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神经元理论对自闭症儿童模仿训练的启发
2018-12-13林颖
摘要:镜像神经元是当前神经心理学方面关注的重点,随着对它不断深入的研究,专家学者们开始大胆推测它与自闭症之间的关联。研究证实,镜像神经元具有模仿功能,而且在其他社会认知功能中都占有重要作用。而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模仿是他们的核心障碍之一,所以本文试图在通过介绍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以及相关理论后,从其中探索出对自闭症儿童模仿训练的一些启发。
关键词:镜像神经元;自闭症;模仿训练
自闭症,一种广泛性的发展障碍,其病因是研究者们一直想攻克的难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从各方面开始对自闭症的病因进行研究,也提出了许多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只能对自闭症儿童的部分行为做出解释,因此直至目前,仍然没有一种理论能确切的解释自闭症的病因。
镜像神经元自从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以来,受到了神经心理学方面的重点关注,它在模仿、动作理解和语言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认为它的发现为探寻自闭症的病因以及对自闭症儿童实施一些行为干预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试图在通过介绍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以及相关理论后,从其中探索出对自闭症儿童模仿训练的一些启发。
一、镜像神经元理论
(一)镜像神经元的命名
镜像神经元最早是Rizzolatti用电极在猴子的大脑中发现的。这些神经元无论是自身执行有目的的动作还是观察其它生物做相似的动作时都能进行放电,而且这些放电活动较为相似。因此就将这些像镜子一样可以映射他人动作的神经元命名为镜像神经元[1]。研究学者们还对镜像神经元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1、除了运用视觉信息,与动作有关系的听觉刺激也能激活镜像神经元;2、不同的刺激形式会引起镜像神经元不同程度的激活;3、镜像神经元只有在有明确的动作目的和明白动作的意图后才会被激活。
人脑中是否存在镜像神经元目前还无法下肯定的结论,但是从一系列其他技术手段获得结果来看,大部分的研究者们还是比较认可人脑中的镜像神经系统是存在的,而且具有不同于猴的重要特性,如对无意义的不及物动作和一些复杂动作也起反应[2]。
(二)镜像神经元的功能和“碎镜理论”的提出
镜像神经元构成的镜像机制联接起了自我与他人,并且在社会交往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模仿方面。
模仿是建立在观察之上的,通过动作观察—动作匹配—动作输出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模仿任务,而镜像神经元的出现从神经机制的角度为这一模式提供了更为深入的解释:经过观察,引起执行相似动作的镜像神经元的兴奋,通过镜像神经系统的协同工作进行居身模仿,进而完成动作的输出。
镜像神经元机制参与的社会认知活动还包括语言、共情和动作理解等,正是因为它在这些方面的重要作用,再与自闭症的核心缺陷相比较,“碎镜理论”就应用而生了。相关研究显示:当自闭症儿童在进行动作观察和表情模仿的实验时,相应的镜像神经元出现了明显的兴奋缺乏,使得自闭症对他人的动作理解、模仿、语言理解,共情等方面出现障碍,从而导致了自闭症儿童社会认知能力的缺乏。这就是“碎镜理论”的内涵。
近年来,研究者们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就“碎镜理论”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不仅如此,根据Catmur的一项研究表明,镜像神经元是具有可塑性的,它的联结和反应强度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变的[3]。
二、镜像神经元与自闭症模仿缺陷的关联
许多学者认为自闭症的模仿缺陷是其最核心的问题。从镜像神经元被业界广泛关注开始,以镜像神经元为基础的具身模仿论就自然而然的成为研究的热点,具身模仿论以个体作为中介,由镜像神经元机制来感受别人的心理,进而进行模仿。它从神经机制的角度探讨了模仿的形成路径。研究者们经过许多实验得出自闭症的模仿缺陷与镜像神经系统紧密相關,镜像神经元的损伤是模仿缺陷的有效生物标记之一[4]
因此他们提出了镜像神经元的两种不同的模仿模型:一种是感觉运动学习和控制镶嵌模型;该模型从动作观察和动作匹配的角度来解释模仿的心理机制,认为自闭症的模仿缺陷,是由整个镜像神经系统回路的障碍造成的;另一种是目的模仿-计划—无目的模仿模型,该模型将视觉表征转化为运动表征,通过理解动作目标后,执行运动计划,它跟第一种不同的是将模仿回路分为两条路线,并且认为自闭症的模仿缺陷是其中一条路线的障碍导致的。
三、镜像神经元理论对自闭症儿童模仿训练的启发
当前的自闭症儿童的模仿训练主要是以个训形式进行,内容以动作和声音的模仿为主,经过研
究证实镜像神经元是有模仿功能,且该系统在完成模仿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目前主要还是以一些其它技术取得的科研成果来间接推测人类大脑中也存在这样的机制,但是笔者认为,至少它的出现可以为自闭症儿童的模仿训练提供一些新的想法。
(一)动作观察在模仿中的重要性
目前比较多的模仿训练都把重心放在模仿的过程上,这固然没错,但是我想说的是不能因此忽略了前期观察的重要性。活动的前提是观察,动作观察也是镜像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所以想要做好模仿训练一定要先学会观察。
学会动作观察,这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比较困难,他们难以与人对视,就算他们目光是停留在我们动作上,也无法保证他们就是在观察。因此,我认为想要完成动作观察还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吸引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只有把注意力牢牢的把握住,才能进行下面的训练。我们需要在尽量没有外物刺激的地方进行注意力的训练,周围可观察的东西多了自然就会发生注意力的转移。然后可以用自闭症儿童喜欢的玩具作为模仿训练的材料或者可以将他们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物,一旦他们的注意力有放在动作上,就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用这种方式来强化注意力集中的行为。
2、观察目标要突出。需要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看哪里,这也是比较会忽略的地方,动作模仿时需要学生模仿腿部或者手部动作的时候,自闭症儿童会盯着人脸看,观察对象的错误自然也会让模仿行为出现问题,所以,可以使用一些视觉的刺激让他们能快速区分是否为观察目标,排除不必要的干扰。
3、要让自闭症儿童在观察时也有参与感。有的教师在让自闭症儿童观察时就自己一人讲完重点,讲完流程就完成了示范,没有让自闭症儿童有参与感,如何保证观察的顺利进行呢?因此,我认为,在示范时也是可以问一些问题来确认自闭症儿童是否在观察。问题要围绕动作的要点去设置,同时动作指令也要简明扼要。
(二)模仿训练要有实际意义,最终回归社会生活中。
目前大部分的模仿训练都仅限于课堂之中,动作模仿大部分是精细动作和肢体的协调性动作。镜像神经元的激活很重要的一点是动作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指向。而对于自闭症儿童在来说,最终是希望他们能回归到社会生活中,因此,所有的训练都该以此为目的导向,在模仿训练中任何的训练项目都应该和生活相联系,脱离生活的模仿是没有意义的。
例如,模仿“敲打”这个动作,为了让学生学会这个动作,有的老师会拿出各种东西让学生进行敲打练习,包括勺子、笔、尺子等等。但是我觉得这样练习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反而会误导学生关于勺子、笔和尺子等的作用,认为它们就是拿来敲打的。根据镜像神经元对目的指向性的要求,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找“敲打”这个动作都是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工具适合用来完成这一动作,然后设计一个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敲打”的模仿训练。只有将模仿目的指向生活,让模仿的动作有实际意义,镜像神经元才会发挥作用,所以,我还认为,这也是一项需要家校配合的训练,甚至家长在其中的重要性会比学校更重的多,毕竟,学生在家中接触到的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如果这时家长能够及时抓住时机训练他们,他们的模仿能力才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反复训练,重塑镜像神经元的反应机制。
根据研究,镜像神经元据有可塑性,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加强或者是改变镜像神经元对某一物品的反应机制。课堂上的模仿训练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往往一节课结束,模仿训练也就结束了,这样,相应的反应机制还未建立,训练也就没有实际成效。其实,我认为,模仿不仅存在于课堂上,课外是自然的学习课堂,更有利于应用学生模仿到的动作或者声音,同时也可以在自然的环境下训练学生的模仿能力。抓住机会,反复训练,让镜像神经元建立起如应激性一般的反应机制,提高学生的模仿效率。
四、小结
镜像神经元是现代神经心理学的重大发现,虽然目前研究者们还不能掷地有声的肯定镜像神经元就是导致自闭症出现的根本所在,但是它已经成为了研究者们探索自闭症成因的风向标,而且它的可塑性为自闭症儿童的模仿训练干预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未来,镜像神经元与自闭症成因的关系能进一步的被研究出来,让自闭症儿童的未来不再迷茫。
参考文献:
[1]李忠励,叶浩生.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分析:来自镜像神经系统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4,(8):60-66.
[2]崔尧,丛芳,刘霖.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运动功能康复中的意义[J].中国康复理論与实践,2012,(3):239-242.
[3]张静,陈巍,丁峻.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碎镜假说”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8,(11):26-29.
[4]陈光华,方俊明.自闭症谱系儿童模仿缺陷的脑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2009,32(3):633-635.
基金项目: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低学段自闭症学生‘教康结合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编号:FZ2015GH056.
作者简介:
林颖(1974-),女,福建福州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