结合视频、图片解释)
宋: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写下“棉花糖”应对计划
策划“自律”之举
我的“棉花糖”应对计划
我目前最想要克服的“棉花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準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么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强自己的自律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我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长、老师或同学)做我的监督员,监督我的行动,21天后见分晓!
(四)班主任寄语
今天的班会课,同学们组织有序,逻辑清晰,表演到位。给我的第一个感觉:主持人、主演都是第一次登台,主动要求演出。你们有勇于锻炼自己的勇气,有敢于展示自己的魄力,也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你们的成长让我惊喜。第二:讨论的同学愿分享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但不足的是我们讨论解决方法的时间不够,希望下来之后大家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个最近干扰自己的问题。自律在点滴中培养,习惯在21天形成,21天后我们见分晓。
(五)扬帆起航
宋:常言道:无自律的生活何以谈学习,何以谈人生。
阳:想要做到自律,便要有自知之明与意志力,先从小事做起。
宋:自律是一种勇气,学会它,你的生活会更加充实。
阳:自律是一种睿智,拥有它,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合:我们宣布初2019级11班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四、课程反思
在本节班会展开之前,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商量、制定班会方案,确立主创人员,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结构清晰,从发现“自律”之魅、思考“自律”之行、策划“自律”之举三方面引导学生找到不自律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并以21天为习惯形成界限,借以宣誓的形式深入人心。
才进入初二的学生,掌握课堂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关键问题点评不够到位,老师在此时应适时融入课堂,点评 “自律之行”、“自律之举”,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达到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