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2018-12-13谭宏
谭宏
摘要:人的一切智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我们应当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知识的规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形成的许多知识点,循序渐进,生动活泼地开展求异思维能力的精神,实现创新课堂和高效减负的目的。
关键词: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智力的发展,因素众多,内容广泛,但就其本质而言,关键性的问题还是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人的一切智力发展都离不开思维,思维的发展可以左右智力活动的发展。思维能力是智力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决定了知识本身有无智力价值,还决定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否受到良好的思维训练。从现代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不仅要重视求同思维的训练,更要重视求异思维的训练。求同思维是指从当前信息和记忆系统中信息产生逻辑结论,从现代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的思维形式,是综合性思维。而求异思维则是指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重组当前和过去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从而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这是一种沿不同方向,不同范围,不因循守旧的扩散性思维方式。它有三大特征:(1)流畅性 流畅性是指发散性能迅速提出大量的观念;(2)变通性 变通性是指发散的灵活性,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思维灵活多变,很少受定势影响;(3)独特性 独特性是指发散的新奇成份,新颖而不因循守旧。这种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为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有计划,有意识地对思维能力正在形成的学生进行经常性求异思维的训练。
一、利用汉字特点 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汉字是音、形、义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其音、形、义又复杂多變,给小学生识别、记忆、书写运用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也有规律可循。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果引导学生发现并把握汉字的音、形、义的内在规律,并巧妙地进行求异思维,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明”字时,问:“孩子们,请你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把你们记住这个汉字的方法讲给大家听听,好不好?”有的孩子说:“‘明字是由两个字合成,左边是‘日字,右边是‘月字”;有的孩子说:“只要记住大自然和人类白天需要太阳的温暖,晚上需要月亮的温柔就行了”;有的孩子说:“用查字法,在‘月字加一个偏旁‘日字,就记住了‘明字;
还有的孩子说:“通过猜字谜也能记住‘明字。‘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这样学生既记住了“明”形又记住了“明”字的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性地进行这样的识字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识字方法,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
二、运用遣词造句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遣词造句教学方法从一年级开始进行训练。只要方法得当,同样可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为使学生这种能力得到训练,作为教师在进行词句教学中,不可以简单的以词论句,或给词语、句子下抽象的定义,而应当引导学生自觉得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扩散性思维从多角度来揣摩词义,把握内涵。比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二册第5课《一株紫丁香》一文时,针对第四节“感谢您时常把我们牵挂”这句中‘牵挂一词是,我先让学生反复读全诗,让学生体验师生之间浓浓的情感,然后再朗读第四节,让学生结合实际,体验感悟老师是如何牵挂自己的,最后让学生用‘牵挂一词说话。有的说:“谢谢妈妈时常把握牵挂。”;有的说:“感谢奶奶时常把握牵挂。”;有的说:“我时常牵挂着远方的朋友。”。二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若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说话的内容将会落入“谁把我牵挂”这一定势思维之中。于是我相机结予点拔,让学生结合实际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活动、娱乐的情景,围绕“谁是怎样牵挂我”进行说话训练。学生经我一点拔,学生的求异思维闸门马上开启,他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兴趣倍增,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爸爸在学习上时常把握牵挂,总是耐心地检查我当天完成的作业。”;有的说:“妈妈在生活上时常把我牵挂,早上总是给我煮好吃的。”;有的说:“老师在行为习惯养成上把我牵挂,每当我做错事时,总是耐心地引导教育我。”;有的还说:“有一次我生病了,没有去上学,班长时常把我牵挂,每天放学后总是来看我,给我补当天没有学到的知识。”;只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经常性的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学生遣词造句和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就会不拘一格,丰富多彩。
三、利用实物直观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面对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窄小,认识事物能力较差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直观事物的观察、思考,认识记住生字、词语,拓宽学生求异思维。比如:在教学“笔”这个生字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个字的意思,我拿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实物。学生边观察边分析字形:“笔”字上面是个“竹”,是用竹子做的。人用手握住笔杆,下面是羊毛,用来沾墨汁书写文字的,“竹”字旁加上“毛”字,就是“笔”字。多么形象生动啊!我趁机又问:“你们从这个‘笔字想到些什么?说点什么呢?”学生纷纷回答:“古人用毛笔写书信,习字学习。”;“今天发明的各式各样的笔都是从毛笔的构成上得到启示。”;“笔是记录文字,学习的重要工具。”;“不同的人对毛笔的运用结果会不一样,好人为人们做好事,坏人用毛笔做坏事。”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加上老师相机点拔,往往会引发由此及彼的联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应依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同语文教学的实际联系起来进行训练。一、二年级主要是识字、组词、说话为主;三、四年级以下一个片段、讲故事为主;五、六年级则以续写、编写、改写为主。在对学生进行求异事物训练中,教师应当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的合理性点燃他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激情。在时间上,要给学生充分思考想象的余地,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和争辩;在方法上,要引而不发,适时点拔、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分析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